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愚臾诗词集》序
(2014-01-16 15:19:20)
标签:
陈风歧成诗夕阳路径世界 |
分类: 序言 |
《九州愚臾诗词集》序
苗雨时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陈凤歧先生不是圣人,但他的一生,学师范,从小学至中学,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由学校转行政,到乡文化站任职,从事农村的文化宣传工作,播洒文明的火种。人生并不轰轰烈烈,然而平凡的生命和心灵滨进却也遵循了圣人指引的方向和路径。尤其是,他从小就喜爱诗词和音乐,一生与诗词乐曲相伴,写诗作曲,成了他生命的精神支撑。这就使他到了古稀之年,心灵进到了自由、放达的境地。
古诗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他在六十诞辰之际,作《夕阳吟》:
回顾平生岁月,如梦似幻,却也无愧无悔;瞻念余生前路,晚霞夕照,仍壮心不已。
他的诗词题材十分广泛:亲情、乡情、友情,祭祖、访贤、颂今,日常生活、电视新闻、时令节庆,名山大川、花草林木、古迹盛景……然而,贯穿这其中的意蕴主脉,则是他多年修炼而成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放包容的博太襟怀和悲天悯人的感时济世之心。在其自然人文语境构成中,它们呈现了如下的特征:
其一、情深。诗词主情,无情不成诗。情深,是诗词的生命。他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他们撰写碑文。父亲是“先人后已德增寿”,母亲是“讨饭求衣护子身”(《碑文二首》)。言出肺腑,情发心底,感人至深。他热爱故土,企盼家乡繁荣昌盛,为他的出生地小伍龙村题写对联:“伍龙吐翠千人寿,十路生绿百业春”。他平日交游其广,诚信待人,看重友情。他写同学聚会:“白头依日恋春辉,笑把情思入酒杯。莫怪闲人拉活久,春丝华发几轮回。”(《同学聚餐》);他为朋友赠诗:“有情哪论兵官师,无义难交五业民”(《赠挚友》)……可见,他的诗词多为有感而发,心血所凝,精诚所化,是“言为形而情为魂”。
其二,意切。意,乃是思想、理性。切,即真,即深,即是非分明,铨衡轻重。意切,是诗词的灵魂。他关注世事,体恤民间。对那些社会乱象和不正之风,予以鞭挞和针砭。他对以租代征农村耕地表达不满 :“围田毁地苦黎庶”,“民患农忧失地惨”(《奇景录》);他对“为富不仁者”予以讥刺:“钻营势利人生厌,斜影歪形害子孙”(《阔邻赋》)。但他对那些勤政为民的基尽于部,则给予褒奖和称颂:“公车不坐锁双门,脚踏残车串各村。自带水瓶方便面,饥歺渴饮不劳人”,“田间土路柴草堆,寻访农村问是非,民主集中论长短,亲民纳谏留口碑”(《党委书记的两三事》)。他为人生价值的泰山鸿毛之辩,写下了这样的《随感录》:
其三,志存高远,志,志趣,志向。高远,宏阔、辽远。魂游天宇,灵在自身。他的很多诗词写山水,写名胜:上嵩山,登五台,览燕山,观香炉,赏瀑布,拜孔府,到少林,谒堎墓,访故居……所到之处,皆有诗词留存。登临况味,思古幽情,心灵独与天地精神共往来。他写山,山是自然造化:“岩悬径陡百峰像,斧剁刀劈百丈崖”(《畅游云台山》),山也是历史承载:“塞北燕南千载泪,雄关漫道百年腥”(《夜宿古北口军营》)。他写水,水是变化的象征:“轰雷击鼓不停音,银幕天来内影频”(《览天生桥瀑布》),水也含人间恩怨:“趵突冲天百代鸣,似为词人诉不平”(《趵突泉》)。他凭吊历史古迹,感叹:“亡明不晓明君罪,清未亡明明自倾”(《宁远览胜叹明亡》),他造访名人故居,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旧”的曹雪芹画像,“谁圆梦,苍髯密皱,依旧望神州”(《满庭芳·谒曹雪花雕像》)……山水是空间,历史是时间,他站在时空的制高点上,君临世界,神游百代,叩问了人的生命的终极存在,从而抵达了“天人合一”的谈远、空茫的人生境界。
好的艺术作品,不仅有深湛的内容,而且有与之相应的美的形式。中国的古诗词,格律十分严格。现代人运用这种体式,要化古为今,古为今用。一方面,它的意蕴应有现代意识和现实生活气息,不能是陈年旧事;另一方面,也应遵守和常握原有的诗词格律,并在此基础上,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加以变通和改造。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诗词解放体”。而陈风歧先生的诗词写作,正是如此。他有较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同时谙熟音乐,也曾写过不少歌词,所以,他的诗词,个别有些合律之处,但仍能做到有很强的节奏和律动感。像一支乐曲一样,婉转自如,起落迭宕,拨动人的心弦,引发读者情感的合鸣共振。
艺无止境,完美永远在前方。生命不息,创造不止。学习、探寻、追求,时代感、现实性、艺术美……。希望诗人今后更加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诗词作品,以辉映自我晚年平淡而绚烂的生命。如李商隐诗所云: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