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桑恒昌《夕阳,跪不了》
(2016-04-12 10:48:15)| 分类: 点评 |
苗雨时点评
清明,是一个自然物候转换的节气,但也包含着深厚的人文意涵。这一天,人们都要去上坟,祭奠死去的亲人。此种习俗,历经几千年,己融入人的血脉,化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积淀……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一个断魂的悲伤的季节,也是一个天人感应的季节。在自然物候的交替中,也有人生命的传承与更迭。天低云暗,雨纷纷,泪也纷纷……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在这生与死对话的时节,桑恒昌写下了这首思念已逝母亲的怀亲诗,《夕阳,跪下了》。对这种发自灵魂深处的诗,我们不能当作一般的诗来读,须把我们的生命经历融入诗人的体验,与他的血液同一脉动。这样,读这首诗,哪怕只读一遍,也会使人泪如雨下,令心灵受到强烈的震颤和感动。
在这里,一切艺术、手法、技巧,都无需论及,因为他的诗是灵的喊叫、血的喷涌。即便诗的核心意象“诡拜”的设定,也是由他生命深处的恋母情结的激动所自然生成的。“跪拜”,是中国人的最高仪式和最大崇敬。出于思母之心切,他从大地生命的源初跋涉而来,“左一脚沧海”,“右一脚桑田”,一步一跪,像虔诚的藏人朝圣那样,“血泡累累的膝盖”,“血泡累累的心”,一直爬到母亲墓前,长脆不起,期望逆转时间,重返母亲的怀抱……
情到深处自生华。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至爱至敬,他不仅穿越历史时空,而且呼唤世界万物,让它们在自己眼前肃穆、旋转成似真似幻的悲壮现场。世界举起无数白幡,风声瑟瑟,夕阳和我一起,“跪---下---了”……
这一跪,天地动容,神鬼震惊;这一跪,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形象复活了;这一跪,母亲把崇高而神圣的母性的光辉播洒大地,弥漫宇宙……
母亲啊,你的爱是生命的本源、历史的的驱动、人类生存与绵延的主脉……
读这样的诗,不仅使我们的灵魂在阵痛的极致中受到神性的洗礼与升华,而且,也引发了我们关于个体、关于种族、关于血源伦理,关于生命与死亡之道的无尽的哲学省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