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朦胧诗

(2013-11-04 06:21:05)
标签:

第一节

自然条件

生命力

秦月

态度

校园

分类: 赏析

上世纪80年代的朦胧诗潮,不论是艺术创新,还是理论活跃,都堪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至今回想起来,仍使人激动不己:他们那种担当精神和自我解放,那种直逼灵魂的写作方式,那种精美的意象营构,那种鲜活陌生的诗歌话语创造……现在读来,还是那么令人新奇和震撼!虽然后来朦胧诗消歇了,但它留下为数不少经典之作。重温经典,也许对当前那些平庸、卑俗、怪癖的诗歌风气,是一种惊醒和警策!这里,先解析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杨炼的一首朦胧诗,以飨诗歌爱好者。                  

苗雨时 

 

 北方的太阳

 杨 

 

                                    北方的太阳

                                    铜的太阳

                                    每片叶子都是绿色的钟的森林

 

                                    在这小小的庭院里列队

                                    秦时明月汉时关,缠草根的白骨

                                    都碎成了一块块砖石

                                    落花寂寞的宫女,独坐黄昏

                                    还在等那一只迟迟的归燕

 

                                    北方的太阳

                                    象一滴铜汁似的新鲜而灼热

                                    你的光,穿过尘封的岁月被敲响

 

                                    这里,逾越死亡的都走来

                                    泉声和松涛从深山古寺中走来

                                    黎明,哼着村口上一缕烟霞

                                    泥土的芳香,二十四番风信

                                    与最小的那颗种子

                                    ——到处都有的淳朴的人——

                                    一口口钟站在蓝天下

                                    心,挥动长长的沉默的锋芒

 

                                    并非又一章讲不完的古老故事

                                    钟的世界响彻灵魂那透明的语言

 

                                    宁静的运动,跟随大地

                                    在一瞬间朝孩子展开五千年的智慧

                                    它越铸越大,越雕越精美

                                    祖先的血性,沉甸甸的命运

                                    不和谐的和谐的结晶

 

                                    小小的庭院里,铜的太阳

                                    如星

                                    墙外,北方三月的金黄的田野

                                    如梦

 

 

这首诗是诗人组诗《大钟寺》中的一首,题为《北方的太阳》,实际吟咏的是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象征的古钟。以太阳的意象状写古钟,其意味着中国北方文化传统的灿烂与辉煌。

意象,是朦胧诗的一项重要技巧。这首诗对所咏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意象化处理。

第一节写诗人对古钟的意象感受。“北方的太阳/铜的太阳/每片叶子都是绿色的钟的森林”。光感、质感、生命感融为一体。不是钟的外在描摹,而是诗人的内心视象:复杂而丰富。这是诗歌开始对钟的一种总体把握。

接着,第二节是写人们反省了历史,对文化传统中已经过时的东西的否定。这里借用了不少古典诗词的意象,如秦月、汉关、白骨、宫女、归燕等。“都碎成了一块块砖石”,是说这些东西已经被历史风化;“还在等那一只迟迟的归燕”,是说归燕难回,历史的旧梦不得重温。

第三、四节,诗思发生了转折,诗人又开始走向肯定:对传统中历史精华的确认。“象一滴铜汁似的新鲜而灼热”,“你的光,穿过尘封的岁月被敲响”,一个是固体转化为液体的意象,一个是光、声通感的意象,两个意象迭加,造成的意蕴内涵是:传统经过重新熔铸,可以产生新质,发出新的光采。那么,什么是历史中的精华呢?诗人告诉我们,那就是“逾越死亡”的有真实生命力的东西,特别是人——历史的“最小的那颗种子”,他们像一口口钟那样站在蓝天下,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以此为价值判断的那些人文精神和自然条件,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这里也有一系列的意象:泉声、松涛、黎明、烟霞、泥土、风信等,由于这些意象都紧紧地围绕着全诗的中心意象“钟——太阳”展开,所以虽密集,但不驳杂,仍能完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建构。

第五、六节,在上面肯定的基础上,沿着钟的意象进一步向现代延伸。新生的中国已不再是“又一章讲不完的古老故事”,眼前的这片钟林正向孩子们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并对今天的现实做“响彻灵魂”的昭告:优良的传统负载着“祖先的血性,沉甸甸的命运”,在曲折中发展起来,犹如钟“越铸越大,越铸越精美”,已经成了我们民族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的一笔不可或缺的宝贵的精神资源。

最后一节,两个意象并置,“铜的太阳/如星”,“金黄的田野/如梦”,这是历史与现实的映照,现实呼唤着钟声,历史精神的光芒在田野的梦想中回荡。这两个意象相反相成,不仅展示了古国的青春、新生命的跃动,而且使全诗沉浸在一种静谧和谐、匀称典雅的东方传统的美学境界之中,从而产生体悟不尽的艺术韵味。

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杨炼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既不是盲目地颂扬,也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否定过时的东西,肯定有生命力的东西,对它采取一种有分析、有批判的扬弃态度。应该说,以这种态度对待文化传统,是可取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秋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