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暖家》
(2016-01-28 13:28:30)分类: 点评 |
《暖家》
作者/湖北雪儿
辣椒、丝瓜、茄子
携带各自的幼苗
自远方千里迢迢赶回来
一起相聚炉火旁
两棵枣树脸上泛着红光
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地
张罗一年的盼望
锅里黄瓜紧贴肉片
番茄与鸡蛋亲密交谈
黄豆和花生时而发出碰撞声
擀面杖上卷着儿女家常
火钳夹着久违的絮叨
一只小狗在后门晃悠,冷不丁
对着夜空“汪汪”地叫一声
灯光泼溅的格子厨窗外
顷刻间就铺上了一层白色大棉被
在一阵喧闹声的推波助澜下
炊烟领着雾气上了房檐
我也于一盏煤油灯下
找到儿时最为廉价的幸福
——家的温暖
每年农历最后一天叫“除夕”,正月初一叫“春节”。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后是守岁,从上年最后一天到来年第一天,叫过大年。过年,在中国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最热闹也最隆重的一个习俗。诗人不忘这种习俗,她的诗《暖家》,写的就是回家过年的情景:儿女们带着孩子、各种菜蔬和年货,从千里外匆匆赶回农村的家中,“两棵枣树”似的干瘦的父母,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张罗着一家人祈盼的一年只有一次的年夜饭,炒菜、炖肉、包饺子。母亲唠唠叨叨,与儿女们话家常,问这问那,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偶而,家里的小狗,在门外“对着夜空‘汪汪’地叫一声”,更增添了屋里融融的暖意。这时候,灯光照射到窗外,大雪己“铺上了一层白色大棉被”,在一阵鞭炮声中,煮饺子的炊烟携着氤氲的雾气,升起在屋顶,弥散在房檐。我静静地坐在一盏油灯下,仿佛一下回到了童年,深深地感受到儿时“家的温暖”……
此诗,围绕着一个“家”字旋转,又以一个“暖”字为家定性。并且拉开了时空,说明从小时候到现在,在回忆中,中国传统的过年的习俗一直没有变。正是它所维系的血缘亲情,赋予了人们最廉价也最珍贵的世俗幸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对平凡人生的价值和精神力量所在!……
作者/湖北雪儿
辣椒、丝瓜、茄子
携带各自的幼苗
自远方千里迢迢赶回来
一起相聚炉火旁
两棵枣树脸上泛着红光
在厨房里忙上忙下地
张罗一年的盼望
锅里黄瓜紧贴肉片
番茄与鸡蛋亲密交谈
黄豆和花生时而发出碰撞声
擀面杖上卷着儿女家常
火钳夹着久违的絮叨
一只小狗在后门晃悠,冷不丁
对着夜空“汪汪”地叫一声
灯光泼溅的格子厨窗外
顷刻间就铺上了一层白色大棉被
在一阵喧闹声的推波助澜下
炊烟领着雾气上了房檐
我也于一盏煤油灯下
找到儿时最为廉价的幸福
——家的温暖
点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