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姜宇清《蚕》
(2015-03-06 14:29:08)
标签:
幽室木乃伊帛画丝束茧子 |
分类: 点评 |
蚕,昆虫,以桑叶为食。其发育过程:蚕卵--蚁蚕--熟蚕--吐丝结茧--蛹化成蛾……。蚕丝,是丝绸的主要原料。养蚕和使用蚕丝,是人类经济生活和文化历史上的一件大亊。中国古代咏到蚕的诗篇很多,从唐彦谦的“春风吹蚕细如蚁”,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诗人们或写养蚕女的辛劳,或以丝表达情意的缠绵。但以蚕为独立的生命现象来抒写的诗,却并不多见。
这首诗,突破了己往的艺术成规,把蚕的生命置于审美的中心地位,以它的蜕变,隐喻人的灵魂的羽化,从而昭示了人生瞬间与永恒的哲理。
蚕,成熟时,头小而体胖,颇像个和尚藏于其中。因此,诗开始就说:“是个得道的高僧/蚕是他闭关清修的幽室”,形象十分贴切而生动。蚕,有了道的主持,它的生命被赋予了灵魂。所以,它身外的茧,便不是作茧自缚,也“不是丝束缠裹的木乃伊”。木乃伊是僵尸,而蚕的“肉身”是不死的。如果顺应自然,它会化作“灵之娥”,破茧而出。然而,命运多舛,“再生的梦/被尘世对丝的追逐打断”。肉体不存在了,还有灵魂,还有它倾注一生心血所吐的丝,丝结的茧,也仍是蚕生命的一部分。即使被拋进“沸水”中蒸煮,,也是一枚枚金光万道的“舍利子”,就像释伽牟尼的指骨那样,虽死犹生。更何况,丝还可以泽被人间,传之后世。至此,蚕的坐坛清修,已入禅境,虽“历经千年”,但却像“那幅汉墓中的/帛画”不朽一般,它真正做到了得道而“永生”……
一只蚕,多么卑微,多么渺小,然而,它吃的桑叶,吐的却是珍贵的丝,所需甚少,但为人类编织了美好的生活。其精神与奉献又何其高尚与伟大……
人们常说“死而后已”,蚕却死而不已。这正是它以禅境洞彻生死之后,而使自我于若干瞬间获致了生命的无限与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