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子在民间剪纸上飞动----评陈灼的诗

(2012-12-17 20:33:39)
标签:

历史

做一个

窗花

尊严

岁月

杂谈

分类: 诗评

燕子在民间剪纸上的飞动----评陈灼的诗  燕子在民间剪纸上飞动

                               ----评陈灼的诗

                            苗雨时

 

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对当下诗写的困境和自身写作的难度,有着深切而清醒的认知。他在《给自己》一诗中这样写道:“想想一夜之间,就一夜之间/诗歌已经找不到退路,也找不到出路/泥淖中的花朵,谁也拯救不了它的宿命”。当社会转型,经济神话取代了政治神话,在终结与开端之际,诗人颇感迷茫,诗歌陷入了进退失据的空窗期。诗人的重新定位与方向的抉择,就成了时代的课题。尤其是市场经济的潮涌,势不可挡,冲击得价值失范、人文沦落,使人的生存场置于物化与媚俗、喧器与浮躁的境地,诗歌被推向边缘的“泥淖”,已失去了往日的繁盛。在这种文化历史语境下,诗人该采取怎样的立场和姿态?他不再是时代的代言人、文化英雄、先知和预言家,己沧为普通人。但是,既然还矢志做一个诗人,那么,他这个普通人在同众多普通人共命运的生存中,就应该守护自我的灵魂和良知,以个体生命之痛感应时代裂变之痛,勇敢地担当起诗歌的社会道义责任。

陈灼的写作,是有此种诗歌的自觉意识和艺术坚守的。他冷静、淡定、从容,在冷静中体察,在淡定中沉思,在从容中探寻,而对尘世间物质挤压精神的“晦暗”,他并没有退缩与逃离,而是迎向前去,像一株挺拔的“麦子”,“高举着头颅”,承接世纪的风雨。因此,他的诗,打开视域,伸向周遭的日常生活,收纳点滴的人生世相,以温热而智性的情怀,感应一切。充盈于他笔下的,有对童年的忆念、对爱情的挽留和对父母的牵挂(《挽歌》),有对“女儿”寒风中孤单上学的带着酸楚的疼爱和对“妹妹“悲苦命运的惋惜和痛掉(《女儿》、《妹妹》);也有对弱势人群的关切与同情,那“扫街的人”,净化了城市,而自己却呼吸了“尘埃”(《扫街的人》),那破旧的“空板车”,拉的是主人一车的艰辛、劳苦、无奈和泪水(《空板车》),此外,还有现代化进程中,自然生态失衡的忧虑:“工地”上,大树被砍伐,鸟巢倾覆,鸽子飞远,大地裸露中呈现一种空茫而渊深的镜像(《把一面镜子放在地上》)……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绝望,他依然葆有人生信念和对高尚美好的憧憬。“哭泣的花朵”,在冰封雪盖之下,藏入草木,潜入河流,聆听到了神秘的天堂的呼唤,而“水灵灵的麦子”,仍能在阳光的普照下,找到熟稔和亲切的乡音(《雪融》),这是生命自原初以来就永续不绝的生长伟力。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中,他呵护着对人的“简单的关怀”,并把这种关怀从现实导向终极,表现了对人和世界的博大的包容与悲悯。他的诗,不回避而是真实地楔入虚无的人生困境,通过对它的考察,揭示、批判,从虚无的生存场中剥离出“一个高尚而歌唱着的圣洁的灵魂”(陈超语),从而高标人的尊严和价值!

诗人恬淡、明净、悠远的心境,成就了他诗歌的秋水般的沉凝、清纯、澄澈的审美境界。他这些诗,多为短制,小中见大,以少总多。意象单纯而灵动,素朴而光华。运思内敛与外张相反相成,圆融统一,有一种生命律动的节奏感、秩序感和形体感。与此相应,其话语的语感,调性与质地,则是行止欲如,简洁、自然,明丽、隽永。要是归纳和总括他的诗的整体的艺术风致,那就以他《今夜窗花》诗中的剪纸燕子,作为隐喻和象征:

 

    燕子  春天醒来

    等痛苦醒来

    谁又僵

    他独自的岁月里

 

岁月又超越岁月。真诚是两者的跃迁和链接。我们坚信,总有一天那只熬过“寒冷的冬夜”的燕子会从窗花上下来,迎着和风的吹拂,在天地间,呢喃,飞翔,召唤历史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