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梧桐雨梦诗歌的印象

标签:
伍尔夫弗吉尼亚女为知己者死诗歌诗人 |
分类: 诗评 |
当我们接触到她的诗歌,很快就被其中独有的温婉、柔韧、沉潜、虚蹈,甚至有些思辨的纠结所浸染。这种情调与气息是与中年生存困境密切关联的。对于人到中年的诗人来说,这是诗歌写作最深邃的资源。梧桐雨梦以倾诉、自述的方式来书写这种困境,他用“灰烬”这个词喻示了时光的无情和消失,希望从时光中找到慰藉,但是,岁月的流逝从不考虑停下来等一等。这是生活实录,也是中年境况。她热爱诗歌,渴望写诗状态的来临并沉醉其中。中年已经过了奢谈个人理想的年龄,所以诗歌对于她,“生活”的感受是切肤的,在个人化的自传体中,增强了写作中的性别意识自觉。她让生命与诗歌同构对应,彰显自己的爱情追求与人格定位。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她诗作的舒缓与典雅的气质。安静、平和的创作心态,使她的许多作品读来令人感到如坐春凤……
一、纠结之一是理想和必须面对,我们曾经历的和想要获得的爱情是个什么样子。
她坦率、真诚的味道你能感觉得到。让我们读诗:在平安夜到来前
和伊蕾、翟永明、安琪、尹丽川的的女性写作一样,梧桐雨梦对待爱情是张扬的,不同的是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审慎和突然到来的决绝,如崩塌之势。她相信哪个女人不想被大雪覆盖一回?
她多么希望,有一个男人定义她的一生,她的存在。在红尘之外,我们/像伍尔夫一样/总是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回味爱情和渴望爱情。在《欢爱》中她写道:
一个女诗人,在诗歌中反思自己有多少女人味儿,细琢磨,还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因此亮出自己的旗帜,大胆地诉求一种,《我喜欢》水到渠成的安排方式。因此会出现:
欢爱需要警惕的。这让人想到了另一个女诗人娜夜,她说: “一场爱情解决不了我们的孤独”。一种彻底的孤独,那么直接,那么势不可当。悲情似乎总在身边,诗人的慰藉就是把这些情绪诉诸文字。语言是表达者的精神气象和精神质量。诗人似乎对此也心存怀疑,在《一个中年女人的除夕夜》中写出了自己被诱惑的可能和执着:
梧桐雨梦在《水龙头》中说出,她要以自我为中心的忐忑:我的月亮是向心的/
所以/我奔放/我流淌/我奋不顾身/因为爱我有不肯锈蚀的身体/只有一处是空洞的/我喜欢给自己/起个动听的名字/比如杜拉斯/比如弗吉尼亚•
伍尔芙
二、纠结之二,现在,我是谁。诗歌写作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诗学立场。《如此返回
三、梦幻与现实的纠结。她的诗是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用冷静的视角、镜像的语言,以及锋利的结构,完成了对自身的抒写。女性诗歌多以关注自身情绪为主是诗歌里那份独特的痕迹。但那种脆弱更多的是带有批判的意味,与外界构建了联系,她表现的孤独,不是无病呻吟的孤独,而是卑微个体存在于庞大的社会整体之间的不妥协而形成的孤独,她的空虚,无可奈何的空虚。
生活是无法自己选择的,被动的,也是明朗的在诗中的。爱是什么,曾么爱,爱谁,谁爱我,真相,过程,结局,如何退场的困惑。《梦里梦外》为了制止梦境
四、女性的自我觉醒与认知的尴尬。
女性的小与大。包容,母性。《做女人的滋味》自我定位,《女为知己者死》和选择殉情的刚烈。《殉情表演》,没人知道她们如此刚烈/浪花死亡的过程/是一个个/不甘衰败的女子/在做殉情演习。
在梧桐雨梦的眼里心里,好女人的肉身是干净的,《女为知己者死》:
五、我一个人,我要站在那里,是反叛的目击者和参与者,我相信未来。
坚强、自知、觉醒、态度是《虐待或者被虐待》的核心。荷戟独彷徨的姿态,告诉对面的人,你不要过来,我是着过火的一座空城。旁观、自我审判与救赎是诗人俗世生活更加接近智者和天使。因此,她大声说:比之虐待/我更愿意是被虐者/我容忍光照/越过我/照到更多。她成了反叛的目击者和参与者,是一只包藏反骨的绵羊。此时,诗人所展现的是:我干干净净的手指/只适合擦干自己的眼泪/然后/站起来。诗人相信未来,她用唱诗班的合唱告知大家:
据说天使是女的
梧桐雨梦的中年诗歌写作,她的诗魂在天堂与地狱之间,飞旋,游弋,面临着“没有秩序”的荆棘和丛莽,在各种矛盾、冲突、纠结、尴尬中,既不凌空蹈虚,又不没于世俗,而是于上下间探索和寻绎一条灵肉统一的通达之路,把身体感知与精神超拔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她诗歌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生命体验的意蕴结构,并规定了其螺旋上升的张力指向,与此相应地,也刻划了她全部诗作的艺术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