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瑞诗55-58首

(2015-01-21 10:37:53)
标签:

育儿

鹦鹉

阿哥

初吻

小伙子

分类: 点评

    

 

 

不是峭壁上的那一枝

不是庭院里的那一枝

我的梅,开在心田

    灿烂如霞

    四季不凋

芬芳着我的梦

芬芳着我的日子

 

 

点 

 

梅,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原型意象。它在文学长河的流转中,生生不息,不断增殖新的意味。诗人之所以钟情于梅,大多因为它是报春的使者,和生命的冰雪绚丽。例如,随代侯夫人的《看梅》:“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又如明代韩邦奇的《题梅》:“凌霜傲雪不凡子,直到严冬烂漫开”。或赋梅以生命,或以梅喻风骨,但都有某种客观外在性。诗人承继了历代咏梅的源流,然而,并不泥古,而是进行了大胆创新。他的《咏梅》,并没有把梅置放在自然中,而让它生长在我的“心田”里,因而,“不是峭壁上的那一枝”,也“不是庭院里的那一枝”。它是一个心造的幻影。是爱的塑形?是情的凝结?如此一来,这株梅,要多美有多美。所以,它“灿烂如霞”,又“四季不凋”,红花灼灼,青春常在。这是一株理想的梅,它必将“芬芳着我的梦”,“芬芳着我的日子”,擦亮我的生命,抚慰我的平生……

梅,在这里,是高标!是神往!是追求的目的。红梅啊,谁说理想不能成现实?只要执着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总有一天,你会变成我人生“峭壁”上的那枝梅,变成我生存家园中的那枝梅!

 

 

 

    品 

 

 

你每一次来

总是提只花蓝儿

篮子盛的

都是你从山沟沟里

采撷的诗

 

你请我品尝

我一一捧起——

有的苦涩

有的甜蜜

有的含着微笑

有的淌着泪滴……

 

不论是苦是甜

是笑是泣

只要真情真意

都是人间好诗

 

 

点 

 

诗人写诗,诗是写在纸上的,它是对自然与人生的审美幻化。但有的诗,生长在大自然中,那样的诗是自在的,它本身就充盈着诗意。乡村女孩子,不会作诗,她“每一次来”看我,总是“从山沟沟里”,采撷一些野花、野果,放在篮子里,送给我。在诗人看来,这就是诗,是带着泥土气息的,原汁、原味的诗,比在纸上的诗,更本色,更鲜活。“你请我品尝”,“我一一捧起”——

 

有的苦涩

有的甜蜜

有的含着微笑

有的淌着泪滴……

 

生命就是这样苦甜迭加,悲喜交替。人如草木一样,日晒雨淋,风吹霜打,但还是要顽韧地生存,感应着春秋四季……

乡村女孩子,就是乡野里的一株小树,她身边的一切,都是与她生息相通的诗。她拿花果赠人,就是捧出了她的生命,献上了她全部的爱。因为她本身就是一首诗。所以,诗人赞叹:“不论是苦是甜/是笑是泣/只要真情真意/都是人间好诗”……不信,你看,女孩子那株生命小树,正在人们心灵的原野上,诗意盎然地,临风摇曳……

 

 

 

   葡萄架下

 

 

葡萄架上鸟笼儿挂

一只鹦鹉在说话:

“阿哥!阿哥……”

羞得架下的绣花女

停下针儿将它吓:

“再叫俺就用针扎!”

妈妈一旁笑哈哈:

“叫吧!叫吧!

小伙子三天没来啦……”

 

   写于1992年4月27日

 

 

点 

 

这似乎是一出风趣盎然的乡村爱情轻喜剧。场景,设在“葡萄架下”,爬行的枝蔓,绿叶遮盖着串串果实,。人物应该说是三个:女儿,母,另一个小伙子没出场。活的道具,是一只会学话的鹦鹉。布幕拉开,女儿正坐在“葡萄架下”,一针一线地绣花。是绣鸳鸯戏水,还是绣蝴蝶双飞,不得而知。但是她用心不专,时不时地抬头看看鹦鹉,鹦鹉好像心领神会,忙着向门外叫:“阿哥!阿哥!”……,这是早先跟姑娘学的,因为她总招呼小伙子“阿哥”,一来二去,鹦鹉都会了。而现在叫起来,却使姑娘羞得脸红。明明是想“阿哥”了,被鹦鹉说破,却佯装嗔怪鹦鹉:“停下针来将它吓”,“再叫俺就用针扎”。鹦鹉不敢叫了,四处茫然地张望。这时,妈妈早看透了女儿的心事,一下子把窗户纸捅开,扭头冲着鹦鹉喊:“叫吧!叫吧!/小伙子三天没来啦”……。于是鹦鹉又叫了:“阿哥!阿哥!……”,而女儿和妈妈,也都会心地笑了。没等小伙子在幕后喊一声:“我来了!”大幕已在笑声中徐徐落下……

一出小戏,人物鲜活,布景简单,情节有趣,轻松,愉快地演绎了一个农村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乡土生长的男女之爱,由于与劳作联系在一起,因而,那么纯朴,那么自然和真挚……

 

 

 

    初吻

 

 

两块带电的云

——相击

不见电光

却有泪雨

 

 

点 

 

关于亲吻,《情爱论》的作者基里尔·瓦西列夫认为:它是所谓爱情前奏中最崇高的时刻。

文学作品,更是把“初吻”,描写得惊心动魄的美妙。但大都写男女个体的具体感受和体验。诸如,触电,震颤,呼吸急促,血流涌动,陶醉,快感,晕眩,幸福等等。多是就事论事,对“亲吻”的价值和意义,涉及较少。不过,我也曾看到过一首诗,那是普利维尔的《公园里》:“一千年一万年/也难以/诉说尽/这瞬间的永恒/我吻了你/你吻了我/在冬日朦胧的清晨/清晨在蒙苏利公园/公园在巴黎/ 巴黎是地球上一座城/地球是天上一颗星。此诗,把一“吻”置放在历史与宇宙的时空交汇点上,以此凸显了这一吻的人类之爱的意义,以瞬间寄寓永恒……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这首《初吻》,它的独特性创造在于,它不囿于具体的个别的吻,而是以物拟人,使物具人性。于是,青年男女便幻化为“两块带电的云”。“初吻”,就成了云团与云团的相遇与撞击。此一突变的自然气象,翻滚着壮阔与神奇。惊动天地,感应宇宙。这种阴阳的交合,虽“不见电光”,但却倾下了“泪雨”……

这一吻,超越了个体生命,而成为人类之吻,天地之吻,宇宙之吻。它让我想到《易经上的“太极图”。那阴阳鱼不正是由黑白两个云团旋转拥抱而成的吗?《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阳,相容相契,对立统一,孕育和衍生了人类和自然万物。不难推想,这一初吻,该蕴涵着多少生命与宇宙的奥秘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