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自然的交响一一读殷常青诗集《声音》
(2013-05-28 18:26:42)
标签:
新浪飞鸟怀抱琴键天籁 |
分类: 诗评 |
心灵与自然的交响
一一读殷常青诗集《声音》
苗雨时
新近出版的诗集《声音》,作者是一位石油战线的诗人。他走遍大地,漫游山河,深入自然,亲近自然,倾听万物运行在自身心灵回音壁上震响的声音,从而在天人感应中,实现自我的超越,获致生命的绽放。
这“声音”是诗人与自然的交流。世界作为象征的森林,负载着他生命的奥秘。那些神奇的自然,草原羊群,大海森林,晴空飞鸟……一点点地深入诗人的生命,诗人的灵魂在它们的空阔旷达、升沉波荡、往返轮回中,感悟着,体验着,两者是那么融汇无痕的一致。在这一切面前,从他的诗中,我们倾听到的是心灵与万物应和的音乐的律动。
他诗的节奏,来自天籁,来自心灵。当风从森林边呼啸而过时,对孤寂敏感的生命而言,那让世界忧郁而抽泣的声响,在一棵棵树的抗击中,不是使诗人于整个自然的强烈的旋律里抵达一种心灵解脱的境界吗?年青的诗人仰卧在春天草原的朴素嫩绿中,不也特别感知其所怀的充满魅力的真情和全然孕育着花朵的心灵吗?一个渴望安祥幸福生长的灵魂,难道不会从一粒种籽的“发芽”得到令人激动的震撼和启迪吗?……
诗中的语言,既是世界的命名,更是以其尖锐性直达生命的本真。在这里,它不是外在的点缀,而是内在的音响,不是装饰性的帷幕,而是诗人灵魂的去蔽、敞亮利澄明。请看这样的诗句:
人与自然相比是渺小的,然而在自然面前,人也是伟人的。因为自然是自在的,而人则是自为的。人一方面应当以敬畏感尊重自然,向自然学习生存,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只在自身寻找,只有从宇宙的伦理中才能获得人的道德律:另一方面,人也有它的主体性,自然对人来说是人化自然,人在自然中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诗人既置身于自然怀抱,听命于自然,义超越自然,于自然中张扬自己的生命意志。人与自然的沟通是双向互动的。所以在诗中,诗人所表达的,就不只是应和自然乐观生长形态的心声笑语,也有面对现实的借自然曲折传达的“生命痈苦”的呻吟。生长与死亡的领悟,使诗人葆有一种超拔的精神向度。恰如他在飞翔的鸟的羽翼中所寄寓的:
正是这种自然与诗人心灵的呼应,启示诗人在自然的瞬间把握人生的永恒,也使他的诗具有一种高飞远举的艺术气象利不同凡俗的美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