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这首诗 ——评天马长嘶诗集《煮沸大西洋》
(2014-04-04 06:57:30)
标签:
灵感花香诗篇坟场新生 |
分类: 诗评 |
站在大地之上,仰望长天,看它那无边无际,广袤高远,浩瀚,深邃,神奇,壮美……,遥想亿万斯年前,正是这宇宙以冥冥中的律令和程序,雕刻了独一无二的美丽的地球,并创造了地球上智慧的人类。置身此种幽奥的存在,激发了一代又一代诗人对宇宙的瑰丽而奇妙的想象。公元前300多年,伟大的诗人屈原写下了著名的长诗《天问》,向宇宙发出了中国人的第一声呼唤。后来又有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唱响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生命与天地共感的千古人类的孤独与悲哀。如今,当代诗人天马长嘶又以科学与诗的融汇,创作了“宇宙与人”的宏大而旖旎的诗篇。他在《宇宙这首诗》中如此写道:
这首诗的观照是自上而下的俯视,颇有点晚唐诗人李贺《梦天》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意味,不过境界更为阔大了,不是在中国,而是遍布全球。它把天宇的神秘与大地上的文明奇迹于时空中交错在一起,宇宙意象向人间意象倾斜,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华美而开阔的双重艺术空间,从而彰显了诗人宇宙意识中的人文情怀,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信念、目光和胆识。也因此,让人们听到人间宇宙的时代思潮中的沉钟巨响。
此诗的中心题旨,广博、渊深,几乎成了整部诗集的涵盖性的整体命意。集中的其他诗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中心题旨展开、鼓动、旋转、发散。《辽阔巨天一杯酒》:“无穷的岁月时光/无穷的人类梦想/尽在酒中”;《突见闪电树》:“云中闪电树/请畅饮大海之杯/庆贺知音千年一遇的邂逅”;《河流,不朽的时间隧道》:“每一条河流都是不朽的时间隧道/大西洋是最大的车站,无数的灵魂熙熙攘攘”;《五指向天谁做答》:“时间收割跳着浪花之舞,收割一茬一茬人组成的麦海/独留下五指山——这世界上唯一的手图腾”……,在这里,诗人以浪漫的激情和大写意的笔触,书写了天地浑茫的人生宇宙,那一系列的“巨天”、“闪电树”、“河流”、“五指山”等巨大的时空镜像,传导了人类千古之谜的叩问、探索和追寻的灵魂思考的紧张,话语间跳荡着强劲搏动的生命情调……
人类对宇宙神密的理解,也是对自身生命密码的认知。外宇宙与内宇宙的旋转、对应,诗人的幸福是对这二度空间的高度体验和自由发展,由此开启了诗歌创作无限的灵感。他在《煮沸大西洋》中,这样歌唱:
在此,诗人戴上了宇宙的冠冕,把吸纳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头颅外化大西洋,令它奔腾、激荡,用来洗涤现代人物质挤压精神的重重的生存迷雾,高扬人的主体意识和尊严,让我的生命冲破黑暗,“以飓风的形式绽放
人与宇宙的关联,既不是“人类中心论”,也不是“极端宇宙论”。前者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中心、主宰、征服者;后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没有区别,忽视人的意识作用和创造力。两者的正常生态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既彼此独立,又和谐共生。自然人化、人化自然的结果,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人应该感恩宇宙,因为宇宙创造了“无穷无尽的人、无穷无尽的美、无穷无尽的花朵、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凝聚成了我……”,“无边的宇宙啊,请接受我深深的谢,百拜而千叩”!!!(《亿谢宇宙深思》);人也应以博爱对人和自然,“月亮山上恋人入怀”,天人感应,“花朵在所有星球上盛开/满银河花香潺潺
这是个体生命的精神超越,也即所谓入禅悟道。古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理哉?”辛弃疾说:“渊明避俗未间道,此是东坡居士云。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间道更谁闻?”(《书渊明诗后》)。我们仔细玩味这些话,就可以领略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
也许人世间真有所谓世界末日,但那也只是地球上玛雅文明纪元的一次轮回。虽然火山、地震、海啸、厄尔尼诺现象,对自然的人为破坏,这一切预示了世界未日的图景,但真正的世界未日并没有来临。即使真地遭遇世界未日,那毁灭的也只是地球的一部分,而不是无穷而尚有未知的宇宙,而且地球的毁灭又与新生相伴,所以诗人《仰天大笑世界未日的来临》,诗中如此写道:
这是穿透宇宙真理,把生命与自然融而为一的瞬间永恒的豁达的昭告,然而,个体生命毕竟只有一次,如今当面对“崩溃”、“断裂”、“毁灭、”“消失”这些词语时,我们不能不陷入反思和警醒:如何向死而生,抗拒异化,维护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构筑人类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家园,让自我生命绽放出装点宇宙的更加绚烂的精神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