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穆木天的诗《苍白的钟声》

(2013-11-29 13:43:31)
标签:

深谷

北风

领域

不坏

外衣

校园

分类: 诗评

       关于穆木天的诗《白的钟声》

                苗雨时

 

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1918年留学日本。1921年加入创造社,为该社创使人之一。在日本期间开始了诗歌创作,与创造社某些成员的浪漫主议诗风不同,主要是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写中国化象征诗。最初的诗集《旅心》,1972年由创造社出版部出版。在此之前,他有一篇诗论文章《谭诗》发表于《创造月刊》1926年第1郑第1期上。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诗歌观念和创作主张。他的诗集《旅心》就是他自己理论的实践。

这部诗集,当年的出版广告这样写道:

“抒情诗人穆木天,是现代诗坛独具一派作风的作家。这本《旅心》,是他手自编成的过去抒情诗,一部分已经选载在《创造月刊》上,现在全集也即日出版。每册大洋四角,爱读诗歌的人,对于《旅心》一定会感到他的诗句的细美,情绪的浓密,和声色的纤动。”

这部诗集的出版,是颇受了一致好评的。前此,郁达夫曾说:“木天近来的作品,颇具一种特别的风韵。”《苍白的钟声》是《旅心》诗集中具有代表性的诗作。

穆木天在《谭诗》中说:“在人们神经上振动的可见而不可见可感而不感的旋律的波,浓雾中若听见若听不见的远远的声音,夕暮里若飘动若不动的淡淡的光线,若讲出若讲不出的情肠才是诗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一般人找不着不可知的达的世界”。

这是他的“纯诗”主张,而《苍白的钟声》正是这样一首纯诗。读这样的诗,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苍白的钟声”传导的是一种衰微的生命情调。在黄昏中,山谷,荒径,枯树,衰草,远方的夕阳,云朵,游烟,萧萧的风声,静默的河水……古寺的钟声在一片灰暗朦胧的暮霭中响起,那么沉缓,那么悠长,那么一声又一声,弥荡在整个世界,弥漫在诗人心头,诗人的灵魂与钟声交感,他仿佛听到了自己孤寂生命内部的幽渺深秘的律动:“先年的悲哀  永久的  憧憬”,“辛酸”与“欢乐”更替,“有限”与“无限”交溶,“苍茫”的寻觅,“故乡”的恋念……。这里没有说明,只有暗示。而诗的暗示不仅来自诗中幻象,也同时来自文字组合排列的视听合弦的音乐效应。因此,这首诗使读者产生一种“朦胧的同情共鸣”。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系·诗集导言》中,这样评价穆木天的诗歌特色:“穆木天氏托情于幽微远渺之中,音节也颇求整齐,却不致力于表现色彩感。“阿英所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认为包括《苍白的钟声》在内的穆木天诗集:在新诗集中,此为别创一格者”。

穆木天的诗为了追求文字的音乐效果,也有堆砌雕琢之嫌,从而引起争议。饶孟侃在《感伤主义与创造社》一文中,就指出他的作品“沾染了很浓的感伤主义色彩”。有些诗还比别的作者“添了一个堆砌的毛病。”台湾诗评家周伯乃在《中国象征派的诗》(见《早期新诗的批评》,成文出版社1980年版)中认为,穆木天“刻意把中国原有的语言的句式从中折断,硬排列成某种形式,因而造成他的诗在语言上的语病重重。……本来《苍白的钟声》给人的形象也不坏,但作者没有保持它原有的形象,这个完美的形象破碎,是被他刻意求新的形式主议所击碎的。”

应当说,穆木天的艺术探索在新诗发展中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由于五四以来的新诗不大注重艺术建设,尤其是胡适主张的作诗须作文,这就抹煞了诗与散文的区别。诗成了披上韵的外衣的散文。而穆木天的创作则致力于划清诗与散文的分界。他说:“在我的思想,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歌创作领域,人的生活则让散文担任”。他的实践是有成效的。

 

苍白的钟声

 


           苍白的 钟声 衰腐的 朦胧
           疏散 玲珑 荒凉的 蒙蒙的 谷中
           ——衰草 千重 万重——
           听永远的荒唐的古钟
           听 千声 万声

           古钟 飘散 在水波之皎皎
           古钟 飘散 在灰绿的 白杨之梢
           古钟 飘散 在风声之萧萧
           ——月影 逍遥 逍遥——
           古钟 飘散 在白云之飘飘

           一缕 一缕 的 腥香
           水滨 枯草 荒径的 近旁
           ——先年的悲哀 永久的 憧憬 新觞——
           听 一声 一声的 荒凉
           从古钟 飘荡 飘荡 不知哪里 朦胧之乡

           古钟 消散 人 丝动的 游烟
           古钟 寂蛰 入 睡水的 微波 潺潺
           古钟 寂蛰 入 淡淡的 远远的 云山
           古钟飘流入茫茫四海之间
           ——暝暝的 先年 永远的欢乐 辛酸

           软软的 古钟 飞荡随 月光之波
           软软的 古钟 绪绪的 人 带带之银河
           ——呀 远远的 古钟 反响 古乡之歌
           渺渺的 古钟 反映出 故乡之歌
           远远的 古钟 入 苍茫之乡 无何

          听 残朽的 古钟 在灰黄的 谷中
          入 无限之 茫茫 散淡 玲珑
          枯叶 衰草 随 呆呆之 北风
          听 千声 万声——朦胧 朦胧——
          荒唐 茫茫 败废的 永远的 故乡 之 钟声
          听 黄昏之深谷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