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乡土的现代神话——评王耀东的乡土诗
(2014-07-09 16:21:57)
标签:
房产乡土王耀东诗人诗歌 |
分类: 诗评 |
构筑乡土的现代神话
——评王耀东的乡土诗
苗雨时
在有三十多年创作生涯的中年诗人中,没有哪一位诗人像王耀东变构得这么厉害,这么巨大。他是五六十年代作为军旅诗人而成名的,中间经过一段低迷时期,进入中年以后又勃发激情,特别是在乡土诗的创作上,不懈地探索与出新,他的诗为乡土诗展现了一种全新的面貌。这种大幅的转变,主要导源于他对诗歌的执着和挚爱,他以整个生命对待诗歌。所以他诗歌的创新,是整个身心与灵魂的蜕变,而且此种蜕变是很彻底的:从传统诗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人。
乡土诗是王耀东创作的主要部分。但他的乡土诗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土诗,而是新的时代以现代意识灌注和以现代手法表现的新的乡土诗。所以,读他的诗,既亲切又陌生,陌生中的亲切,亲切中的陌生。而这正是他乡土诗内容的独特性和艺术上的新进性所产生的必然效果。
当今的诗坛,乡土诗正峭然崛起,已成为新诗的一种重要流趋。所谓“乡土诗”,我们认为不只是指乡土题材,更主要的是指一种文化(风俗人情)意蕴。新时期涌现的乡土诗人,如刘小放、姚振函、陈所巨等,都在这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追求。而王耀东的乡土诗则是在“恋土情结”中,以现代审美观念来观照农耕文化的真髓和本源,他更着重原初状态人类生活的野性、根性和神秘性的发现。这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本质考察,既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现代的。他从现实透视历史,以传统反观现代,对个体生命意识和集体乡土无意识作审美交融,于是,构筑了乡土的现代神话。
诗人自己曾说:“乡土是一种力量。几十年来我听命于它的呼唤,它实际是我生命的一种真实需求。”因为乡土是“万物之母”,也是人类起源、生息和归宿之所。生命的根扎在这里,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家园建在这里,正像艾略特所说:“家是出发的地方。”所以,现代人对家园眷恋的“乡愁”(波德莱尔语),是对世界本源的一种生命哲学的穿透,它是人性的一种深刻觉醒。也因此,成了诗人的创作之源。在诗人的心目中,乡土是神奇的,它是一片“连插根筷子也能发芽”的梦土;而乡土也以它真实、朴素的原本面目进入诗人的诗歌世界,两者两摩相荡,相济相生,于是造就了他乡土诗的独特的艺术境界,创立了新的乡土美学。
在王耀东的乡土诗中,乡村的“婴啼”,“原始得比喇叭花还稚嫩”(《婴啼》);“我最初的歌”,“有牛犊撒欢的声音”,“有庄稼成熟的颜色”(《最初的歌》);“暮霭里,母亲的一声呼唤”,“把一层层温情揽给炊烟”,“把家的气氛浸染”(《暮霭里,母亲的一声呼唤》);一只“篮子”,装满生活的“无数悬念”(“篮子”);一架“秋千”,晃动着小村全部的“野性”(《秋千》);一片“村前的麻地”,“三分偏远”,“三分神秘”,被老人说成是“鬼迷心窍的地方”(《村前的麻地》);就连乡间的艺术,也那么古朴浑厚,自然天成:农民画的“一根线条”,“正如民族血脉的分支”(《线条》);乡村窗上的“剪纸”,也是“遥远的神话在现代的阳光下/作榜样的演练”(《剪纸》)……诗人对乡土的爱是深挚的,因为这土地是“不流泪的土地”,是“创伤累累的奋斗”的土地,土地上有父亲的身影,有母亲的慈颜,有“从盘古开天以来”滚动的历史,有“那雄伟壮烈的一幕幕”……,所以这土地才能够:
不难看出,这样的乡土诗,不是浅层次地汲取生活画面,而是深入生存的本质,作诗性哲理的思考。诗人挖掘的不是土地的文明碎片,而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类精神。在他的蘸满乡情的笔下,他所寻求的不是生活的此在,而是“最难达到的土地中的无限。”
诗人的这些诗都不是生活在乡村时写作的。他曾离开家乡,在军旅中备尝漫游之苦,后又归根返本,回到故土。这时由于有了对比和参照,才倍感乡土的珍贵。这种人生历程,不仅使他的乡土诗有一种归属感、归宿感和眷恋绵长之感,而且由于拉开了审美距离,真实的乡土与梦中的乡土相辉映、相交融,于是构成了诗人自己所谓的“空间境界”,也才在理想的高度成为诗人所寻找的“精神家园”。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来自乡土,又超越乡土,在审美的层次上更回归乡土,这样就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真实的艺术世界。
我们之所以认为王耀东的乡土是新乡土诗,不仅因为它内容的现代性,也因为它使用了新的语码和符号,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现代主义手法,如变形、隐喻、象征、抽象、幻化、通感、畸联、张力等等,而语符和技巧的转变,也不是与内容毫无关联的纯外在的形式,这反映了他诗歌观念和审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正是这种转变,使他的创作具备了艺术所特有的品格——奇异性与陌生感。例子很多,且举一例《清晨,河边的世界》:
这几句诗的意象是全新的。它改变了传统乡土诗那种单纯外在描摹生活场景的写法,而是运用了“声音”变为“小刀”的通感联动,又有黎明“疼痛”的拟人化转移,加上星星的情感化和露珠转化为含眼泪的语言,这一切构成了对清晨的一种全方位的立体统觉,传达了那种真切而又奇特的清新的感受。这种境界,是传统手法所不易达到的。
王耀东的乡土诗的独特贡献在于,当很多乡土诗人还没能挑出传统的写作模式之时,他勇敢地站出来,颇有胆识地大力借鉴现代主义诗歌的手法,而且把形式与内容统一在审美对象上,真正做到了新的内容必然表现为新的形式,任何新的形式都必然是内容的发展。这种极富创造性的融合,形成了他新乡土诗的独特的精神和气韵。诚如冯中一先生所精辟概括的:他的诗是 “民族其魂、现代其风”。这八个字从总体上评价王耀东的乡土诗,是非常恰当的,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此种特色。我们认为,正是这一点,确立了诗人在当今诗坛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