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蓉子《晚秋的乡愁》
(2016-03-29 14:05:05)分类: 赏析 |
蓉
紫色雏菊簇立在更深色的瓶内
在镂刻着福与寿字的古老花瓮
在异乡的风里凄愁
而虚静落下
在昔日家屋
在远处山冈
云淡淡曳过
风轻轻扬过山头
水悠悠溜走
看青青的潭水有多冷
十月的寒意有多深
幽壑奔冽的光
有一种可触及的悲凉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导读]
这是一首婉转的从舒曼渐近激越的“思乡曲”。读这首诗,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它以音乐的曲调来表现沦落的人生,而这首诗则化“晚秋的乡愁”为心灵的音乐。二者有
全诗的情韵,随着诗人乡愁的心律次第展开。
第一节,睹物生情,心随韵转。紫色的雏菊、古老的花瓮和异乡的秋风,三个意象形成了映衬和反差。诗人的情思就在这映衬和反差中生成,并流韵于物中。于是,三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凄愁”的心灵画面。花是故乡好,月是故乡圆,然而这象征着家乡的雏菊、花瓮却只能静默在异乡的秋风里,怎么能不撩拨起诗人的思乡之情?如果用白居易的诗句比喻这一节,那就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三节,魂归故里,
第四、五节,独立寒秋,感慨悲歌。这两节所展示的,是诗人梦回之后面对的异乡秋色的现实画面。这一画面流溢着的孤寂、冷漠、悲凉的情调,恰好同家乡的秋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种对比,加深、凝聚了诗人的乡愁。浓郁乡愁使诗人胸怀按捺那不禁,而发出慨叹的悲声;
啊!谁说秋天月圆
佳节中尽是残缺
——每回西风走过
总踩痛我思乡的弦!
这难道不是心灵曲调的“银瓶乍破水浆迸”吗?
的确,这首“思乡曲”是诗人心灵的律动。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诗人尊重的是心理真实,采取的是由内到外的内心视角,因而能化实为虚,凭虚构象,使自己的意识之流泛着奇光异彩,直接冲击读者的灵魂,引起内心深层的激动和震颤。这种效果,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