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诗的毒》的一些说明
(2015-12-23 13:00:17)分类: 诗评 |
有关《诗的毒》的一些说明
实话说,我的诗写是没有什么目的性和方向性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碰到什么有感悟的,就想着怎样变成诗句,直到编辑这本诗集时,我才意识到,我写了许多作为都市白领、媒体人、都市女性题材的诗作,它们构成了诗集的主体部分。
我从小生活在都市里,少有乡村生活经验,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甚至都没有走出过同一座城市,回忆、当下和未来都是站在城市的钢筋水泥里。我对我生活的城市熟悉又陌生,亲近又疏远,我每天上班下班,接送孩子上下学,奔波着忙碌着困惑着,繁华的盛世,年代的夹缝里,我和别人一样,被励志被裹挟被正能量,表面光鲜体面,内心纠结矛盾泥沙俱下,时代在变城市在变,我们一天天在老去。
我写工作环境《写字楼》《办公室的绿植》,暗藏物欲和权术的心机和争斗,每个人都是伤害和被伤害者;我的工作《外采记者》《档案袋》,记者职业的辛苦和采访路上遭遇的阻挠;我的上下班路上《巨大的暮色》《街边》,城市人粘稠滞重的生活,拥堵而迷茫;我的被人群裹挟的生活《在人群中》《节日的人流》,人群中你我复杂的境遇和状态,既疏离又紧密;我写生活的窘境《补牙记》《脸盲症》《致我的心》《奔跑的羊群》,生存的疼痛和破解的难度,我写病痛和死亡《在医院》《在墓园》《药物依赖症》《身体各处充满疼痛》,我写一个都市女性的生活和无奈《她们》《购物狂》《蝴蝶斑》《失眠是一件奢侈的事》。这些是我的也是大部分城市白领日常生活的映照,所以内心的感受强烈而真实。
在诗歌写作中,我也看了许多诗歌文本,我发现现在的诗歌写作似乎偏离了具体的现实而主要是写诗人们心中的理想和梦境,比如自然,故乡,亲人,爱情,很少选择当下的生活,可能这样的生活太熟悉,不好入诗吧。我也有同样的感受,由于选择的题材和别人的不一样,怎样把不那么诗意的东西诗意化直到现在还在困扰着我,但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值得书写,就像卡夫卡一样,反映大工业后现代对人的精神的扭曲和摧毁,也应该是诗歌的命题,不能因为不好写而放弃,所以我也一直在探索在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