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秉笔诗书画,感悟天地人——读韩冬《南游记》

(2015-04-18 10:45:43)
标签:

文化

南游记

西湖

老者

诗书画

分类: 诗评

秉笔诗书画,感悟天地人

——读韩冬《南游记》

苗雨时

 

古训云:为人、为文,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韩冬先生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深,自幼熟读古典诗文,中小学时已开始习作,并成绩斐然。工作之后,三十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旅游南方,激情涌动,灵感勃发,日有所感,夜有所记,付诸诗文,二十多天后,带回数十万言的游踪记程。几经润泽,书诗配画,乃有今日《南游记》的出版。这是“读书”与“行路”的际会,是“万卷”与“万里”的契合!……

打开《南游记》,伏案展读,仿佛绘画长卷,那万千风光,负载着历史云烟与民俗,逶迤而来;又似大自然的乐曲,那山情水韵,推涌着古往今来,哲思意绪。震悸胸怀;整体的文图并茂、诗情画意,更携带着墨的血滴,应和着韵的平仄,为我们型塑了一派辽阔、壮美的祖国大好山河。读罢,令人感慨、感叹、感奋:身心受洗,澡雪精神。

《南游记》的游程,历经大连、烟台、青岛、上海、崇明、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天津、北京等地,最后回到出发地浑江。一路走来,吃、住、车、船,民俗、世相,如实记述,更有名胜古迹,即景抒怀,吟诗作赋。全书以日记体出现,又以章回形式裁截若干时段,即条理明晰,又层次井然。从北到南,从南返北,划出一次游历的轮回。

游西湖,无疑是《南游记》的华彩篇章。从第十四回到第二十三回,差不多将笔墨全部倾注在西湖。风物胜景,史迹传说,人文习俗……,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因此,无需评述整部《南游记》,即以西湖游为范型,便可管窥全部诗文的精神意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西湖山水之美,首先美在自然。作者凭着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极目所见,在日记中,对西湖做了这样的整体描述:“西湖处平原、丘陵、湖泊与江海相接之势”,湖中“苏堤、白堤似两条绿色纽带,牵连水岸。三潭即月、湖心亭、阮公墩三岛鼎立”,“沿湖回周,繁花似锦,缀成一彩色缤纷之巨大花环”,“三面环山,层峦叠峰”,“南山”与“北山”,“如众星拱月,捧出西湖这颗明珠”。然而,自然之美,需经过观赏,予以审美的升华,才能焕发其神采。正如诗人所言:“只有山川诗画并举,方为奇绝完美”。于是,他水中泛舟,山中行走,以诗词的形式,记写了他的西湖游程,“三潭即月”,“柳浪闻莺”,“湖心岛”,皆有诗作吟咏。船行湖中,西湖之美不可言喻,上得岸来,意犹未尽,又作《七绝》一首,以为总括:

 

        柳浪闻莺堤岸边,三潭即月水中间。

        湖心岛上人来往,荡浆船头诗百篇。

 

至于山间揽胜,则有“灵隐寺中说灵隐,飞来峰上活飞来”一题概括,不一一言述。

西湖的万种风情和气韵,还在于它浑厚的文化历史积淀。杭州乃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民族英雄岳飞、于谦、张苍水,清末革命家秋瑾、徐锡林、陶成章等都埋骨于西子湖畔,他们的英名与浩然正气充盈于青山绿水之间。自唐宋以降,白居易、苏东坡、林和靖、柳永等诗人词家,都留下千古名篇;南宋宫廷画家马运、近代大画家吴昌硕、现代大画家黄宾虹、潘天寿等,均描绘过西湖的仙姿神态。诗人在岳飞墓前,见廊柱上有一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看罢,抚今忆昔,感慨万端。遂步岳飞《满江红》原韵,和词一首。其下阙云:“赤诚尽,洁似雪,魂永在,身遭灭。沉冤三字狱,功业残缺。扬于江中豪杰泪,风波亭上英雄血。叹无穷,千古奏挽歌,悲寒阙”。吟罢,心中凄然。他来到秋瑾汉白玉的全身塑像前,见其持刀屹立于芳草坪上,英姿飒爽,眉宇间充溢着豪侠之气,令人肃然起敬。于是,他作诗赞曰:

 

        豪侠遗骨卧山湖,染得山湖美画图。

        吐艳繁花添异彩,青山绿水英雄扶。

 

的确,正是这历史的英灵忠骨,扶持和濡染了西湖山水,使其于柔美中透发着一缕清刚的神韵和气象。

西湖的文化蕴涵里,更别有一种醇厚与儒雅,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民风、民俗,也因此养育了西湖人的秉赋和品性。他们钟爱和谙熟西湖的一草一木,热情待客,乐于助人。作者与他的同伴在游玩中,累了,到一茶室歇脚,品茶。茶为龙井“西湖双绝”。他记写了与一位老者的交往与谈话:“茶桌旁有一老者,因谈及古迹,意味相投。故将‘风雨亭’及‘平湖秋月’所见两幅对联吟与其听。老者颇有兴致,又将济公墓前楹联吟与我听道:‘佛祖无奇,但积阴功不作孽。神仙有法,只生欢喜莫生愁’。我忙赞道:‘江南多名士,风流天下传’……言谈投机,老者欣然领我至济祖塔院,看了济公旧墓地及楹联,又转上后山坡竹林后看了性悟高僧梦虎石象及弘一塔。此皆隐蔽之处,若非老者引领,自不知矣。回至茶桌,老者又给我讲了虎跑泉来源,即性空梦虎之传说。继而盛赞‘西湖双绝’之妙曰:‘来此不饮,终为遗憾’”。我吟诗赞茶,老者称赞好诗,最后“因欲争览名胜,只好与老者告辞,并赠与蜜桃、果脯和卷糖,以酬其诚。老者感深,似不忍离”。诗贵真情,文在情趣。这段记实,文字简朴而生动,颇有明代小品的韵致和意味。

由游西湖的写作,我们可以推想出整部《南游记》的艺术特点和话语方式。其为文,写景叙事,悉从真实中来,精短、洗炼,质朴而又生动,颇得古代游记、笔记文之妙;其为诗,融景入怀,即景言志,既按格 律,又不拘于格律,一任情性,自由奔放,却恰到好处。尤其可贵的是全书诗文互动,又配以作者书法和有关的绘画,以多种艺术形式,全方位地有序地为自己也为广大读者留存了一路人文情韵和自然风光。并因此,实现了他此次旅游的初衷:

 

        巡山游水非实意,阅历开胸乃内情。

        千古遗留名胜迹,此番一览慰平生。

 

读罢《南游记》,掩卷凝思,颇多感悟,人生的、艺术的。遂草拟一联,作为读后收结,并与韩冬先生共勉。其联是:

 

        天地人三才通大道,

        诗书画一体铸华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