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命的多重圆弧——简评李群芳诗集《地大天大》
(2015-01-12 18:49:36)
标签:
情感生命圆弧多重诗集 |
分类: 诗评 |
个体生命的多重圆弧
——简评李群芳诗集《地大天大》
李群芳的诗集《地大天大》,其主题意旨是: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以此为核心,浸淫开去,便形成了笼罩全部诗作的精神气象和价值维度。他的生命是父母养育的,血液里流淌着种族的文化基因,那就是代代传承的质朴、良善、正直、勤劳,自强不息。他的人生的图谱,就是以个体生存为基点,向外扩展,亲人、邻里、他人、社会;以足下的土地为根柢,伸延辐射,乡土、地域、山河、祖国;以血缘人性为底蕴,亲情、爱情、友情、悲悯……这多重圆弧,构筑了他人格的形态和质地。也为他容留了辽阔而深远的诗意生存的空间。
父母是他生命的源头,他的生命由父母的精血凝结孕育而来。“母亲之灵”
父亲终生与泥土打交道,一天从早到晚,插秧、种田、割稻、担米;一年到头,顶风、冒雨、经霜、踏雪,生命于春夏秋冬中轮回;他犁了一辈子的田,渐渐地成了一架犁;他检阅一队队的庄稼,向它们敬礼,他也成了一棵庄稼,挺立在它们中间;“父亲的头发”
感恩父母,从生养自己的乡土出发,走向外面的世界,足迹踏遍大地山河,以蓬勃的泥土生命的青春,报效自己的祖国。他秉持生命之爱,穿越历史时空,并把这种爱播洒在苍茫大地。此种人生的扩张,是血脉贯通的。他在电视机前看历史剧《长征》,他不忘上中学时读过的课本上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他忆念那一年人们抗击冰雪的壮烈情景,他礼赞千里奔赴汶川救灾的唐山兄弟,他的梦想随“嫦娥一号”上天,他的忠诚伴“雪龙号”一起下海,他甚至在港澳回归之后,仍盼望海峡两岸的月圆,现在,他又把自己的理想汇入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然而,他灵魂放飞而又皈依的,仍然是乡村大地。他懂得,共和国的大厦建基于此。不仅大批农民工的血汗,支撑着现代化的构筑,而且坚守田园的农民,也以丰饶的收成,喂养了祖国。一年又一年的丰收,既带来了农民的喜悦,也凸显了他们的自豪。
他在《又丰收了》一诗中,这样唱道:
如今,他已年届不惑;处于生命的秋季。置身于当下利欲横行、物化与媚俗的社会风习中,他摒弃了浮躁,不为所动,而以从容、淡定、澄明的心境,卫护人的尊严,持守生命本真的乡土根性,并以此为底线,揩拂和清洗堆积在自身的断发、头皮屑和一切世间污物。他向那虚妄的无物之阵“挥拳”;他倾羡飞娥扑火追寻光明的执着;他要像“雨燕”一样穿梭于风雨中;他要以一片枫叶,挽留最后一片秋色。他为自己写下无字的《我的墓志铭》:
向死而生,热爱生命,忠于自我,永葆本色。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格风骨啊!
几千年的父母原型,放射性的审美思维,草木禾稼的自然意象,山川大地的壮阔场景,能激活此在语境的生活话语,簇拥着诗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的构建,发散与内敛,奠基与超越,往返冲折,循环不已,在多重圆弧中,逐渐刻划了他生命的圆满。与此相应,他诗歌的审美生成,也犹如一粒石子投入湖水中,溅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以层层深化的纹理,呈现为一种澄澈而清明、空阔而迷蒙、流动而深潜的艺术气象和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