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呀,你究竟是一条什么河?  ——简评韩簌簌诗集《为一条河流命名》

(2015-09-28 15:07:17)
标签:

佛学

黄河

簌簌

诗集

诗人

分类: 诗评

黄河呀,你究竟是一条什么河?

——简评韩簌簌诗集《为一条河流命名》

苗雨时

 

韩簌簌的诗集《为一条河流命名》。这条河,显然是黄河。黄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巴颜喀拉山北麓,依次流经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业平原,蜿蜒向东,在山东省注入渤海。它是自然之河,也是人文之河,历史之河。

诗歌,是以语言为人和世界命名。中国古代的诗人己对黄河有各种各样的界定。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喻指不可阻挡的时光流逝;王之焕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刄山”,尽写了黄河上游的荒漠、苍凉;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则展现了黄河的悲壮与辉煌……历代人们都把黄河称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余光中的《民歌》,也是从黄河唱起。正是那莽莽的黄土地养育了我们的民族,孕育了这首“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的民歌,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响遍华夏大地,“风也听见/河也听见”。由此可见,这只作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象征的民歌,与黄河是同一流脉的。

现在,青年诗人要为黄河重新命名。她不仅要有历史原型的依托,更应有个体生命生存的体验,以此作为她重新命名的根据。为此,她从生养自己的“庄科村”出发,逆流而上,穿越历史时空,溯本求源:喜马拉雅的风,从几千年前又吹过来,“风吹过来/黄土高原母性的胸膛与云贵高原父性的骨骼/将以相同的血型  在同一滴水里和解”(《网过喜马拉雅》);“壶口瀑布”,“是黄帝遇上蚩尤两个部队紧锣密鼓上天入地的厮杀”,是“黄河将自己从胸膛里吐出来”,背肩着几千年的历史之痛的“滔滔诉说”(《观壶口瀑布》)……。黄河,从远古流来,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它流经“洛阳”,这里曾是“九朝古都”。在历史的云烟中,既有曾经庶的“清明上河图”,又有唐诗宋词的流风遗韵,更有民族的兴盛和历代王朝的更迭与衰败。黄河从泰山脚下流过,“泰山从来不说话”,它是“一部厚重的石头大书”,记载人世间的悲欢苦乐(《眉批泰山》)。接着而来,是祭奠被黄河挤占河道的“大清河”,是造访记载着光绪三十年一场大水成灾的“铁门关”,以及追忆黄河儿女在大迁徒中在一处扎根繁衍的“村庄史”……。最后,落脚在黄蓝交汇的“入海口”,这里,有一大片自然湿地和一座新兴的海滨城市——东营……

那么,我们该如何给黄河命名呢?还是先听黄河自己说吧。“说吧,黄河”,你“从藏北到鲁东”,“有11万里的行程”;“说吧,黄河”,“你渐大的身子鼓胀了太多的梦”;“说吧,黄河”,“孕育是艰难的”,“河套的难产让你累弯了腰身”;“说吧,黄河”,你“用象形文字  穷尽一生画的”,是“一条长龙”……。的确,黄河呀,你从天上来,又到海里去,漫漫长路,裹挟泥水而下。你雄浑,你宽厚;有时暴躁,又有时平和;或一泻千里,或九曲回肠……。你究竟是父性的河,还是母性的河?你或许是盘古开天挤开混沌的那道大地的裂缝,或许是女娲抟泥造人时沾过洪水?几千年来,人们从“刀耕”、“火种”,打磨粗砺的生活,到历尽沧海桑的历史变迁,迎来文明的进步,然而,却总是你的泥沙染黄了我们的皮肤,是你的河水洗黑了我们明亮的眼眸。“母庸置疑,我们生命的根基,是隔着泥土,与祖辈们的血脉连着的。同样,我们的文化之根基更是隔着一段久运的时空,与他们形成了对接之势”(《一个人与一条河流》)。诗人又说:“多么有幸,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先蹚过的河流里。滋养过他们的热土,我们今天依然享用着;映照过他们的明月,同样在今天照彻了我们的内心。来来往往着的清风里似乎还存留着那声声热切的呼唤,这是我们的亲人,以及他们更早的祖先”。

有了这样的考祭、体验和感悟之后,诗人对黄河的命名就渐渐清晰起来。她在《为一条河流命名》一诗中写道:


    你肯定见过我 还有我紫红色脸膛的乡亲们

    你走陕甘 回疆  从西到东……   

    我在你的沉船里出生  又在你的陶罐里远走他乡

    我的鞋时常陷在泥里  直到那艘船千孔百疮

    把浆竖起   把帆挂起!

    等看见桅杆  我终于意识到

    你一定有你自己的名字!……

    我必须掘一捧黄沙给黄泉下的母亲

    并告诉她:一直,一直。有一条河流

    他的名字  竟然叫父亲!


从母亲河到父亲河,这是诗人独到的发现和创造。正因为有了这新的命名,我们对黄河的认知和感念才更加全面和深刻。也许最好的理解,应该是将父性和母性结合起来,把黄河看成为阴阳合道的自然与人文交汇之河,以此为我们民族生息的源流,并让它流贯在我们的血液中,伴随着民族的命运,永远奔腾不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