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诗人以轻快明丽的短句和活泼跳荡的韵律吟唱的时候,燕山的魂魄中就飘漾着牧歌的悠扬。
花半山,
草半山,
白云半山羊半山,
挤得鸟儿飞上天。
羊儿肥,
草儿鲜,
羊吃青草如雨响,
轻轻移动一团烟……
榛条嫩,
枫叶甜,
春放沟谷夏放坡,
五黄六月山头转;
抓头羊,
带一串,
羊群只在指掌间,
隔山听呼唤……
——《牧羊曲·牧场上》
可以说这首诗把刘章诗歌的牧歌情调诠释的淋漓尽致,美不胜收。简单的几个意象却组合成一幅意境和谐的画图:花草云山是静的,鸟的一挤一飞就在静谧中喧哗出一种生活的适意和幸福,而半山两字的反复,构成了一种悠扬的音乐美,更重要的是带着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浩瀚的时空感。而当诗人把笔触定格在羊儿和草儿的具态上时,欢快的生活,就是一种收获。诗歌的三、四节并没有让牧羊人出场,而每一个句子又都是牧羊人的刻写,特别是最后两句“羊群只在指掌间/隔山听呼唤”已经与第一节中被挤得飞上天的鸟儿遥相呼应,人与自然、宁静与欢欣,自足与甘甜,简练与深厚,热爱与追求,都在心间沉淀。《采桑曲》《牧牛歌》《牧叟》《田园牧歌》都是此类佳作。人在田园居,情在深山走,“莫问春色在谁家,十里山村一幅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