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心灵履痕
——读庞永力的诗
苗雨时
庞永力的著作《一个男人的青春经典》,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公开出版。这是一部诗文集,分两卷:诗歌卷和散文卷。这里不谈他的散文,只说诗歌。他的诗歌从真正开始到趋于成熟,也就那么七、八年的时间,即1988年至1996年。此为诗人创作的黄金期,其余的或者是前奏,或者是余波。初看诗卷,觉得卷内分辑有些零乱,似乎不完全按时序编排,而是各种题材、各样意绪纠结加杂在一起,很难理出一个清晰的脉胳。但是,如果作整体性观照,还是可以明确地认知:他共时空地书写了青春生命几年内完成的从空幻到现实的不由自主的一次彻底转换。他诗卷编选的驳杂,正可见出这一转变的艰难:走三步退二步。青春是美丽的,然而真正的青春也是抑郁的。这就构成了他诗歌的生命情调——优美的感伤。
此种生命情调的生成,与他外部的生存环境有关,也与他内在的青春期的人生追求相契合。庞永力出生在农村,家庭虽为书香门第,但生活也很清苦,他小时候经常下地劳动。贫困的生活,高傲的心性,加之他的多情善感,所以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了一种忧郁的气质。进入青年时代,面对爱情的苦与乐和人生的诸多不顺,当他把这种心境交托给诗歌时,他的创作就必然涂抹上虽然明丽却也略显凄迷的色彩。
他的诗中有三个核心意象:月、风、雪。这三个意象都是中国诗歌传统中流转的原型意象。然而,它们到了当今诗人的笔下,就表现了新的时代蕴涵和新的审美创造。
他在一篇文章中曾说:即便处于日常的繁忙之中,他也依然敏感于月光,“每当明月悬空的夜晚,我走出房门一望,便沉痛一下,悠美一回”。在我国古代,人们对月亮情有独钟,多所吟咏:张九龄的“思君如满月”,王维的“清风明月苦相思”,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而诗人承传了此种审美遗绪,在他的诗中,不仅有故乡是“沉浸”在“月光”里的“小村庄”,那里住着他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月光下躺着生长玉米和麦子的土地与没有自己名字的小河,而且月光中还放飞着他的青春和爱情,投影着他的梦想和人生。并且,月光也汇入他的心灵,内化为他个体生命的体验。正如他在《月亮之歌》诗中所写到的:“在你的凌空照耀下/我垂视到了自己的阴影/倏地天地空远/微小而简陋的我/要怎样才能擦掉身上的污秽/要怎样才能革去心里的卑微”,并如此而深情地赞叹:
你那么高远
你那么光滑
你那么圣洁……
勿需多加征引,只此一诗一节,即可窥见他的月光情结,领略到明月对他生命覆盖性的感召。
他诗中另一个重要意象是“风”。从春风经由秋风再到春风,是一个轮回。然而风是无形的,它的姿态只能从自然物象的变幻中呈现出来,就象古代陶渊明在《时运》一诗中所写的:“有风自南,翼比新苗”。说的是:南风吹来,把痕迹留在一片正在抽发的绿野上,那些香苗欢欣鼓舞,像鸟儿掀动着翅膀。庞永力的诗也得此真传,如他的《春日即景》:“与春风相互偎依/花带了风的动态/风带了花的色彩”。在他关于风的诗中,有春的萌动,秋的成熟。春秋交替,风划出了他人生旅程的时间表征。他在一篇回顾自己创作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身边飘扬青春的灰烬,我燃烧了自己的这几年,……几年的风尘呼啸着漫过,留下来的我的苍重而平静。”他的青春在风中穿行,歌吟幼芽勃生的泪滴,咏叹落叶对生死的叩问……他反诘:“时光可以冲淡一切/时光又怎么能冲淡一切”
?然而,生命的发展必有其不可变更的律令:日长月久,狂风吹尽始见金。这就是他的人生之路,也是他的诗歌之路。
“雪”属于秋春之间的冬。以自然景象映现人文情怀,广阔无垠的白雪是诗人为人们预设的一种超越世俗之上的生存圣洁的理想境界。在我国古代,柳宗元曾这样写《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人与自然的对峙中,实现了生命的孤寂与伟岸。庞永力的诗也写到置身雪中的孤独感。真是此种孤独使他清醒和睿智。他亲近白雪,面对洁白的世界,他忘却了人间的物欲、污浊和纷扰,在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相交之际,他“庆幸自己的坚持”。他如此写道:“四周真静/一个人把情愫理顺团好/又没有人在一旁看着”(《冬天不是想象的那样冷》)。在另一首诗中,他又由衷地赞美白雪的品格:“在这个季节里/对于高尚 纯洁 坚贞这些/我已没有什么话可说”。就这样,诗人的灵魂在簇簇雪花中受到了洗礼,他的整个身心也因此升华到了一种素洁而纯美的境地。
长空的朗月,大地上的白雪,天地间鼓荡的春风,三者共同构筑了诗人的艺术时空和话语世界。当然不是说,诗中只写了这么几个意象,而是说这几个意象的意蕴气质渗透和氤氲了他几乎所有的诗作。也有力地规定这些诗的主题意指:在特定的历史生存空间探寻个体青春生命的走向、价值和意义,并从而抵达一种平缓而又嶙峋的精神硬度,虽然这伴随着阴郁的血泪。
诗人主体的抒情样态,或为回忆中的咏叹,或为直逼现场的感悟,无论怎样,都是他生命的悸动和话语的同构塑型。他的意象系统多为自然意象,但也有少数城市意象,他的情思在两者之间游移,而总的艺术图谱还是依恋乡土的风情。他在农村的单纯质朴与外界的虚浮势利的对立中,既为农民的贫穷而痛苦,又为如今美好的东西即将失落而心中落泪。这种矛盾的情态,正是社会历史转型期中国农村出身的知识分子难解的心结。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诗歌中充盈着忧郁气韵的原因。因此,他的话语方式往返冲折,肯定与否定相反相成。其语感,如雪花,既飘飞又沉实;似月光,既清明又迷茫。而语言的调性,则像春风,迎着寒冷与料峭,统领着花朵的纷红、淡紫和草儿的鹅黄、翠绿,浩荡而来,由此而弹响一种轻柔而凝重、华美而刚健的律动。把上述一切综合起来,就是庞永力诗的艺术风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