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阳诗歌论
(2016-10-26 19:36:29)分类: 诗人论 |
逢阳诗歌论
叶卉
一、真挚细腻的情感
抒发袒露自己的情感在逢阳那里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他不管别人怎样认为,也不受理论的左右、限制,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正因为这样,他有一个牢固的支撑点,所以他的诗有根,能就地生长,毫不做作攀附,真挚的感情渗于字里行间。
这些段落在从感情化作诗句时,未加任何装扮和掩饰,他不像某些诗人那样,在表露自己的内心感情时,往往有很多顾虑,因而采用或隐喻、或他指、或扭曲的方法进行一番加工。逢阳的诗不经过刻意加工,他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诉诸语言,不拐弯,不设障,不埋奥义,十分坦荡真诚,
逢阳的诗不但真挚,而且细腻丰富。他深深地爱着那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人世间的善良感情、美好愿望,
还有《镜湖畔》等诗都表现出这种细腻。他不搞大模样,也不想振臂高呼,但却在感情的细部上刻画得很好。
二、高雅、秀丽的风格
也许是人格秉性的表现,也许是文学修养的结果,逢阳的诗有一股高雅之气,这种高雅有时凝重,有时轻松,但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无论是写光屁股的孩子(《明净的沙滩》),还是写“只让你一个人听”的情诗(《给……》)都是一种高雅:
如果不把高雅理解得太狭隘,那么诗应该是文雅的,高雅可以是潇洒的、深奥玄妙的、引经据典的,等等,而逢阳的诗却是秀丽的。
三、顽强固执地追索
对别人给定的东西逢阳也许会有疑问,但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他却会顽强甚至固执地去做,而他往往又是正确的。这来源于他的学习和观察分析。他的眼睛极度近视,但他还是不懈地学习着。有一次,一位朋友去逢阳家,听到一种“嚓嚓嚓”的声音,好像是老鼠咬东西,但仔细一听又不像,循声看去,原来是逢阳正在读一本书,胡子已经和书挨在一起了。就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没有放松学习,除了编辑工作之外,还要看很多书,接待朋友和慕名者,并且很注意诗歌动向,关心和扶持青年诗歌作者,十分认真地研读他们的作品。正是在这种不断地学习、观察和分析中,他选择着自己的方向,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在创作道路上,他也像其他有成就的诗人一样,在精神上有迷惘、失落、选择等痛苦,他深有感触地写这样有分量的、富有哲理味道的诗句:“没有路的地方/到处都是路”(《驼迹》)。他艰难地跋涉着,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某种意义上讲,他自觉地选择了不平坦的路,他喜欢这样,他写道:“只走平坦的路算什么角色,人的一生就要在攀登中度过”(《塞上的山》)。逢阳的创作脚步“有的歪斜,有的稳重,可一个个,是那样清晰”(《清晨,在沙滩漫步》)。
痛苦、烦恼、骚动与短暂的幸福会不断地前来拜访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相信逢阳会用自己新的、特殊的诗篇来记录他和拜访者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