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黄淮先生现代格律诗有感

(2012-12-21 13:21:23)
标签:

师范学院

容移行

年来

有些人

黑格尔

分类: 诗评

       读黄淮先生现代格律诗有感

                              苗雨时

 

黄淮先生寄来几部诗集,都是格律诗。其实,他在创作途程中,尝试过多种体式,自由诗、半格律诗、微型诗、小令体等。但他始终钟情于格律诗的创构。他曾与诗友发起成立了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主编《现代格律诗坛》。他认为,中国诗歌的传统是格律诗,“五四”新文学运动,打破旧诗格律,实现诗体大解放,人们开始写白话自由诗,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由于断裂式变革,也使新诗失却了很多韵律的美妙。因此,在自由诗盛行的同时,现代格律诗的倡导也相伴而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闻一多、林庾等人,建国后,又有何其芳再次提出,他们不仅有理论宣示,而且有亲自实践,并唤起了一批追随者。诗人的现代格律诗的建构,正是承断此种传统而有所发展和创造的。例如:“九言诗”,到了他的手里,已相当成熟。他说:“诗律本是语言的脉冲/那是诗的呼吸和心声”,这就是说,格律不只是诗的外在形式,而更是诗的内在生命的搏动。此为大自然的赋予,具有与生俱来的规定性。最早的诗是与音乐分不开的。即使后来诗脱离了音乐,但仍保持着语言的节奏和旋律。而诗歌“五言七言又迈向九言/与时俱进拓宽了内涵”。诗体的这种演变,既适应于现代人复杂情感表达的需要,也符合现代汉语双音词多的特点。请看《爱的注视》中的一节:

 

    有两株|青松|擎天|立地

    有一泓|碧水|闪烁|涟漪

    背景的|选择|贴切|自然

    像首|爱情诗|无雕|无饰

 

这首九言诗,体式严整。从外形上看,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起来,非常整饬;从韵律上看,每句四顿,循环往复,节奏鲜明,颇有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此诗很好地验证了诗人关于现代格律诗的理念。

当然,九言也有很多变化。特别是读法,有各种不同。如“五四”体,即“五言音组”加四言,这里遵循“半逗律”的原则:“枯花江挥洒|一行长诗”;也有“四五式”:“涟漪不是|青春的图案”;还“二七”式,或“七二”式等等。

然而,九言诗,如果“千篇一律”,也还显得拘谨与呆板。所以,诗人在九言诗纯熟之后,又经过微型诗和小令体的试验,最后走向了“一诗一律”的“自律体”。所谓“自律诗”,就是本着“律随情移,体缘律立”的律令,一首诗自创一律。它破除了格律的僵化性,而给诗人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创造出现代格律诗的千姿百态。例如《有些人》:

 

    有些人比神还神

    神办不到的他都能办

 

    有些人比鬼还鬼

    鬼不想干的他也敢干

 

全诗皆为白话,甚至是口语,其律性只限于表现为两相对照、对比和对称。这在自由体诗中,也是允许出现的。所以,我认为,他的“自律”诗是融汇了自由诗和格律诗的优长而做的一种尝试。自由诗的本质,是精神自由,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正如郭沫若所说:“‘不定型’,正是自由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但自由诗也不是想怎么就怎么写,它的赋形与节奏,也应以心灵的波动和转换为依据。特别是它语言上的自由,能唤醒久经沉睡的埋藏在心底的潜意识,使诗意更加丰沛与充盈。而格律诗的建立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和历史的推动。《诗经》的四言体,《楚辞》的“兮”字句,《古诗十九首》以下的五言诗,《柏梁》以下的七言诗,以至唐代的律诗、宋词、元散曲等等,都是在社会发展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而呈现的演变和进化。只是到了近代,中国古诗开始衰微,内容上“滥调套语”、“无病呻吟”,而形式上的诸多限制和古汉语与现代口语的严重脱节,使它不适于表达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从而走向没落。自由诗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但诗需有格律的特点,也不能因此而消亡。不难发现,中国新诗自诞生以来,现代自由诗与现代格律诗,此起彼伏,相互竞争,一直没有停止,并逐渐形成了双峰并峙的格局。

然而,时下自由诗泛滥成灾,尤其是网格诗歌,更带有极大的随意性,任性而为,散文分行,电脑打回车,造成了诗意稀薄,甚而至于非诗化。对照此种现象,我们来看黄淮先生的现代格律的写作,就更凸显了其扭转诗风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他近30年来的诗歌探索,从共律体到自律体,特别是自律体的尝试,既有自由诗的自由、舒放,又有格律诗的严谨、规范,两者泯化为一而自成一格。他说:一诗一律,“诗人可按自己当下的情感脉动,意象的创造,顺乎自然地,顺溜地创造某一诗的独特节律,从而实现因人因时,因情因思而使诗律呈现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律随情移,体缘律立----再说自律体新格律诗》)。这里的关键首先是真正把诗写成诗,诗质的存在,永远是一切诗歌形式的前提。而且,内容与形式密不可分。黑格尔说:“形式,是向形式移行的内客;内容,是向内容移行的形式”。诗的形式,分外形式和内形式。外形式,指语言的节奏、韵律和排列;内形式,则指情感流转、起伏的状态,意象排列、组合,以及各种相关因素构成的整体性和有机性。两者相互作用,和谐统一,就形成了诗的“有意味的形式”,或“生命的形式”。诗人的“一诗一律的创造,正是本着这种形式建构而来的。规矩而不板滞,谨严而无痕迹,约束中显自如,节制里见功力。它给我们今天网络诗写的启示是:你可以写现代格律诗,也可以不写格律诗而写自由诗。但即使写现代自由诗,也不能散漫无纶,毫无章法,也要遵循诗的内在规律,至少应该有一点诗的形体感和图样意识。这样,才能留存诗美的魅力!

 

                                                                廊坊师范学院

                                                               2012年12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