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序《一朵花瞬间进入心灵》

(2012-09-29 13:07:57)
标签:

意象

诗歌

在早春的田埂上

我是多么平静

雨躲避了雨

分类: 序言

        序《一朵花瞬间进入心灵》

                                苗雨时

 

任何时代的诗歌创作,都不可能是无难度的。即使网络普及的今天,网络诗歌写作,也是有难度的,并不像有的人设想得那么简单,只是空口说白话,电脑打回车。因为一首真正的诗歌,总是具有创造性的。这创造性既体现在诗人对自我生存经验体悟的深度,也包含着艺术技巧运用的精度。而此种深度与精度的达成,需要爬过一个又一个的沟坎,这就是诗歌面临的挑战和困局。难度写作,永远是诗歌之为诗歌的题内应有之义。翻阅建华寄来的诗稿《一朵花瞬间进入心灵》,这诗集中的几乎所有的诗作,都是难度写作。主要表现在从生活到艺术的审美虚幻化、意象的设定和词语命名。试看这样的诗句:

 

    深藏于地下的热浪

    流出来了

    就是眼泪

    冰凉的度数

    先让腐朽的枯枝生出绿苔

    再抓一把败叶捂住梦

        ——《泉》

 

这是对“泉”的外在印象的呈现:地下泉涌的温热初出地面,不久却转化成冰凉的泪水。而这冷漠的程度,固然能使那腐朽的东西更加腐朽,但也掩盖不住梦的觉醒的冲动。所以我“啜饮”一口、两口的清泉,便一下子“痛彻心扉”。这喻指了一种青年从热到冷而又不甘沉沦的生命情态,它折射了当今社会物质挤压精神而造成的生存困境。诗人置身于此种尴尬的境遇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历史与心灵之疼。

这样的诗句及其负载的意象,放在任何优秀的诗作中,都毫不逊色。更何况全诗还有由外而内、层递有致的圆融的完整结构。这表明,诗人已不是一个初学写作者,她的经验积累和技艺修炼已达到了一个相当的程度。

诗歌创作,其生成的基质是人生在世的感受和体验。它们潜藏于内心意识的深处,一有风吹草动,在某种机缘的触发下,与外部事物照面与遇合,经由审美的凝聚与升华,从而创造出一个基于生活的虚幻的独立自足的世界。

其实,一首诗的成型,是一种艺术符号的创造。按照艺术符号学的观点,诗歌的符号形式,分三个层面:整首诗是一个象征性符号:意象是诗歌整体符号中的符号;而语言是意象符号的符号和整个诗的物化基础。

的确,建华是懂得这种诗写程序和艺术构成的,并在这两方面下足了功夫。

诗歌诞生,从以诗性直觉选择与创构意象开始。意象,即心象,是诗化的感觉。用庞德的话说:“意象是在一瞬间表现出来的感性与理性和复合体”。诗人由于灵感的激动,以敏锐的感受,扑捉单体物象,并融入主想情思,赋予物象以生命。她的意象系统,多为四季轮替中的自然意象。正如古代钟荣在《诗品》中所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例如,她写带露迎春:“谁说点点泪花/不是另一种灿烂的笑”(《踏春小语》);她写山中骄阳:“阳光戛然而止/在一石旧苔侧旁”(《面对一条弯曲的山路》);她写秋天红叶:“一张一张挂在树上/多像你去年寄给我的一些诗篇”(《红叶》);她写冬日降雪:“一场雪,从一片雪花开始/从我身后的第一个脚印开始”(《一场雪》);她也写自我的心情:“我是多么平静”(《我是多么平静》);她也写个人的愿望:“给我一个足够小的笼子/我就把心装住(《愿望》)”;她甚至感叹时光的流逝:“一刻钟的时间有多长”(《一刻钟的时间有多长》)……。这些意象,或写景,或拟人,或直抒,大都单纯、净朗、鲜明、生动。意象,是诗的实体构件。意象的组合,为诗歌拓展了审美空间。

而诗歌的总体建构,是更为根本更为主要的艺术技巧。它不仅要安排意象、编织细节,而且把各种要素综合起来,加以贯通和厘定,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生命体。诸如,核心意象的设置,主导情致的凝结,运思层次性和节奏感的把握,以及首尾圆合的照应等等。既保证艺术的完整与统一,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诗意的深化。建华的诗,大多短小,洗炼,善于小中见大,浅而弥深。试以《一朵花瞬间进入心灵》为例:

 

    其实,花开不是为了你

    花落也不是为了你

    像白云出岫

    不带一丁点牵挂

    如果赚得你的微笑

    你的忧伤

    那朵花是有福的

 

    其实,这世间

    有太多的盛开与凋谢

    一朵花开

    一朵花谢

    都只在一瞬间

 

此诗以一朵花为吟咏对象,于花开花落中感悟人生。在这里,花是静谧的,自在的,它的开落无关人事,但当你以哀乐感应它时,花便有了人情和生命。然而,诗并未到此为止,而是深入下去,以花隐喻世间万物,它们的盛开与凋谢,也像花一样,“只在一瞬间”。人生苦短,生命可贵,如何使人的的尊严和价值在瞬间获致永恒,必然成为人们不得不思考的课题……。这样的构思,是集中的、内敛的,同时也是开放的、衍射的。既写花,又不止于花,花作为一种象征,寓托了人世的沧桑变幻,从而使诗从个别走向一般,由有限飞往无限,形成了意蕴的伸展与绵延……

诗人韩东曾说:“诗到语言为止”。古人也说:“言者,明象者也”。语言不仅是意象的依托,而且也是整首诗的根基。质而言之,语言是诗歌现实的最基本的符号。它既关乎意象的形态和性质,也决定着诗的节律、韵调和风采。建华的诗歌语言,不是纯粹的口语,也不完全是书面语,而是二者的融汇,在生动鲜活中又带上了一丝文雅的气质。例如,她描摹田间的春草:“我坐下来,几棵还很娇弱的野草也紧挨着我/坐下来”(《在早春的田埂上》),细弱而充盈着生命力;又如,她状写细雨飘落:“雨躲避了雨/雾茫茫一片”(《雨躲避了雨》),迷蒙而又润泽;再如她形容冬日腊梅:“小小的腊梅花儿/做了一回自己的新娘”(《在冬天开放的腊梅花》),艳、喜庆、而热烈……。这样的语言,简隽,流丽,清新,自然,象天上的云缕,舒卷欲知,似山中的小溪,潺缓而有韵致……

最后,我们以她的一首短诗《无题》作结:

 

    秋叶落尽的时候

    也是秋尽的时候

    这散落一地的零乱

    我如何收拾得起

 

无题,有意。诗人的创作,已进入了秋季。这一时间的节点,处于收获与迟暮、迷茫与澄明,现在与未来之间。她的努力,己结去了丰绕的果实,但仍需为来年的收成操心。面对一地秋风落叶,该如何收拾,将决定和预设着下一个秋天的年景……

我们企望她的诗歌迎来更大的丰收!

是为序。

                                                               廊坊师院学院

                                                                2012年中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