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孙瑞的爱情诗
(2015-01-05 15:08:01)
标签:
情感公爹试探黄鹂雄鹿 |
分类: 点评 |
点评《一本厚厚的书——给妻》
读书如阅人。反过来,阅人如读书。读妻,妻是“一本厚厚的本”。书有装帧,有开头,有章节,也必然有收束。装帧是外表,是形貌:落落“大方”,补实“舒展”;开头,两人不是一见钟情,而是青梅竹马在两小无猜中爱的自然萌动,生长,其中包含着种种故事与传奇;在章节展开中,诗人越读越深入,从相恋到结婚,发现和体察了她的“善良”与“勤俭”。就这样,读啊读,读出了彼此的生命历程:“从花开到花落,从青年到中年”;日日读,月月读,几十年的时光流逝,书有了“皱褶”,边角有了“破损”,人也变老了,身体出现了病痛,但是忠贞不改,历久弥深,仍需要“手不释卷地读下去”;妻子这一部书,是厚重的,耐读的,值得一再阅读,即使人会老去,书页结束,然而如果“人生还有来世”,“我想再读你的续篇”……
这首诗,把人比拟为书。书厚而人德。书的情节,便成了两个人爱的人生轨迹。书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昭示了爱的永恒。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张绵绵无绝期”。这里的“恨”应该是“爱”。
点评《唱给妻子的歌》
这是一首叙事性质的关于农村妇女爱情的抒情诗。她从恋爱到结婚,似乎走过了常规的程序:先是于亲,后是两情相悦,到了结婚年龄,由父亲请媒人上门提亲,结婚后,是居家过日子。几十年下来,一如既往,上敬公爹,下育子女,家里家外一把手,大田里劳作,日晒雨淋,庄院里繁忙,喂猪养鸡。白天一身汗,晚上一盏灯,凭着一双勤劳的手,支撑起了一个九口之家。这样的叙写,使我们想起刘小放那首著名的诗《庄稼院的女王》,互文见义。而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还在于它充盈着许多生活的细节。诸如:“十四五岁识羞臊,见面两颊泛红晕”,“天寒哪有炉火烧,两心相撞火辣辣”,写初恋和成亲;又如,“顶着烈日打猪草,踩着霜凌孵鸡娃”,写她的勤劳与苦累;再如,“尿布一天换数遍,被褥常拆又常晒”,写对重病绕身的公爹像亲女儿一样的扶持和体贴入微……正是这生活的枝枝叶叶,托起了她爱的大树的葱郁和繁茂。在乡土大地上生长的爱情是忠贞的,深厚的,广被的,从夫妻,上至公婆,下及子女,甚至延展到邻里和乡亲。它像土地一样,恒凝,温厚,包容。诗人以动情的文字,满含感戴地为自己的妻子造像。纸短情长,然而却从内心深处唱出了她人性的伟大与高尚。
点评《试探》
爱情,是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西方从亚当,夏娃开始,中国则有伏羲和女娲创造了人和世界。这些远古神话,在此后人类文明的流转中,便成了原型意象和母题,一直绵延至今。自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情,但从爱情心理学上看,古今也有相通之外。男女之爱由性的冲动而发生,性是爱的原动力。但爱却是从生理升华到心理的。爱的情感的流露与表达,是微妙而神奇的,最初带有游戏的性质,少男少女往往是在玩耍中相互照面。这首《试探》,就是如此。男孩子向“湖心”投一粒“石子”,看“是否会荡起涟漪”;向柳林唱一曲“古老”的歌谣,看“是否会有黄鹂婉转”;这些都是在场的,其整体场景是湖畔柳下。此种场景中男孩子的一系列动作,都是在“试探”,都在于引起对岸女孩子的注意,而真正的目的,则是希望月光交接,以目传情,进而激起心与心的碰撞和荡漾。至于效果如何,我们从那满湖的涟漪和黄鹂的啼呜中,便可猜出一二。此诗的特点,是现场设喻,层递推进,在特定的情境中,吐露了婉曲而渴望爱的心事。
《想你》点评
这昭示,爱不仅是甜蜜,是花前月下,还可能是苦涩的,艰难的。一只雄鹿,奔驰在荒原,表明了爱的追求的勇毅,果敢和执着……
《追你》点评
从《想你》到《追你》,心中爱的湖水,急流涌进,开始由向往转化为行动。但“追你”,仍不是实写,而是设定了一连串的比喻。这真应了人们所说:“没有比喻不成诗”。其实,实际动作经由比喻的审美光照,反而更为真切。上一首是“我”变,这一首是“你”变。“我”变,“我”为本体,而“你”变,则本体却有些变幻莫测了。我“追你”,“你绽成一朵花//隐进花丛里”;我“追你”,“你变成一滴水//跳入波浪里”;我“追你”,“你亮成一颗星/汇入银河里”……,你躲藏,隐匿、飘缈,从地下到天上,但我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于是,“追你”,“我变作一只大鹏/扶摇直上……”,你到哪里,我就追到哪里,直到捕获你的爱为止。之所以如此追求,是因为“你”鲜艳如花,纯净如水,亮丽如星,而“我”作为一只大鹏鸟,消遥、自由、奋飞、正好与你匹配。不唯想象,这样的追求,也许会有波折或谜团,但最终结果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