记者眼:这样的名师 去世一位少一位了!

分类: 信息 |
记者眼:这样的名师 去世一位少一位了!
著名作家、教授汤吉夫在天津去世
各地学生汇集津门送别恩师
汤吉夫先生
11月19日12时25分,著名作家、资深中文教授汤吉夫先生在天津去世,享年80岁。上世纪八十年代,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与河北省作家协会联办了首届作家班,身为校长的汤吉夫对文坛冀军梯队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21日上午,来自各地的作家、学生会聚天津北仓殡仪馆,送别恩师。
汤吉夫,1937年生,山东青岛人。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香河县高中语文教师,廊坊师专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校长,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天津市作协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长篇小说《朝云暮雨》、杂文随笔集《津门乱弹》、《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选》、《遥远的祖父》等,其中《蓝光在心头闪耀》获1983年鸭绿江文学奖,《希望》、《在古师傅的小店里》、《老伦效其人》分别获1983年、1985年、1987年河北省文艺振兴奖。
汤吉夫先生以小说闻名,上世纪八十年代任廊坊师专校长时,与河北省作协创办了首届作家班,创当时风气之先。廊坊师专遂成河北中文教学重镇,其后省作协又办了三届作家班(第四届重回廊坊师专),在国内文坛形成“作家班现象”,170余名基层作者受益,其中不乏驰骋文坛之佼佼者。
学生挽联:岂止三年教弟子,实当一世沐师恩。闻章联,张雪明书。
20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著名作家、学者闻章,他是首届作家班学员,正在赶往天津的路上。回忆起当年求学,闻章称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好像父亲一样。作为校长,汤老师虽然不直接给作家班上课,但他特地为作家班制定了教学大纲,安排有利于文学创作的课程,不是从普通中文系学生的层面考虑,同时遍邀国内名家给学员们开讲座,可谓师心殷殷、因材施教。“汤老师没有架子,幽默睿智,跟学生们没有隔阂。同学们有什么困难了,就直接去他的办公室,推门就进,还常去他家里吃饭。首届作家班被称为‘黄埔一期’,汤老师付出的心血让学生们至今感念。开办作家班时汤老师47岁,首届作家班正好是47名学生,1984年作家班入学至今有33年了,如今恩师逝去,闻章含泪献上一幅挽联:
四十七岁时心护四十七子,
三十三年后魂归三十三天。
11月21日上午,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来自京津冀的二百余位文化人士,送别著名作家、资深中文教授汤吉夫先生。仙逸告别厅内哀乐低徊,来自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的代表及从京津冀赶来的汤吉夫老师的弟子们,沉痛送别恩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负责人介绍了汤先生生平,天津师大文学院、原廊坊师专学生代表追忆了先生风范。汤先生之子汤乔感谢京津冀文化界对汤先生的哀悼,汤先生去世之后,中国小说协会、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发来唁电,著名作家冯骥才、雷达、赵玫、航鹰、苗雨时、谢有顺等都通过不同形式表达了哀悼之情。
追悼会现场
汤吉夫付出大量心血的河北作协首届作家班(廊坊师专)十几位学员从各地赶来,大家说着当年汤老师那些感人的片段,河北“作家班现象”再次成为话题:在廊坊师专成功举办第一届作家班后,河北省作协又陆续在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廊坊师专开办了第二、三、四届作家班,自1984年首届入学至1999年第四届毕业,文学培育工程长达15年,先后有170余位基层作者接受了系统的文学教育,同时也有了较好的创作环境,学员们毕业后大多数到省市文联、作协、报刊社工作。在经过总体近三十年的文学努力后,一至四届作家班被称为“河北文学的黄埔一至四期”,学员中涌现出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何玉茹、张立勤、闻章、刘向东、贾兴安、阿宁、李春雷、刘福君等,斩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国内多项文学大奖,成为文坛冀军的中坚力量。
怀念:大家心中的汤老师
尧山壁(原河北作协主席,首届作家班创办者):
1984年,汤校长拿出创作一部长篇的气魄和精力,打造全国第一个作家班。按照高等教育大纲参考文学创作需要,商定教学计划,开设文学概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哲学、美学、逻辑学、中国通史等十几门课,还把专题讲座列入重要内容,先后邀请秦兆阳、刘绍棠、浩然、刘心武等京津著名作家、评论家,讲授创作经验,文学观点和创作态势,每讲一课都带来一次冲击波,掀起一次学习的热潮。
苗雨时(原廊坊师专中文系主任、著名诗歌评论家):
汤吉夫当时在香中就很有名气,创作好,还编了一些教材,1975年调到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他讲课很受学生欢迎,幽默,平易近人。当时他是河北活跃的小说家,与铁凝、贾大山、陈冲一起构成河北文坛的中坚力量。他当校长后,非常尊重老师,下力气提高老师的地位。当时与河北作协谋划作家班,他下了很大功夫,与省作协尧山壁主席联系,我在中文系负责具体细节,大家交流很多。1987年他调天津师范大学,他对廊坊师专有着很深的感情,多次回来参加学校活动。我们专业相近,同事多年,当年无话不谈,没想到他突然去世,老朋友再也不能聊天了!
谢有顺(著名作家、学者):
惊闻汤吉夫老师去世,不胜伤感。我大学时在《小说评论》开专栏,汤老师看了,到处打听我,并请我去天津参加中国小说学会年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也是平生第一次坐飞机。他后来一直厚爱我。二十多年过去了,点点滴滴,难忘。他儿子决定一切从简,故拟一挽联以表哀悼之情:
文能寿世,著述灼见生无死
志在育心,风骨教泽传有人
张雪明(廊坊师专数学系毕业生,著名书法家)
汤老师是作家、名师,我是数学系的学生,也深受身为校长的汤老师的关怀。我从北京赶到天津,简短的悼词后,便是一双双红红的眼睛、一张张满泪的脸!我静静地跟在队伍的最后,我庄严地跪下,为三十年前那一支烟,一顿饭,一席教诲,还了汤先生三个头!
李连印(香河中学学生,河北日报廊坊记者站原站长)
1958年,汤老师从上海一毕业就分配到香河县中学,文革中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当时的香中因聚集着几位名师而声名远播,汤老师就是其中一位,他教过初中,后来教高中,1972年教过我一年。讲课幽默,写小说很棒,在廊坊地区都有名。他身材魁梧,却很随和,课下跟学生们走得很近,很多香中毕业的学生至今都难忘他的风采。
(文 /河北作协廊坊师专作家班(第四届)学员 燕赵都市报记者庞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