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流逸诗集《水流云在》

(2015-06-12 11:44:23)
标签:

生命

诗人

流逸

水流云在

诗集

分类: 诗评
                     生命存在的哲性诗情

——评流逸诗集《水云在》

苗雨时

《水流云在》,这个书的题目起得很好。它不单纯是诗集的命名,而且是诗集中那些优秀诗作的主题命意。当然这里的命意是象征性的。我们知道,诗是生命的纯然表现,而生命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空间中的。“水流”,喻指时间,所谓“逝者如斯”。而“云在”,隐示空间,所谓“世似浮云”。生命的存在就处于时光的流程之中,并且处于天、地、人、神四维空间之内。因而,人作为存在者的演化,不仅有时间的维度和历史性,而且有从大地向天空超拔的精神向度。

诗的方式,实际上是生命存在的方式。诗作为生命活动的理想形态,既建基于生命存在,又超越生命存在。因此,诗之内蕴的揭示,就是生命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的敞亮。流逸的诗,就表现了个体生命对历史演变的感悟,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体验,以及生命之思与世界的对话。

诗人的创作,是坚守生活的根基的。他在诗集的《后记》中说:“尊重诗神的同时,我一仍其初地敬畏生活”。但这里的生活,我们不能做俗常的浅近理解。人不仅生活在外在的客观世界之中,同时也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当中。正是这种主客观的重合,构成了诗人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因此,人生体验就凝聚了生活的深刻内涵。而人生体验有它的拓展性、超越性、意向性和包容性,既能够对应复杂的现实世界,又能够有价值的判断和精神的提升。流逸的诗,正是他各种生命体验的艺术传达和话语定型。

这部诗集共分四辑:“掌心化雪的季节”、“血脉如歌”、“思绪缤纷”、“风物·神游·手记”。

“化雪的季节”,是历史,也是人生,是人生编织的历史,也是历史中演绎的人生,总之是生命在时间中的流逝。而这一切托依于有限存在的手掌之上,就体现了诗人生命感受的深切与真实。例如,《血脉》:太阳被托举出水面,昨夜的梦潮退却,在这转换的时刻,诗歌伴着泪水萌芽,诗人一时似乎感到“比海岸线更绵长的应是生活/比太阳更辉煌的应是心灵”。然而,现实并不如神想的那样是毫无矛盾的和谐,这里仍有时代的困拢和传统的阻遏,“黑色的岸岩正在接近”,“鸥鸟的叫声”传送着“古老的谚语”。人生之旅也不可能是一味昂奋的前行,尽管“天宇、风和云”都卸去了“戏装”,生活归依于本真,但过分的平庸和平淡,也使人失去进取的动力。正如一个人一夜噩梦,早晨起来,经过短暂的兴奋,接着就是一阵通体的疲乏,这也许正象征地隐喻了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之后,不久所呈现的历史情境。但诗人并没有沉沦其间,面对“恐怖与惊喜交加”,他做出了艰难而义无反顾的人生抉择:

 

从冥冥中的呼唤声

他听到“西西弗”三字

他的双腿一下子沉重而有力

同时

感到生命的复苏和高扬的头颅

已成为

另一个太阳

 

这样的诗,有变革中现代意识的觉悟,而无人生尴尬的虚无的逃遁,在纷纭复杂的时间转化中,守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从“西西弗”不倦抗争的悲壮命运中,他获得了一种人生崇高的启示。这“另一个太阳”,就是精神所焕发的光芒。

新时期以来,由于思想解放春风的吹拂,随着历史反思的深入,哲学意识的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从现代迷信中觉醒,逐渐使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进入了人的生命存在的界域。而这也就构成了诗人全部诗歌的一条主要的根本的诗情命脉。于是,诗人开始进行“哲学漫步”,开始“丈量生命”,他吟咏“生命如歌”,解读“人生方程式”……,在这一“过程与超越”之中,“领悟”和“体验”,孕育了他诗性意义的基本内核。

生命是“水流云在”中的存在,也就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存在。人被抛到世界上来,属于“尘缘”。生命既已“出发”,“云”不确证“结局”,但可确证“前进”(《生命》);而在“水”中,生命掀动“寻常”的“波纹”,却潜含着瞬间与永恒的“自由而强大”的哲理(《境界》)。这就是人的生命在时空中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生的价值座标和奥义所在。

同时,生命的诗性存在,不应是遮蔽,而应是本真状态。因此,诗人的艺术创作,“崇尚真实”。他在《崇尚真实》一诗中,这样写道:“让隐蔽的你走出来/挣脱层层裹饰/沐浴在与你交流的阳光下/任由品评你的凹凸/被承认是一件个体生命”。从哲学上来看,人生的真实,是生命的去蔽与敞亮,从艺术上来说,是诗人的真诚所追求和达到的“澄明”之境。真诚的诗人拥抱真实的人生,他所创作出来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之诗。

生命之诗,是多采多姿的。这是因为生命体验所生发出来的诗歌之思可以伸向无限的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这样,不仅有“血脉如歌”、“思绪缤纷”,甚至是自然风物、历史跃迁、乡土人情……也都被生命化了。诗人的生命之流贯穿于大千世界的时空之中,向着真、善、美的终极目标涌动,溅起无数诗的浪花:从“犬牙般刃”的“远山”之前,他谛听到了远古“殊死之战”厮杀的回音(《远山》);从“洪峰来临”的“恕涛”里,他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对峙”与“较量”的生存意志(《洪峰来临》);仰望浩渺的“星空”,他“发现了自己的座标”(《仰望星空》);体察季节的转换,他领悟了时间与生命的轮回(《冬至》);即使是“一段路程”,也“诞生出比宗教信仰更执著的/一种抉择”(《一段路程和一种抉择》);即使是一朵野花、一只小鸟,也是精神家园的一种温馨的色彩和人生的一种清亮的鸣唱……

“水流云在”。

诗人在“天、地、人、神”四维空间中,他屹立大地,仰视天空,呼唤神性;并且在历史与自然的时间演化中,从有限追求无限,在瞬间获取永恒。诗人的个体生命,不仅有个别性,也同时有社会性、文化性。他不仅珍视自我,也对人和世界抱有信念与关爱。他在诗中所表现的是他的个体生命形态,但此种自我表现却能够达到人类整体生存的高度。这正是诗人的禀赋、良知和使命。

生命不灭,诗歌不泯。从流逸的诗歌创作中,我们窥见到诗歌生长和繁盛的美好前景。尽管当今市场经济的潮流在某种程度上消弥着人们的人文精神,但是,从生命深处通向“终极关怀”的诗,我们认为正是我们这个变革的时代所呼唤的诗歌,创作这样诗歌的诗人,才是历史所需要的真正诗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