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使尔为鱼 ——读高军学诗集《一条四十岁的鱼

(2017-05-26 21:52:46)
分类: 诗评

             谁使尔为鱼 

                            ——读高军学诗集《一条四十岁的鱼》

                              郭友钊


 

从单位门卫处拿到诗集《一条四十岁的鱼》,第二天就在万米高空上开始翻读,至今已有二周了,期间游学于南方的右江流域,阅山阅水、观花观人的同时,还闪出要写一篇读后感的念头,即使对该诗集一知半解、对诗人知之肤浅,我也想写下,告诉文友我对该诗集的喜爱。

二年前,曾参加研讨高军学老师的诗作《罐子里的鱼——我的自画像》,对其中的诗句“罐子不会生长/这条鱼头很大,尾巴很小”印象深刻。偶尔想起此诗,并会设问:高老师自况为“罐子里的鱼”,自认为是头很大的鱼,其脑袋里会有多大的乾坤?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乾坤?此后,能读到高老师的诗作并不多,仅是《诗刊》在2013年刊发的《路》、《星星》在2016年刊发的《冬十二月》,寥寥无几,尚不足于明白高老师为何自喻为“罐子里的鱼”。这次,读诗集刊印的上百首诗作,略知高老师为鱼之乐、为鱼之忧的同时,想起了另一个古老的设问:谁使尔为鱼?

“谁使尔为鱼?”是李白《枯鱼过河泣》中的诗句,叙谈的是一则典故:一条白龙更换了外衣,化身为鱼,游于江湖,为渔翁捕杀;白龙向天帝投诉,质问渔翁为何捕杀了我白龙化身而成的鱼?天帝反问道,谁让你变成了一条鱼呢?渔翁的工作就是捕鱼,何罪之有?无可奈何的白龙回想自己作为鱼的经历,修书劝告原本为鱼的大鲸、小鲵,不要持风涛之势上岸,要本本分分地生活在鱼应该生活的水域里,不然的话,一旦风弱涛静、水枯泥裂,蝼蚁小虫都会嚼噬湖底河床的死鱼!

我想高老师也原是白龙,至今已化身为水中的鱼了,并且已是一条岁入不惑之年的鱼了。与弱冠之时的鱼、与而立之年的鱼,当然是有区别的。二十岁的鱼是具象的鱼,是青鱼、是乌鱼。“挡不住流水/更挡不住逐水的青鱼”(《忧郁之旅》),是离不开水的那种鱼。“我侧身而行/仿佛爬上树干的乌鱼/倔强地生存/与水格格不入”(《旧衣服》),此乌鱼不同于青鱼,是想离开水、背叛水的另一种鱼。二十岁的鱼也曾一度是抽象的鱼。“灵魂早已逐浮水而去/乘虚而舞,踏空而歌/放纵遭逢的性情/如跳跃的鱼儿穿过阴霾的寂寞”(《一棵草被水温柔地吃掉》),二十岁的鱼真十分可怜,它欲跳出水面,但却要穿越阴霾而落入寂寞。寂寞的鱼游走在路上,好不容易长成了四十岁的鱼,但仍然在探索水,探索为鱼的方式,探索鱼与所有水的关系。“从生到死/我们在路上/互相追逐/像顺河流而下的鱼/个个怀揣海的梦想”(《路》)。这是一条不会离开水的鱼,是一条随波逐流的鱼,属于涌向大海的鱼群。另一些时候,鱼也可以不属于鱼群,不同于其他的鱼。“一罐子的江,河,湖,海/无风而起波涛/鱼不动声色地遨游万里”(《罐子里的鱼——我的自画像》)。这条鱼不可能离开水,不随波、不逐流,而是沉潜于罐子中的一条独特的鱼,是修炼成“如此大的鱼”、“如此老的鱼”,时而是一条“沉没在水里”的鱼,时而是一条“关押在水里”的鱼,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不管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鱼都与水发生了关系。“鱼在生长,水也在生长/鱼是水的根/它止于水”(《一条四十岁的鱼》),这条已修成正果的鱼永远也离不开水了,已是也能做诗警告大鲸、小鲵永远不要乘风涛之势而上岸的那种鱼了。

高老师成为了要游江河湖海的,是要探索所有水存在的地方的鱼了,写劝喻诗、抒情诗的鱼了。什么是江河湖海呢?什么是水呢?诗中的水属于组成生命的元素。“所有的日子环环相扣/我们赋予它阳光空气以及水/生命/在诱惑中/灿然开放”(《生命之华》),水与阳光、与空气,均滋养生命。但诗中的水多是“浑浊的”。“蛙游在水中/蛇游在草尖上/它超越了浑浊的水域”(《蛇》),蛙只得在浊水中生存,但蛇可在浊水上面的草尖游走,不为浊水所困。

水或者浊水之中,因为“那水漫漫/茫茫/如此深广”,是难以摆脱的桎梏,所以“一棵草被水如此温柔地吃掉”了;此时,蛇已无游走草尖的依凭,而鱼呢?“如跳跃的鱼儿穿过阴霾的寂寞/忘却卑微/忘却脏空气与虫豸/把阳光与炙热分离/洁身以自好/顾影而自怜”(《一棵草被水温柔地吃掉》),鱼腾空跳跃起来,进入了晴空,只是一时的起兴而已、一时的展望而已,是一种奢求。水是浑浊的,即便是罐子里的水。鱼“如它仅仅转动一下身躯/污浊随即就会漫过头顶”,为避免浊水污鱼,“罐子里的鱼/总是静静地沉在水底”,这样,“鱼/熄灭欲望/甚至忘记了性别/忘记了容貌”,基于的观念为“生命在于思想/不在于运动”(《罐子里的鱼——我的自画像》)。这样,沉潜于罐子里的四十岁的鱼告诉世界:生命在于思想;若没有思想,不算是生命!

那么,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思想?如果鱼是生命,那么“漫天漫地的水都是鱼的思想”(《罐子里的鱼——我的自画像》),不管是清水还是浊水,离开了水的鱼就可能结束了生命,就不会有思想。欲生存者首要的思想当然要关心生存者自己的生存环境。但是,并非所有的生命都有机会关心到自己的生存环境。“鸡们的现代生活只是/匆忙/生长或生产/来不及抑郁,痛苦/来不及思想/来不及/一切都来不及/就结束了”(《鸡的现代生活》),这种鸡属于生命吗?产生过思想吗?它像罐子里的鱼一样存在过、生存过吗?而现代的生命(例如人)的生存状况是什么呢?诗人高老师在《我的忏悔之生存深处》做出了深刻了揭示:

 

每一个人都是赝品

所谓生存

就是在掩饰与比对中

假有自尊

 

一切事件都没有发生

或缓或急 或轻或重

重复套用公式

生存的规则就是模仿

 

没有什么不可以复制

身体 表情 思想以及灵魂

换一个日子 换一个地点

还会熟悉得要命

 

生存深处暗黑的洞

暗黑的光

繁衍

作为了最普遍的一种奔逃

 

模仿是生存规则,复制是生存方式。在模仿、复制的状态中,鱼、鸡、人很可能处于一种共性的生存模式中,没有明显个性的区别,没有个性的思想。但是,在母亲的眼中,即便如罐子里的鱼,也应该是独特的,有它自己的名字,母亲给起了独一无二的名字:“母亲款款走来/她喊我的名字/轻柔地,无可抗拒”;因母亲赋予我以名字,“我的名字/系在道路的一端/躬身而行”,并因此“我该热爱生活/坚强,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可是(一旦我的名字)“它被埋在同样的名字之中/忘却思想/忘却独立的存在”。此时,没有了独特的思想,就不能独立地存在,这还能热爱生活吗?还会有未来吗?于是,“多少个名字汇成河流/多少个名字在水波中浮荡/如一片片枯草与泡沫”(《名字》)。

我想,高军学老师这条四十岁的鱼,在二十年间自己把具体的鱼养育成长为抽象的鱼,

在浮荡许多名字(许许多多相同名字)的水中观察、探索、写作,忧心忡忡清厘生命的意义、思想的价值,对现代流行的存在主义及其以个体为主体性的现代性的生存、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入与固执的叩问,有以道德为基础的生态主义及其以集体(如人民)为主体性的古典传统的偏好倾向。这种叩问以及自己的为诗倾向,或许是诗人“这条鱼头很大,尾巴很小”的原因,也是其诗作中思想的乾坤。而能在这种哲学的层次反思、反省生命、生态的诗人,是罕见的。我想,高老师的诗作《一条四十岁的鱼》宛如是成鱼后的白龙告诫大鲸、小鲵的劝世文,具有不可忽视的思考、思想价值与醒世、警世作用。

 2017年5月于广西百色

 

苗雨时点评

 

此文甚好,它深入诗歌文本,撮举出“鱼”作为核心意象,来迹写诗人的生命历程和精神蜕变。先是年轻的鱼,和人青年时代一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或青鱼,或乌鱼;随着岁月的生长,鱼又裂变为灵魂和肉体(抽象的鱼和具象的鱼),这样,鱼才真正成其为鱼,就象人因有了自我意识才真正成为人一样。鱼在水中,水是鱼的亲在世界,鱼离不开水,就如人不能脱离生存的社会环境。鱼的存活状态,或随波逐流,或静息水底,就成了人的生存方式的择取,也是人生价值的厘定。文章以鱼象征人,以鱼游水中隐喻人的成长。从幼稚到成熟,从混沌到澄明,鱼的一生----人的一生,几乎概括了整部诗集的生命情感和哲理思致的流变与迁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