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自我灵魂镜像的擦亮我灵魂镜像的擦亮
(2017-08-20 11:55:15)| 分类: 诗评 |
人生在世,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这期间,人作为此在——生存者,从虚无走向充实:自由与光芒。先是选择,后是对选择的承当。这样,一步一步走来,从生到死,转换着多种角色和身份。然而,我是谁?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却是人一生中不断的叩问与寻找。希腊先哲说:“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的回答,便成了每一个体生命的终生功课。
苏美晴的诗,就是她在人生途程中,对“自我”的持续性探询,在探询中一次次把灵魂擦亮。她的生命镜像,就在这种擦亮中,变幻出的一个又一个主客交融的形影:我是一颗“流星”,闪烁在天地空茫之间,寻觅我的“亲人”和爱;
这种在黑暗沉埋下,对灵魂的拷问,对生命本真的吁求,是苍凉的,悲慨的,涵泳着些许的无奈……
然而,人毕竟要成长。从春的烂漫到秋的澄明。金风送爽,落叶飘零。她的人生处于收获与迟暮的节点。人近中年,对世间的真情、父母、庄稼与土地,有了更深切的领悟与皈依。“秋水文章不染尘”。于是,她在带露的晨曦中,“种花”,那花像深邃的眼睛,迎向光明;她在浩缈的“天空下”,喂养着“细小和卑微,细小而坚实,卑微而高贵;她要在那些他人中,想象自我的存在,从他们眼中,映现自己的挚爱、美善、孤独与宽容……
诗人的灵魂,就像精致的银器,在被一遍又一遍的擦拭中,从暗到明,直至闪烁出生命纯净的辉光。她的诗,就是她生命与灵魂的镜像。而擦拭这些镜像的,是她带着呼吸与血脉的诗性的话语。它们来自心灵深处,如魔幻的精灵,跳荡、延展、神奇、曼逸,在人与世界对话交流中,为诗人的个体生命塑像。描摹物象,灌注主观情思,言说感悟,有自然万物的启迪。她的词语、句式,在特定语境生成中,纷纭变异,简约而不简单,单纯而又丰沛。这就使她的诗形成了一个有机的艺术生命体和内敛与外放的审美张力场。如果概括诗人的抒情形象和美学风致,我们可以引证她《雪中梅》的诗句:
这是赞颂她母亲的,同时也是写她自己。在历尽人间冷暖中,总是那么低调、沉稳,默默而傲然地挺立,迎着漫天风雪,血红而明丽地摇曳、开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