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王琦诗歌作品

(2012-03-23 21:05:55)
标签:

王琦

宋体

金钩屯

滦河

水滴

分类: 诗评

 

             大地之子的悲壮歌吟

                                 ——评王琦的诗

                                    苗雨时

 

我曾经说过,王琦的诗是灵魂书写,用心说话,它高标了人的精神尺度。然而,现在我要强调,诗人的沉重的主体,还是根植于大地,深扎于乡土,他向人们最终展示的,仍是乡土上的困顿的人生。其现实生存的尴尬与困惑在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巨大差异,城市现代文明对古老乡村的挤压,乡村不可挽回的边缘化,或被蚕蚀,或被历史所遗忘。他的生命存在处于历史断裂的夹缝中。犹如他诗中所写的那棵“向北倾斜”的树,“因为风的原因”,“像一个疲倦的人/刚躺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僵住了”,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就这样凌空悬挂着,艰难地支撑着。这一意象,拟喻了乡村人当下无可奈何的生存运命。他永远不会忘记那生他养他的家乡,“金钩屯的屯”,昔时家乡的父老乡亲,是何等的勤劳与丰饶,但如今已破败成一片夕阳下的荒凉,眼前一条大黄狗的叫唤,使伫立村口的我,颇有“恍若隔世”之感。他依然站立在那“滦河水”的岸边,这里流淌的是他童年的生命之水,他是“喝滦河水长大”的,那乳汁一般的水,曾“一年”又“一年”,哺育他的青春,而今临水而歌,却歌声喑哑,那往日的“影像”,“已大部分沉到了水底”,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对着河水”静默、出神、发呆。他抚摸编织自我生命的“时光片断”,以此大量自己的人生长短,回眸那吃桑、吐丝、做茧的历程,一匹“丝绸”,也只是包裹和经纬了别人的梦。他观察人情世相,以“弯曲的视线”,在新与旧之间,曲折地延伸、穿行,像“旧衣服”一样,一代人没落了,而新一代的衣服,也很快打上的“补丁”……

在此种境遇下,诗人何为?诗歌何为?于是,他积蓄力量,反思谋划,开始了多向度的探索与追寻:首先,打发灵魂去“运行”,飞往雪域高原,在山路上,他景仰那些“长跪的人”、“匍匐的人”,他们一步一拜的朝圣的姿态,让他热泪奔涌,但他取回的信念的经卷,却仍然是对土地的崇拜和感恩;接着,他让自己的心灵去沐浴浩瀚的“青海潮”水,那一滴一滴的清亮,洗刷着“我不为人知的冲动”,但带回来的,却是内心的一处又一处的沙滩;此外,他还远涉“汉水”,领略那“千百年的奔腾”,感悟到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这些水”,从生至死,“高峰”也好,“谷底”也罢,都不过是“逝者如斯”……

这样,诗人经历了一番精神的漫游,然后回归故土,他俯身这温热而恒凝的大地,深深地感到他的生命再也无法与这土地分开了。这里,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他精神的原乡。他立足乡土,敞开胸怀,拥抱乡土上的一切,心存感激,企望神性降临,大地澄明。那原野上的自然万物,那天空中的日月星辰,都于冥冥之中给他以生存真理的昭示。人生在世,难免遭遇磨难和困境,但只要体悟了“天人合一”之大道,顺应此种深度的自然人生,抗拒人性异化与荒诞,摒除遮蔽与沉论,持守生命存在的本真,便可以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之上。诗人王琦诗歌的悲壮歌吟,放在他创作的整体格局中,正是在担当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艺术使命和历史责任中,凸现了他平朴而沉实的大地之子的人格形塑!……

 

 王琦诗歌作品

 

向北倾斜

 

在高原上,因为风的原因

一棵杨树向北倾斜着

那个角度,像一个疲倦的人

刚躺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僵住了

 

风还没有停,粗重的呼吸

常年穿过村庄的历史

卷起的沙石慢慢堆积起来,形成高岗

以至炊烟不能直立,房子也矮小

视野之内的很多事情都不敢确定

 

疲倦的人有两条道路可走

出去和回来。不像这棵树

只能这样站好,连一步也无法后退

我还不能证明裸露出来的树根

就是一种反抗。以及

孤零零的和这个村庄有什么联系

 

但我可以肯定,这棵树还活着

这样就可以把风看成为了使命而来

季节也会逐渐向北

倾斜。疲倦的村庄低矮的草房

大风之后,还是老样子

不知道我有很多联想刚刚从这里经过

 

 

时光片段

 

桑树,枯死又活了的桑树
你叶子连着叶子,叶子上面是丝绸的光亮
我站在高高的山上
看见时间有一个停顿,虽然很短
脚下是酣睡的村庄

我在这里出生
采摘桑叶,把一生编织成布匹
神秘的经线和纬线
包围着我,我像那只梭子一样
在别人的梦中穿梭

 

一匹绿色的丝绸
我明明看见绿色的火焰,却这样荒凉

 

 

弯曲的视线

 

晾衣绳上的光线在下午是弯曲的

一件旧衣服摆来摆去

成为阳光的补丁

新衣服被穿走,时光不能裸体

等到新衣服再次成为旧衣服

这一代人就消失了

 

总会有人提前离开

走进更为寂静的深处

我在这弯曲的弧度之中

一边解开扣子

一边目测距离

一块补丁在下午消失

 

 

◇立春,滦河水

 

我对滦河的偏爱

来自它总能在绝境中找到出路

滦河从不往高处走,避开屋宇、寺庙

在泥沙俱下的时候

清澈的河水总能把自己洗净

 

初春,滦河水闪着泪花,流过我门前

我知道这一走又是一年

每年今天我都会站在这里,送它

举起手来又放下

那些鸭子浑然不知

 

喝着滦河水长大

金钩屯的日子倒映在水中

时间越久远,影像越清晰

多愁善感的人,大部分沉到了水底

只剩下我,对着河水出神

 

相依为命的一条河

就要远走。

每一年,立春这天

滦河都这样忧伤而缓慢

 

 

◇金钩屯的屯

 

从远处看,金钩屯的屯

肥硕、敦厚

这是村里女人走路的姿势

但这不是生活的真相。金钩屯的人家

早被真相遗忘了。寒风已经穿过屯子

让我不敢在荒凉上停步

 

有一种气息在天空,不肯落地

金钩屯反穿羊皮袄,紧紧捂着冬天的外伤

这让我想到一切流血的往事

加重了内心的疼痛。想到母亲

在日子和日子之间,村子和滦河之间

我明明看见了缝隙

缝隙中,已经倒下的夕阳

 

金钩屯的屯,屯着百十亩庄稼地

七八户庄稼人

屯着我的天真,母亲的针线,父亲的暴脾气

每当我回来,伫立村口

只要大黄狗一叫唤

就有恍若隔世的相认

 

 

◇远行

 

当我看见布达拉,看见雪山

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挤在去拉萨的路上

雪山从来没有融化过,尽管阳光那样毒辣

酥油灯从来没有熄灭过

尽管人们的眼睛比蓝天还空

 

低低的诵经声,轻易穿过我的身体

好像我根本不存在

那些长跪的人,匍匐的人,已离寺庙越来越近

也离来世越来越近

面容上,我看见了今生从未见到的幸福

 

他们的路途比我还要远

要从过去,走到现在,继续前行

走到根本不存在

风的痕迹也不留下

直到寺庙还是寺庙,雪山还是雪山

 

 

◇水滴

 

寂静的青海湖,水滴拥着水滴

我不知道这些水来自何处

在我的内心,不曾有过这样的水

这种微妙的涟漪

止于,梦中的边界

 

在你面前,我是大人身后的孩子

也是你幼稚的泪水

多少堵在内心的话,一次又一次冲上沙滩

又咽回到喉咙中去

你闭着眼睛,仿佛什么也没有看见

 

静静的青海湖

你仿佛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年又一年

水滴涌上来,又慢慢退回去

沿着我不为人知的冲动

 

 

◇汉水

 

江水或许不知道

不知道我就坐在它身边

汉水给了我一条江水不应有的沉默

我是异乡人,也不想多说话

 

我们都走了很远的路

能在武汉相遇,说不出悲喜。

江水的叙述已被两岸所固定:

那种千百年的奔腾

我满腹诗书,也只能听懂一部分

 

一条大河,在我的心情中

语速已渐渐缓慢,这让我想到自己的晚年

一生其实就是这些水

一点一滴汇集在一起

汇集到波澜不惊,人也到了岸边

沿着一个方向流过去

没有回头的必要和余地

 

人的一生要到江边来一次

让江水从胸中而过

如果有一些水搁浅在心里

想一想两岸,就会感觉

一会儿在波峰,一会在谷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