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亮灵魂的冰雪灯盏 ——评青山雪儿诗集《雪做的灯》

(2014-03-14 07:56:43)
标签:

于她

纽扣

季节

普通人

母亲

校园

分类: 诗评

          点亮灵魂的冰雪灯盏

                          ——评青山雪儿诗集《雪做的灯》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红尘滚滚、人生碌碌,承受着生存的压力和灵肉的裂变,他的灵魂需要安顿,他的精神需要润泽。然而,那里是清静的生命空间,那里是人诗意栖居的家园?诗人引领我们,站在大地之上,山河之间,看漫天飞雪,飘飘而下,笼盖田野,铺设出了一派素洁的景象。为此,她感动,她震悸,她领悟着大自然的神秘。于是,她在心中点燃了一盏灯,照彻梦里、梦外的世界,然后提着灯,沿着时间的路线行走,小心翼翼地捡拾着周遭生活的点滴温热,自然中的根干枝叶,并以语言做砖瓦,为自己搭建一座精神小屋,在屋中供奉上爱。夜晚推窗,望星空灿烂,星子熠熠;白日出门,阳光和煦,眼前雪原绚烂;大地上一片安祥和静谥,远处,近处,仿佛有天籁之音,隐隐传来……。简单、纯朴、从容、自得,这就是诗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为自己也为大家设定的普通人生。此种人生,难道不充满诗意、使人感受和体验到幸福码?!正是这一点,昭示了青山雪儿诗集《雪做的灯》的全部诗意的主题指向。

这部诗集的意象系统,多为自然意象,如山川草木、风霜雨雪,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心灵幻象,如梦、想、思念等。然而它们也有共通性,那就是都是诗人内在的生命意象。其特点,不是一般客观对应物,而是主容体交融的甚至带有诗人的呼吸和血液流动的心象。这种意象,本身就葆有鲜活的、跳荡的生命力。例如,“梦”,这是无形的虚幻的东西,但诗人却化无形为有形,使虚幻成为具体可感的存在。在《梦的另一种写法》(组诗)中,她让梦在“风的波浪”中,“长出最坚硬的翅膀”,“梦的眼睛”“安静地照着你/童年的影子”,“梦的背影”是我的“另一个自己”,而“那些充满激情的/更加明亮的叶子”,向远方飘逝,则是我的“一个遥远的梦”……这里的“翅膀”、“眼睛”、“背影”、“叶子”,编织成了质感的、清晰的、可见可触的美妙梦境,梦裹挟着诗人的理想飞翔。又如,夜空中的星星,本来是自在的,但它们进入诗中,却变成一颗颗纽扣。《星星的纽扣》(组诗):“我知首/星星的纽扣里/有一个火热的夏天/一闪一闪又一闪”,并由此联想到地上的“每一滴水站起来都是一颗星”,而“我今晚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此种主客体的辗转撞击,塑造了富有个性的星空的璀璨。再如,《所幸它是一朵向日葵》(组诗),这株向日葵是被人格化了,“它们把自己的一切/全部交还给这片热土/却死也不肯说出/土壤开花的秘密”。如果把“向日葵”比喻成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那么这个“秘密”,就是作为它生命源泉的大地母亲的哺育……

这样的生命意象,与诗人的生命情感是表里一致、相济相生的。它以清新朗健的气象传导诗人内在的深沉的情感。这些情感的集中与凝聚,是爱。而爱,成了这部诗集的主导的脉动于全部诗行的情感价值取向。人生在世,向死而生,生而为爱。爱,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命动力,也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爱无尽头》(组诗)中,她面对爱,不想“飞得更高”,“只想呆在我身体的里面/我不觉得爱很遥远/我爱亲人爱朋友爱兄弟姐妹……/爱满园春色”;“我相信尘世间的真爱”,“完美的生活/源于地下的根脉/就像我们在尘世间相恋”;而我的“爱的模样”,就是“在无边的黑夜”里,绽放美好“灵魂”的光彩……。在《期待中的爱情是最美的童话》一诗中,她说“童话就是心里永远想着一个人”,“完美”,也罢,“可悲”也罢,心中“总会有一些好的感觉”,像“诗”,“诗歌永远是美好的/就像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不朽的神奇”……这样的爱情,确证了自我生命的存在:我爱,故我在。而且,诗人的爱,不仅仅属于个人,她把爱向世界推展开去,撒向天空,撒向大地,送给青山,送给流水,让它在树上放风筝,让它在春天开花朵,让它“在燃烧的路上”,“越走越远”,即使是一粒“尘埃”、一只“蚂蚁”、一株小草、一个水滴,也都浸润着她的爱。她的爱像春风,轻柔、曼妙,从心中刮起,委婉飘逸,自由舒卷,弥漫世界的每个角落。爱的沉潜,是人性的深度,而爱和人性的极致,则是神性的飞升……

这部诗集,负载着爱的核心意象,无疑是“雪”。对全部诗作来说,它是统领性的、覆盖性的意象。在那即将来临的冬季,雪花开始飘落和舞蹈。它从天而降,一片,二片,洒满人间。“一场雪落在另一场雪上/就足以照亮我的黑夜和白天”,“一个人走在干净的雪地上/空旷  轻灵  无尘  无痕”……。因此,她的梦是洁白的,她的爱是洁白的,她的生命是洁白的,她的灵魂是洁白的,她所置身其中的世界万物也是洁白的。在这内宇宙与外宇宙的旋转重合中,她获致了深切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悟。在《雪》(组诗)中,她认知到:“一片雪/与另一片雪/是不同的”,每一片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哪一片也不比其他片逊色;“两片雪”,融汇在一起,“海底的石头”,也能开花;那无数的“不知名的雪花/静静地落下/像给天空擦干眼泪的星星/那一瞬/我被另一双手另一个世界的激情所融化”;它也是天空带给大地的信息,只有太阳能读懂它,哪怕“只要读破一个字”,也会使整个世界泪流满面……。这里面蕴含着多少人与宇宙的伦理啊!其实,她的几乎所有的诗作,都在意象和情感的层面下,积淀着睿智、深湛的哲理层面。诸如,“时间是每个人的家”,“花的美和智慧/源于大地的光芒”,“一粒细小的沙子”可以“无限地接近生命的高度”,“睁开眼睛  再闭上/我无法变成另一个人”,“一位诗人”也许不需要“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需要诗人,“更需要一首诗”等等,这类奇警的句子在诗集中,随处闪光。我不想把它们称作“诗眼”,而认为它们是诗的精神内核,构成了一个诗的哲理世界。虽然处于诗的最深处,但却能洞彻全诗,闪烁出耀眼的思想的光芒,并一下子把境界打开,使之澄明、敞亮……

青山雪儿诗的艺术表达,主要是倾诉式和对话式的。她把自己安置在你、我、她的多维世界当中,“你”是客体、祈告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我”是主体,述说的第一人称,抒情主人公;“他”(它)是被陈述对象,作为“我”与“你”之间的桥梁和辅佐。这样,在三者的互动与交流中,就使得诗人的独白式的言说有了一种复调的意味。她的话语方式,由于她的“语言”是“长在身体”里的,所以,她的意象语言,清新、明丽,她的情感语言,浓郁、涌动,而作为她的诗的整体风格和话语调性内质的生命的语言,则是淡泊,宁静,平和,高远,就犹如那雪花一样,在空中悠然飞舞。正像诗人在《最冷的季节》一诗中所吟唱的:

 

   那些有名或无名的雪花

   纷纷飘落

   每一片洁白的雪花

   都是完美的

   它快乐地付出了它的全部

   就像一棵生长着的树

   就像一支燃烧着的蜡烛

   现在,在最冷的冬天

     我捧读一封迟来的家书

 

正是这洁白的雪花,点燃了照亮诗人灵魂的烛火,也为她捎来了虽然迟到但却是人生所必须的召唤她生命返乡的家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