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诗歌赏读
苗雨时
所谓诗歌赏读,是心与心的感应,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既然诗是感觉的艺术花朵,其创作外化的艺术传达的流程是:思想----情感----意象----话语,诉诸人的感觉,那么,读者进入诗歌文本,就应反向推导。在这里,锐敏、活跃的艺术感觉,是连接诗与读者的审美通道。它是对诗的第一次照面,也是对一首诗的最新鲜、最完整的原初印象。然而,感觉的气场是由诗歌话语播散的,所以,感觉首先是对语言的感知,词语明白了,进而是对诗歌意象的感受与扑捉,所谓“瞻言而见貌”。意象的组合与空间架构,浸透着诗的情感,从而在读者心目中呈現鲜明的映象、画面和整体的意境。读者留连其中,以自己的生存经验主动去领会诗人的心理波动,由此获致一种心灵的认同感。这就是审美情感的高峰体验。然后,掩卷沉思,从艺术体验进到审美判断,也即是由感性世界上升为理性世界。此时,要追问和思考:这首诗是一种怎样的美,为什么这样美?应该给这篇作品以怎样的价值评判?鉴赏的创造性表现为:自觉的身心投入,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暗示空白的填补,以及哲学与美学的观照……,因此,它是心对心的侵入,是灵魂对灵魂的探险。如此,诗人的诗性世界,就转化成为读者创构的的自足的精神世界。而赏析文字的写作,其实就是对诗歌文本总体感觉从最初到终结的阐释、发挥、深化、升华、定型,直抵诗歌的生命本体和艺术本质。诗的评论,应带有诗的情韵和诗的色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