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儿诗中“风”的意象
(2014-03-12 17:33:25)
标签:
长风前世今生使用频率原型秋风校园 |
分类: 诗评 |
风,作为原型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它流动、轻盈,无影、无形,然而在与各种物象和景象碰撞中,却被赋予千姿百态的形状,同时负载着纷繁变幻的意绪。风儿承继这一传统,经过个性化的创造,运用到现代诗歌写作中,不仅写尽了各种各样的风,而且写得极为传神与生动。可谓丰姿绰约、风情万种!如晨风:“晨风吹来,慢慢穿越我/带着春天的温度”(《晨风》),柔和而惬意;如晚风:“风轻挽炊烟散去/踏着花香行走”(《向晚》),静谧而舒缓;如春风:“一抬头,远处丁香树上/正用碎花织布”(《相遇》),蓬勃而绚烂;如秋风:“秋风一吹/所有落叶沙沙追赶我”(《靠在秋天的墙上》),萧瑟而凄凉;风可以有声:“风喊一声,花就颤一颤”(《玉兰》);风也可以有色:“碎了的风,跌进深深的蓝”(《若青》);诗人以风传达自己的欣喜:“风,顽皮地奔跑了一天/绕过几棵丁香树/穿透玻璃房/悄悄从我心尖掠过”(《丁香的眼神》);诗人用风打开浓郁的乡愁:“风,翻开记忆/一张张亲人的脸,从旧历中走来”(《月饼》);诗人从风感受到人生的神秘:“我在静谧中守候/风从一个虚拟穿越到另一个虚拟/那个人/一直在,也在离开/有时候我真的分不清,我和他/谁在,谁不在”(《桉树林里的那个人不在了》)……。在诗人的灵感中,风是一个神奇的音乐家,它不仅指挥了宇宙星辰、自然万物的超大型交响乐,而且也专为她弹奏了一支生命进行曲:
风,是从虚无中来又到虚无中去,但它历经了无数人与自然的生死轮回,体会到虚无是存在的本质,而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从虚无的场域中剥离出充实,而又不失存在的本真。于是,它的心以千千结的焦虑与智慧,急切地叩响诗人心灵的窗扉,令她从蒙昧中醒来,并在一张琴弦上,为她弹奏了一曲命运的协奏乐章。那乐章,既有千军万马的激扬,又有高山流水的润泽,于广阔的天空中回旋,不仅融合肉体与灵魂,疗救生命的殇与痛,而且穿越前世与今生,在时间变奏的旋律中,使她从旧我蜕化为新生,重新绽放生命的花束…….这是一种怎样震颤人心的生命之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