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打工者的生存意志——阅读诗人马忠

(2012-10-15 13:24:39)
标签:

马忠

小村

诗人

今夜月光

南方吹笛

杂谈

分类: 诗评
             一个打工者的生存意志

和境遇的言说

——阅读诗人马忠

苗雨时

 

一个农民的儿子,肩负着新生活的希望,到城里打工。对他来说,他的人生历程虽说是“打工者的奇遇”,但也并没有过分的曲折与离奇,只是和众多打工者一样,颠踬顿跛,接受而又拒斥现代文明,出走而又梦回乡土……。当他拿起笔,抒写自己的生存意志和境遇,表达自己灵魂震悸与搏动,并把这一切提升到审美话语层面,他就成了诗人,一个打工诗人。

这就是马忠!

马忠出生在四川一个叫王光山的小村,高中未毕业,只身南下广州,开始了他浮泊的打工生涯,汇入农民走入城市,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因此,他对打工族的生存状态和命运感同身受,有深切的觉察和体验。但由于他与一般打工族不同,他是一个知识青年,并爱好文学,致于诗歌写作。这样,他就找到超越打工者生活的艺术的喷火口,反过来,也照亮了打工者虽说平凡但也崇高的生存状态。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出版了两部诗集《日记·一个打工族的清晨》和《南方吹笛》,这些诗就记录了他打工者的遭际和人生领悟。

人们常说:打工族是弱势群体。如果从物质待遇层面,从人格尊严层面来说,确实如此。然而,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语境来看,他们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历史力量。他们的贡献,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他们抛家舍业,来到城市,是带着一种改变生活状况的强烈愿望的。正如《民工潮》一诗所写的:他们“赫色的脊梁 背负/漂泊的彩电家具和冰箱/如一块块现代香皂/杜撰着时代的气息/从水的这头漂向水的那头/去濡染贫瘠的故乡。”为此,他们不辞辛苦与劳累,以汗水和泪水为代价,来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大厦崛起,尽管他们收入菲薄,甚至常被拖欠,然而他们无愧无悔。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艰难而坚毅的。他们的劳动,为农村的经济输去了血液,为城市的建设增添了力度和色彩。请看《背砖上楼的搬运工》:

 

    他们没日没夜地背哟

    背负乡土上的痛苦和希望

    背着一道又一道移动升高的墙

    背起一座又一座大厦

    ……

 

打工族来自农村,他们对城市感到陌生,城里人也以异样鄙薄的眼光看待他们,但是他们葆有大地的禀赋:自强、自立、自尊。诚如诗人《身在异乡》一诗中所写的:

 

    身在异乡

    往哪儿站往哪儿躺

    都是一处风景

    改得了习惯改不了秉性

    腰不能弯腿不能颤

    讲不清话也仰起头

 

他们身处城市,感受到现代文明之风的吹拂,但是他们却情系乡土,而且历久弥深。这一方面,在诗人的作品中占很大的比重。此类诗中的乡情,不是一般的乡风、乡恋、乡愁的闲情逸致,而是刻骨铭心的回眸与思念。由于远离乡土,与其拉开了审美距离,更会有深深的领悟和惊奇的发现。诗人仿佛随意撷取一些意象,如“月亮”、“飞鸟”、“草帽”、“炊烟”等等,并把它们置放在城乡反差之中,就显得那么情真意浓。还是“月是故乡明”!请看《今夜月光》:

 

    无论身在何处

    月亮都从故乡升起

    带着一路风尘和思念

    离家的人从不同的地方

    回到同一地方

 

    今夜的都市

    飘满了月饼的味道

    ……

    皎洁的月光伸进窗来

    像昨天父亲的篾刀

    将遍地黯淡的乡愁

    割成我眼里流动的泪水

 

打工者的生存,在城乡之间,他们过渡性的尴尬处境,使他们的精神和心态充盈和纠结着双重矛盾:向往城市而不适应城市,出离乡村而又眷顾乡村。他们的现代意识,就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茁然生长。他们此种生存的困顿与转化,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和时代性。随着社会转型与进步,随着城乡差距逐步地走向消弥,随着现代化进程在城市与乡村的全面展开,打工者的人生一定会迎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祝愿打工的兄弟姐妹们一路走好,也祝愿诗人创作出更多更美的打工者之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