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海烟诗三首

(2015-07-17 17:50:18)
标签:

佛学

墓地

望夫崖

死亡

那里

分类: 点评
车过南山墓地
              文/海烟

 

        墓地就在那里,深不可测
        像敞开的镜子等着我们,任何时候
        都有可能,斩断又收容我们的余生和痛苦
        在这里,我们得到安宁与平静
        已不会再有任何失去
        而那最终将我们陪伴的
        是这漫过山野的荒芜的杂草,那时
        这条路,我们将每天把它凝望.....

 

苗雨时点评

    人不能体验死亡,尤其不能体验自己的死亡,因为一触到死亡,生命也就结束了。但人可以从己死亡的人身上,认识死亡,想象死亡。诗人乘车经过南山墓地,车行很慢,她望着墓地,不由得想到死亡:墓地就在那儿,深不可测,深不可测的不是墓地,是死亡,是墓地所昭示的意涵,死亡像一面镜子向我们敞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可能斩断我们的余生,收容我们的痛苦,使我们在死亡中得到安宁与平静,不失去什么,也不带走什么,从此离开人世,重归于泥土,终日与周遭的荒草为伴……。说什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抑或是“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这些对死者来说,都不重要了,死者已矣,然而对生者,却总觉得先人还在注视着自己,看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如何从生走向墓地。如果此种感念能导引出向死而生、珍惜生命、承继精神、绵延血脉,那么这样就是生者对于死者的真正的敬意和缅怀,否则,就只能使死者空落个寂寞与悲凉了……

    应该说,此种生死观是通达的,然而它的获得却需要一个渐次觉悟与请醒的过程……

 

      点评海烟的诗《蝴蝶》          蝴 
                 文/海烟

 

        几分钟前,我打开靠南的窗,
        从那里我可以看见和听见风声
        以及这些年,时光在我身上铭刻的一切。
        清新而静谧,雨停了
        整个花园都唱着“滴答”的歌。
        当我坐在飘窗上
        一只蝴蝶飞过我的前额
        在死一样沉寂的房间里,扑闪着
        鲜艳的欢快的翅膀,它自由地飞来飞去
        不等我的呼吸触碰到它
        就从这里消失,像一个
        还未开始就已经破碎的
        梦......

 

苗雨时点评

    这是一个十分清新而静谧的时空。雨后初晴,轻风飘过,树叶上雨水滴答,这些细微的动静和声响,更加深了这片空濛的宁静。推开南窗,一阵花香扑面而来,凉爽的,一下子使我清醒了时光在我身上留下的尘埃与麻木。于是,我坐在窗帏边,向外张望,寻求生命新的滋润,忽然,一只花蝴蝶飞进屋内,扑闪着鲜艳、欢快的翅膀,旋舞飞翔,打破了死一样的沉寂,显示了生命的色彩与生气,然而,还来不及仔细端详,转瞬间又不见了踪影,真像一个美梦,刚一乍见,便立刻破碎,空留心头一缕惆怅……

    此诗,静与动相映衬,并内化为心灵的梦与醒,内外谐和,虚实相生,营造了一个色彩跳荡的境界,构筑了一个流动着美好情思的气场,而这一切,又都是那么的独特与鲜明……

    这使我们联想起了顾城的那首题为《感觉》的诗: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寂之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海烟的诗比顾城的诗,更显得活跃与斑斓……

 

                      望夫崖

                        海烟

         想一直站在那里。
                  为了不让人看见我的眼泪
                  想一直在雨中仰头站着。
                  想如矗立在风中的石头一样一直站着
                  想一直站到岁月的痕迹刻满整个身体。
                  想站着,就像是站在岩石坚硬的内心
                  一直站到我黑色的头发变成白色
                  站到沧桑还原成更大的沧桑。
                  在那里,一直站着
                  一直站到你归来的路,化作绵绵的雨
                  就这样一直站着

 

苗雨时点评

    中国古代战乱频仍,世事无常,古代妇女的生活是不安定的。丈夫,或边关行役,杳无音信;或外出商旅,逾久未归。妻子登山怀想盼归,经年累月,老死山上,最后乃化一巨石,向远眺望。望夫石、望夫山、望夫崖等传说,演绎了多少凄美而动人的故事

    中国古代妇女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为爱情和思念献出了一切。

    海烟的《望夫崖》,就是对这样女性遭遇的一种咏叹……

    这是一个风雨中山崖般挺立的古代妇女的形象。

    “想一直站在那里”。“想”,是心声,是愿望;“一直”,状意志,状决然;“站”,写行为,写姿态,“在那里”,是地点,是大山之中……

    这是一句总地对人物的陈述。下面的诗句都紧紧地扣着此句层层展开,步步强化:

    想“一直”在雨中含泪仰首站着;

    想“一直”在风中石头一样站着;

    想“一直”站到黑发变成白发;

    想“一直”站到岁月的刻痕布满全身;

    想站着,站进坚硬岩石的内心;

    想站着,站回原始的地老天荒……

    “在那里,一直站着/一直站到你归来的路,化作绵绵的雨”……

    从启初“想一直站在那里”,到最后“就这样一直站着”。

    望夫崖呀,站得忠贞,站得执着,站得痴迷,站得决绝,站得风云突变、泪雨连绵,站得天地震惊、鬼神啼哭……

    这是怎样的一种生命与宇宙共感而凝聚的人类女性大爱的千古永恒的哀伤……

    那望夫崖置身其中的崇山峻岭啊,该托举起怎样的历史的沉重和无尽的悲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