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诗人之六:楚天之云

(2016-02-09 18:09:10)
分类: 诗评

文学的生命,在于创造

——序楚云诗散文集《梦回桃花源》

苗雨时

 

文体意识的萌动,是文学的艺术觉醒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个作家的创作,自备一格已经不错了,而要自成一体,那便是更高的美学追求了。

文本体式的生成,固然要靠长期的写作试练,然而理念的倡导,亦不可或缺。楚天之云的新著《梦回桃花源》,标举出“诗散文”,就可见其文体意识之自觉。他在《后记·我为什么提出“诗散文”》一文中,回顾了自20多年的探索历程——十几年前,他写了大量易于朗读的诗,虽然很煽情,但艺术质素并不高。现在他从事原生态诗歌创作,保持了生活的原汁原味,认识到了现代新诗是个从有到无的过程,中心是以有显无,触发读者的情思姑且不论他的思考和探究是否正确,但由此可见楚云对诗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写作越来越自觉。无论是现代新诗,还是他提倡的诗散文,楚云都保持了一种实在朴素纯真的品质。

《梦回桃花源》这个诗散文集子,就是他这种诗文品质的创作实证。

全书分三辑:“梦回桃花源”,“在这个冬日”,“往事堪回首”。表达和记写了他对故乡风土人情的眷恋,他对季节草木流转的生命感应,以及时光远逝后对人、事、景、物的挽留与记忆。而其话语体制的形成,则体现了“诗散文”的诸多艺术特征。

 

其一,诗散文,首先应葆有诗性,也就是情感性,但散文中的诗性,却主要表现为情趣,即作家特有的情感状态和个人旨趣。这是诗散文的内质和灵魂。楚云在这里表现和传达的生命情趣是:真挚,深湛,亦不乏舒放、洒脱。例如,他写《梦回桃花源》:

  

桃花源里的古老校园啊,如今是否依然?

琅琅的书声,桃花红艳,多少个清晨,少女少男漫步池边

吟唱蒹葭苍苍,品读涉江诗篇。曾记月华如水,在校园的小酒馆

畅饮桃花泉,疯疯癫癫,我们为友情为爱情,泪水湿了衣衫……

 

这种对青春年华的忆念,是绵长的,缱绻的,委婉的,不像诗歌那么浓缩和凝聚,但在淡淡的、轻柔的叙写中,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脉脉的思情与意味。

 

其二,诗散文,终归在整体上呈现散文特质。散文面对的是真接的现实生活,它所表现的是生活的本然状态,不允许有任何一点虚假与编造。因此,真实、天然、本色,便成了它重要的特征。楚云的诗散文写作,正是如此。例如,他写《在这个冬日》:

 

    在这个冬天

    云满载着忧郁,再也感觉不到风花雪月。大江南北,可恨的甲流让我们忧心忡忡,让我们严阵以待。不用悲观,不用愤慨。行动比语言更实在,更有力,更要热烈。

    让我们携手团结战胜灾难

    让温馨与欢笑

    充满世界

 

这大概是写前年那场南方的冰雪灾害。一切都实实在在,冰天雪地,流感肆虐,群起抗击。没有虚构和想象,所有景象都如实道来。真情寓于实感,构成了文本的艺术空间,也成就了它的真实性和生命力。

 

其三,诗散文的语言调性,是生命情感本身的起伏和自然呼吸。它没有诗的格律的严谨,而是一任心泉流布,犹如山间小溪,时而潺缓,时而激越,波涌涟漪,浪溅珍珠,自如而又有节律。楚云对此掌控得极有分寸感。例如,他写《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我也老了。少是夫妻老是伴,有一天 ,我这根拐杖折了,你依然要坚强地走。无论我在地狱还是天堂,我都要看到你,搬一把木椅,风儿拂着,阳光下,你----看那清清的水里躺着蓝蓝的天,读孩子们雀跃,听孩子脆嫩的叫喊……

 

这样的语言,是深情的,但写实中也极为冼炼与优美。他的言说和倾诉,真实自然,不虚饰,不做作,在娓娓的展开中,负载着作家的品性与人格。

 

一种文体的确立,对于个人,是一个作家步入成熟的标识。它是在生命形态与话语方式融汇中按下的个性的印迹。如果不是为了推广,或标新立异,而是发自内心的创作欲求,那么,自成一体,对作家本人来说,就是关键性的自我美学规范和艺术生成。

 

其实,文体并非是一个简单的体裁问题,它是一个多层面复合性的美学范畴。童庆炳先生在《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一书中,把文体分为三个层次:体载规范、语体创造和风格追求。三者的关系是:一定的体载要求一定的语体,独特的语体又形成独特的风格,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说到底,集中起来,文体是一种特有的话语秩序的编程,其中包含词语的选配、技巧的运用,以及外在形式的建构。所以,作家的文体创造,不能只着眼于体载,而更应该致力于话语方式与艺术样态的营造,也即“艺术的形相性”。楚云的《梦回桃花源》,正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实验与实践的。因此,总括他的全部创作,理清他的艺术脉络,我们便不难发现他已形成了一种较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清新而秀丽,纯朴而自然,灵动而隽永……

 

文学是自由的,其生命在于创造。一个作家曾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勇敢的种子,没有它,就不能设想有才能”每一个作家更应该如此,他要敢于同停滞、僵化、守旧作斗急,永远创造性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在写作中高标的自己的声音和方式。楚云,正在文学创新的道路,勇敢地前行。我们坚信,他只要走下去,就一定能走进林木郁郁的艺术的桃花源,并在那里诗意地栖居……

是为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