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绝与平凡——评孙瑞组诗《华山纪游》
(2014-06-19 10:20:24)
标签:
孙瑞组诗奇绝华山山水 |
分类: 诗评 |
奇绝与平凡
——评孙瑞组诗《华山纪游》
苗雨时
华山,中国五岳之一。有人如此咏叹:“天下名山众,唯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唯此多神韵”。华山以奇险著称,巍峨五峰,拔地擎天,云雾缭绕,松涛阵阵,犹如巨型石林,烟岚间蕴藉着一个个神话传说,石壁上镌刻着古代诗人的各种题咏,自然与人文交汇,蔚为壮观。游人至此,仰望兴叹,攀缓而上,步步惊奇,处处震悸,兴尽而归,回首沉思,定有生命的醒悟……
孙瑞的组诗《华山纪游》,就是记写了这样的游程心路。不仅再现了华山的独绝奇美,而且也升华了自己的人格精神。
他写《过百尺峡》,以内心的感觉凸现峡的惊险:“一步三险/心蹦到喉咙”,而且情急之下,他“想返祖为猿”,把极为狭窄的险道纳入心灵,在心灵的感应和幻觉中写夹岸的峭壁,愈发显得崎岖难行。
他在《回心石前小立》。回心石,屹立在路旁,前面是怪石嶙峋,它似在提醒人们:到此止步,不要再往前走。在此,诗人把巨石拟人化:“途中/一块胆小的石头警示我/险”,我停驻沉思,然后下定决心:“双脚铿锵作答:/不怕——/有我呢!”于是,奋然前行。
他来到华山中峰脚下,目《睹金锁关》:“两条又粗又长的铁链/结满了累累全锁/一把锁
他站在《龙藤树下》,见千年古藤,“躯干已枯/而心不死——/绿叶作证”,仍现一派葱茏,顿感这是大自然的神奇,而这种生命的顽韧仿佛也催发了他的生命诗情:“站在你身旁/头上,忽冒出——/三两个诗芽”,此种灵感的乍现,表现人与草木同生共长。
他登上《华岳仙掌》,见乳黄色的石髓,生于高耸的崖壁之上,状似手掌,“手指如柱/峰壁为掌”,被称为巨灵仙掌,它托举着蓝天白云,如梦似幻。在这样的巨掌前,让人沉静下来,从内心增强了人生信念:“有你——/杞人不必忧天”,这也是大自然给予人的生命启示!
他远眺博台,《博台远眺》,孤峰之上,天地之间,“是云?是烟?/若隐
他俯瞰“华峪清流”,与《华峪清流问答》。他问流水:“为何穿石击崖/步履匆匆?”流水回答“我听见渭河的召唤!”一问一答之间,使我们领略了自然山河的相互呼应与“逝者如斯”的永恒!……
游完华山,回眸整个游程,他低回凝思,这样《感悟华山》:“多奇多险/方显华岳雄姿/不奇不险/乃平凡人生”。此种对比造成的巨大反差,形成了丰实的意蕴张力。其内涵导向是:在这奇险的山水面前,自知自己是凡骨,难免于在尘世间浮沉,但经历了一番山水的陶冶与澡雪之后,却也能返璞归真,物我两忘,并借助这山情水韵,润泽笔墨,写下如此逍遥的诗篇。
这组诗,多为短篇。简洁,自由,灵动;一景一情,意象单纯而明丽。然而,所写者山,所见者大,以精微状寥阔,以切近现悠运,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字少而气象万千。尤为可贵的是:给山水以生命,或自身化为山水,在对话与交流中,抵达“天人合一”的艺术化境,诚如古人施德操的诗所云:“物色入眼来,指点诗句足。彼直发其微,义但随所瞩”。这是一种怎样的从容、自在、舒放、通达的写作姿态和生命境界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