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析朦胧诗

(2010-09-28 09:03:28)
标签:

渭水

夸父逐日

太阳和它的反光

神话

《追日》

分类: 赏析

 江河也是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太阳和它的反光》,当年是一组非常著名的组诗。《追日》是其中一首。

                                  苗雨时

 

                   追  

                                       江河

 

                                  上路的那天,他几经老了

                                  否则他不去追太阳

                                  青春本身就是太阳

                                  上路的那天他作过祭祀

                                  他在血中重见光辉,他听见

                                  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

                                  他默念地站着扭着,一个人

                                  一左一右跳了很久

                                  仪式以外无非长年献技

                                  他把蛇盘了挂在耳朵上

                                  把蛇拉直拿在手上

                                  疯疯癫癫地戏耍

                                  太阳不喜欢寂寞

 

                                  蛇信子尖尖的火苗使他想到童年

                                  蔓延地流窜到心里

                                  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

                                  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

                                  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

                                  他把自己在阳光中洗过又晒干

                                  他把自己坎坎坷坷地铺在地上

                                  有道路有皱纹有干枯的湖

 

                                  太阳安顿在他心里的时候

                                  他发觉太阳很软,软得发疼

                                  可以摸一下了,他老了

                                  手指抖得和阳光一样

                                  可以离开了,随意把手仗扔向天边

                                  有人在春天的草上拾到一根柴禾

                                  抬起头来,漫山遍野滚动着桃子

 

 

读这首诗,需先介绍一下它所启用的神话。《夸父逐日》是说:远古时代,巨人夸父,为了探究太阳的奥秘,于是追赶太阳,与太阳赛跑,最后闯入烈日之中,烤得他焦渴难耐,便俯下身来,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仍不解渴,又向北方大泽奔去,但未赶到,便渴死途中,临死时抛下手仗,后来化作一片桃林。这一神话,反映了原始时代人们对太阳的崇拜。

但到这首诗里,这一神话原型,受到了现代意识的改造,融进了现代人对生命自身的理解,这一原型由对太阳崇拜而转变为对人主体性的尊重,增殖了它的象征意蕴。

这种改造首先表现为,夸父之所以追赶太阳,是因为“他已经老了”,“否则他不去追太阳”,所以,他追太阳,是想追回青春。在这里,太阳已不再有独立的自足性,而成了生命的象征。上路之前的祈祷,不再是敬神的仪式,而是生命的自省:“他在血里重见光辉,他听见/土里血里天上都是鼓声”,这是他在狂颠乱舞的迷幻状态中,所勃发的生命的激情和所震响的生命节拍。而“蛇信子尖尖的火苗使他想到童年/蔓延地流窜在心里”,则是对青春消失而又急切渴望追回的清醒真切的感受。这就成了他上路追赶太阳的真正动因。

接下去,关于逐日的情景,也做了较大的改变,与太阳由对立而转化为同一。追赶的过程没有写,只写了结果。“传说他渴得喝干了渭水黄河”,只带了一笔,就转换其义,写夸父本身就是生命的太阳。“其实他把自己斟满了递给太阳/其实他和太阳彼此早有醉意”,夸父逐日是为了追回青春,他追上了太阳,占领了青春,他也和太阳一样了,太阳与人处于一种平等亲妮的关系。最后两者关系进一步深化。“太阳安顿在他心里”,“他发觉太阳很软,软得发疼”,在这种特定的感应中,他包容了太阳,实现了生命青春的再生。尽管他倒下了,“坎坎坷坷地铺在路上”,但他是胜利者,是真正主宰自己的英雄。他的肉体可以消逝,然而他的精神永存。你看,他的手仗不是已化作漫山遍野滚动的桃子了吗?

本来带着悲剧色彩的神话,到了诗人笔下,却创造为一种流荡着民族精魂的和谐辉煌的壮美图景。这是对古代神话的现代阐释所放射出来的灿烂光辉,也是对民族文化传统再认识所进行的重新建构。中国人民经历了千百年的坎坷之后,今天正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观念和对传统的态度,恰好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