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杨肃观----转摘
(2011-04-28 08:03:07)
标签:
文化 |
分类: 观海云远 |
人前风神俊朗的外表和人后鬼魅惊惧的内心形成了修罗王的第一重诡异面目,对杨的身世最重要的揭露来自15卷第一章,在这里,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杨肃观的最大的噩梦和最私人的秘密是“真假杨远”之谜,最初所作所为的动机是为了“救父”,后来是“为父报仇”。
如是我闻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
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天神的威力神通。
说它是人,虽然他是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的威力、鬼蜮的恶性。
因此,修罗王非神、非鬼、非人,修罗王是怪物,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金刚之性最终化身修罗,灵吾玄志这四个字便是注脚。
杨肃观既是灵吾,又是玄志。这才是他的真名,制造他的两个父亲用名字在他身上刻上了自己的理想,像双重诅咒,牢牢附在身上。
灵吾是戒名,杨幼年代父出家时,师父天绝给他的,吾就是我。意思就是“吾之悟”。天绝是他精神上的父亲,“佛国”理想的源头来自于他。
玄志是他的号。杨科考中第,父亲杨远(潜龙)便以此相赠。黄者,玄色也。其中睥睨江山的野心不言而喻。
“灵吾玄志”,吾心自悟,以玄为志。
以出世之志行入世之事,苦啊…………
1.
客栈的意思,便是说天下一切来人,全是过客。
大掌柜也是过客。
修罗之路起点如果要溯源,那肯定是从修罗弑师开始的。在此之前,虽然一切已经初显峥嵘,但是尚有可救赎之道。杨肃观亲手毁了自己精神上的父亲,同时继承了导师的衣钵——佛国的理想这时变得如此重要。
天绝的悲剧在于他死不得其所,智慧的高僧成了愚蠢的农夫,人们会说他在自己怀里温暖了一条蛇。
而天下的悲剧在于那条蛇在内疚的煎熬下变成了一条毒龙,他企图还给师父一个佛国以赎清自己的罪孽,使佛礼歪曲了师傅的理想,把佛国变成了魔国。杨肃观和潜龙的斗法成了《英雄志》书中最隐蔽的一条线索,杨肃观以为潜龙囚禁了自己的亲身父亲,并且伪装成他的样子出现,直到最后害死了他,他最初的根本目的就是杀死这个假杨远,以便为父亲复仇。家门惨变,杨肃观进入少林寺以后,真正能够安慰他的就只是师傅天绝,从一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到,在他杀死天绝之前,他最信任的也最能仰仗的就是他。如果不是实在不得已的理由,杨根本不能这么做。即使他已经成为了各派的代罪羔羊,上司和父亲联手把他推进火坑,他也已经准备好了面对这个躲不掉的结局,可是依旧是天不从人愿,那这个“不得已”到底是什么呢?
我以为是杨肃观要阻止“潜龙继位”,这个“大赢家”企图利用所有这些人的你争我夺的空隙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从而实现他的“玄志”。既然他无法说服师傅不去做那些愚蠢的作为,也无法让他相信潜龙的所作所为,为保大局,还有保住自己和为“父”报仇,就只有釜底抽薪,杀死师傅,带走正统,拿走玉玺,让潜龙空忙一场。这里他唯一失算的就是秦仲海的反映。杨认为只要把秦霸先事件的真相让仲海知道,就能让秦帮助自己,可是仲海的唯一反映就是“愤怒”——不可抑止的对天地人心的愤怒。
好了,我要说杨的聪明是上天的诅咒,他的智慧像一泓秋水,明澈清晰,有的时候迟钝糊涂反而意味着福报。
2.
如果说杀天绝是杨大万不得已的作为,那么斗潜龙则是他终生的志愿了。他恨这个人咬牙切齿的程度远远胜过他对天绝的敬爱。
“东风吹醒英雄梦”,杨肃观从来没有过英雄梦,自然他能够看穿周围这些相识身为“傀儡”的不幸,但是想必他也羡慕他们身为“傀儡”而不自知的幸福。
杨大一开始并不主张去救仲海,他一再劝阻卢云,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一方面他受潜龙的摆布,他满心仇恨恐惧;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从来不越雷池半步的人,他一直是以“聪明乖巧的孩子”、“出众顺从的弟子”和“能干周到的下属”面目出现的。无论他出于什么目的最终去帮助卢云救秦,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小杨肯定是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甚至可以说清醒地把自己质于众矢之的,显然潜龙第一个便不会放过他。
但是,从此,他自由了,在所有的枷锁卸下之后,一个不择手段、百无禁忌的杨肃观才真正开始了他的宿命。后来,他对卢云说:“卢兄,我从小就是个守规矩的人。只要是父母尊长订下规范,我一定遵守。现下我长大了,知道得多了,父母慢慢也管不住我了……如今唯一还能给我规范的,只剩下……”他顿了顿,仰望无尽晚霞,轻声道:‘上苍’。”
唉!“败战将”!真是九死一生!!
特别喜欢这一段——“那贵公子还剑入鞘,将两具尸首踹落隧道,跟着掩上木板泥土,把模样遮掩了。从头到尾,手脚俐落至极,全无分毫犹豫。
满天星辰闪耀,那贵公子仰望浩瀚银河,轻声道:“方今天下英雄,唯有你和我……仲海啊仲海,你定要东山再起,可别辜负我的心意了……”(10.7)
有些网友谴责杨肃观虚伪狡诈,我认为这是把孙晓看扁了,既然是“英雄志”,那么杨应该也是英雄群像中确定无疑的一个。
怎么说呢?用流行的话来说,杨肃观的性格是慢慢地被环境扭曲地,他性格地复杂程度远远胜过我们的“憨状元”,“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啊,杨既冷酷无情,但是还有重情义、轻生死的一面;可惜海水慢慢熄灭了火焰。
景泰朝三大权臣一夕灰飞烟灭,心机深沉的潜龙、豪勇善断的柳昂天和奸猾多谋的江充任你有千般回天之力,还不是束手就擒,外带柳门还是英豪辈出,江太师网罗天下,普通人还可以绝处逢生,但是这样的人绝路便是死路。
他们不幸都撞见了修罗王,并且错把它当成了可以摆布的小棋子。
修罗王害他们是罪过吗?我看即使用法律的角度来说,也是正当防卫;或者说修罗临世原是他们逼出来的,修罗本身杨肃观是被逼到了什么地步?
生不能生,死又不能死。应该说,仲海的得救是“观云远”的合力,这是他们最心心相印的一次配合,没有事先的谋划,做的却是天衣无缝的漂亮:卢云在明,出力最大;肃观在暗,关键之极,他刺出了最重要的一剑,秦凭借这一股好风逃出了虎口。但是肃观的悲剧正在这里,卢云为了仲海,舍生忘死,抛官弃妻,只是侥幸没有获罪,可佩可敬;肃观呢,帮了仲海,害了自己,从此九死一生。说一句题外话,无论如何,《英雄志》英雄群像中最有气度是杨郎中,别有一种堂皇的气概。
秦杨之间命运因为互动连为一体,修罗和怒苍都集中体现了一个“逼”字,都是伤痕累累,只是性情不同令他们体现的方式不一样,一个集中体现在外伤,断腿白发,痛断肝肠,哀伤都映照在别人的眼里,却无法述说;而另一个却是内伤,无血无泪,风雨黄昏,外人看到的永远是最浅的微笑,一样也是无法诉说。
秦走了,他有他的故事去发展;杨也要走了,他遇到的是死路。
天命无常,怒苍祸乱,风烟再起。理所当然,秦的顶头上司柳昂天是第一逃不脱干系的,老谋深算的他以退为进、负荆请罪,并主动推荐柳门第一大将杨肃观为代征北大都督,用意是首先把自己解脱了,然后是把杨远拉进棋局,不让他再冷眼旁观;潜龙讳莫如深,不动声色;做个顺水人情便把自己不听话的“杂种儿子”和少林一起作为替罪羔羊推到了刀锋上。江太师一看,哈哈!坐山观虎斗。
伍定远一生毕竟有卢云这个患难知己,父母虽早亡,想来关爱都在;卢云孤苦,但是挚爱有倩兮,关爱有嗣源,兄弟有定远、仲海,都是倾心相待;仲海亦然。但是这里,杨郎中遇到的个个深谙机谋,三大权臣全身都是武艺,昂天围魏救赵
都是“假人”啊!后来艳婷刚刚窥见一丝端倪,就在发抖。
天下无人不识君,术中有数也难逢。修罗哪堪镜花照,原来生死都寂寞。
少林地下密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初我看书的时候,看到这里发现要分卷了,知道大势不好,极希望孙大人不要摆官子,又把一个谜团压住了,可惜孙小依然故我,于是只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猜了。
简单地说,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和这段故事相关的情节主要在《英雄志》13卷的最后两章,以及整个14卷和15卷的第二章,根据这些线索,如果要复原当时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
1.
2.
3.
4.
少林赌局,输多赢少。
天绝涅盘,修罗临世。
金龙吐珠,佛国大旱。
圣光初现,天机无穷。
少林败走以后,受了重伤的杨肃观继续着他的计划,当务之急是送走武英帝(当皇帝做成这样还是不要做算了),这时,上天送来一阵东风,贪财但是懦弱的小民张贩子为杨送走了这块人人抢夺的烫手山芋,杨为什么挑选伍定远的府邸呢?可能是“一代真龙,中兴之臣”的传说对他的影响,但是可以非常肯定的是杨争取不到仲海,那么定远已在他的彀中,无论定远愿不愿意,这一趟是非他莫属了。其后,终于杨郎中发现了他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大印吾皇在手,而只有其一,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白玉方印、古体大篆、开国受命之宝便是最后的东风,盒子里空无一物,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血泪都已流尽,师父回不来了,成败就在此了。
少林之战,朝廷大败,仓惶北归,天下皆知,但是军队统帅神秘地失踪了。直到一切平定,杨肃观才重新出现,此时代征北才是真正的十面楚歌,
这段时间杨肃观去哪里了呢?
在少林杨的所作所为对谁危害最大?
无疑是潜龙朱阳,即是假杨远,大赢家没有做成大赢家,是因为家中的黄口小儿作怪,他能容得了他吗?显然杨需要时间疗伤,他的伤势非常严重,直到他再次出现也不能算伤愈。另外,他需要时间躲开潜龙,潜龙知道他藏着武英,急着把他最想要的逼出来,他的谋划也到了关键时刻。
在肃观失踪的这段时间到底他有没有被潜龙扣押过,我认为是没有,不然就不会有后来的狱中逼问。
总之,当司郎中再次出现是在定远的升职庆宴上,自古官场如情场,从来只闻新人笑。败战将不死难,尽去后福,无人问津。司郎中虽然还是那个司郎中,上司同僚的嘴脸面具却尽已调换。
杨肃观一切如常,神色不动,既不激愤,也不讨好,这是他的风度,只怕他对这些人也早已经了然于胸了。
说实话,这也不能完全怪别人,杨本孤身,并没有朋友,朋友需要倾心相待,可是他却心机深沉。但是旁人的趋炎附势,恩断意绝更加证实了他对于世道人心的揣测,修罗世界的合理性。但是,杨肃观的修罗世界并非天衣无缝,卢云和倩兮就是其中的裂缝。
天绝教给肃观的佛理是有缺陷的,他告诉他虽然终生平等,而猛虎噬羊亦属天道,但是人之为人,本就不同于猛虎羊群,在天绝的那个故事里,实际上是偷换了概念。相信作为得道高僧的天绝的“佛国论”并不止于此,可是他的遇害,把一个似是而非的“佛国理想”留给他内疚的徒儿。
当卢云和倩兮给予困境中的肃观以援手的时候,修罗王动容了,只是这一丝人性的美好太过微弱,很快一切如常。
修罗王再次回到京城已经是穷途末路,他显然是四面楚歌,龙潭虎穴也只好硬闯,明知不可为而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上天如果垂怜我,便会让我得到我该得的。反之,我也不会强求。”他去伍府也并不是为了体会世态人情,而是为了确定武英帝朱炎的安危,不过他遇到好心的卢云,聊了几句。
这简单的几句话涵义很深。卢杨两人相识,却不相知,两人之间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看到不过是各自的一个虚像,这时却不同,杨郎中说得话虽然未必真心,但决非假意,于是两种不同的处世理念进行了第一次直接交锋,交锋的结果是修罗王承认卢生的正确,我相信卢云走后的十年修罗都会记得卢云说过的话:“仁不见得要抛头颅、洒热血,也不见得要英雄伟业。便是虫蝇小事,也可以近仁。只要心里存着善念,即便施舍一碗饭、送出一杯水,在那舍己为人的一刻,都能让夫子动容”。
“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多么美好,多么平和!何必五阴具炙,蝇营狗苟,误己害人?然而同时修罗认定这一套不具备实际的操作性,所以他反而劝卢云尽快离开修罗场。
“仁”有意义吗?这是一个问题,仁者卢云一时心软,同情肃观,不顾仲海的警告,把天绝临终的偈子告诉了他半句,种下祸根,终至恶果。这是仁者爱人?还是仁者害人?卢云的“妇人之仁”让多少人不屑一顾,侧目而视,他能成为天地间的圣光吗?但是正是这种“妇人之仁”的存在是修罗世界中的第一道裂痕,是证明它不合理的首要证据。
修罗王持修罗法,持修罗法的修罗王是一具行尸走肉,无爱亦无恨,所以才可怖,权倾天下,杀人如麻。
他的敌人这样评价他:“杨肃观是天下最可怖的敌人,他只还有一口气在,
“心向光明城,身陷修罗殿”,这才是修罗王的本相,要毁掉修罗殿,首先要让肃观看到光明城。
正是“
《英雄志》抒英雄志,大家都发现了吧,无论人格还是事业,“观海云远”四人都是被命运锤炼出来的,难道是孙晓坚信古代圣人的名言?命运滴水不漏,从量的积累到裂变,直到实现质的飞跃,生机一线,是抓紧还是放弃?英雄之所以为英雄而不同于普通人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总能坚持到最后一刻,于众人丧志之时作致命一击。
在此之前,人人都装糊涂,却个个心里清如明镜,最后连卢呆子都明白了——死局已现,
杨肃观的命运最终在金水桥畔彻底改变。眼眶里的那滴眼泪将流未流之际,幽冥之域将收未收之时,东风终与周郎便,那枚决定性玉玺把杨郎中唤回了人间。
命运啊,命运,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意义是那样不一样,谁的人生没有一个命中注定的时刻。
对于杨肃观来说,是金水桥畔龙吐珠。
对于艳婷来说,却是终陷欲海情天。
当事的只有两个人,却是英雄志的定鼎章节,清算之日终究是到了。
说什么千秋万代?说什么权倾天下?说什么富贵无敌?说什么才智无双?
个个悔不抽身退步早啊!
昨天“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今日却“昏惨惨黄泉路近”。
修罗王俯视着天下,领悟到原来人间世不过是轮回的修罗场,谁又能把江山收拾起一担装,都是过客啊。
修罗王心已成灰。
尾声——无味的镜花茶
他的故事并没有因为胜利而这样结束。当一个人对未来的期待不是幸福的生活的时候,就不可能有一个光明的结尾,你自己都找死,谁能帮你?
在《英雄志》中已经有两个女性,他们的命运恰与修罗王狭路相逢,以他们的心灵和视角细细体察以后,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一个认为他完全不值得爱,却嫁给了他;另一个如此爱他,却永远得不到他。顾倩兮看透了他的本相,可以说是他的知己;艳婷爱慕的却是他的皮囊,可以说是他的粉丝。
修罗王三头六臂,瞬息万变,却都是幻象,“镜子里的幻影,是给外人看的,八面玲珑,没一个面貌是真,也没一个面目是假。心里存着惧怕的人,自然而然会察觉到他的威严,心中带着仇恨的人,必会察觉他冷酷无情的一面,可对那些敬爱他的人,眼里又会见到了大罗金仙。”这是和他生活多年的妻子顾倩兮的结论,两个人生观、价值观都毫无一致的人,开始他们还能争论,最后知道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抱着各自的理想在同一个屋檐下相敬如冰的生活在一起,倩兮是肃观身边最无所求的人,一不必怕,二不必敬,三不必恨,故能得其神髓。但是倩兮是不会深究无味的镜花茶意味着什么,究竟他们太不一样了。“生不能使之喜,死不能使之惧”的修罗王是两种心情交织的一块灰色的纱,经线是“煎心朝朝还暮暮,穷虑日日复年年。”,纬线是“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冰天雪地,牡丹怒放”的美是一定要成之图画的,那是一种“求之不得”但又“念念不忘”的凄厉。
“二十六年的生命里,曾有人拦阻过他,那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八方锁链、将他紧紧绑缚。
我不要谁为我辩护
我本来就该是孤雁
我不要谁为我平反
我心里容不下大善
我曾经有过梦想,我梦想父亲能够逃出生天,我梦想爹爹别再逼我违自己所愿,我梦想柳都督能有真正信任我的那一天,我梦想倩兮真正喜欢我那一天。
父亲出来了,我心里会感谢,感谢老天而不是奔向修罗。
爹爹对我好,我会学会求仁,求得一个属于你我间的仁。
都督信我了,我会学会尽忠,无怨无悔肝脑涂地的奉献。
倩兮爱我了,我会学会去爱,不再面无表情深藏着悲哀。
三十九条性命,加上他自己这一条,四十个人赤膊上身,连他自己也解开了上衣,苍白的胸膛上留着圆红伤疤,那记穿胸而出的枪伤,正是世人遗弃给他的一道印记。
“诸君为神佛所弃,为世人所不齿,长夜漫漫,如坠尘埃……”冬日将近,远在城郊的杨家故宅中扬起一片饮泣声,钢铁坠下了泪水,语声哀戚,三十九人呼应主公的苦难,或泪流满面,或低头饮恨,个个面蕴悲愤,神态激昂。
我建超世志
斯愿不满足
复为大施主
令彼诸群生
出生众善根
我若成正觉
众生闻此号
如佛金色身
亦以大悲心
离欲深正念
愿我智慧光
消除三垢冥
悉舍三途苦
开彼智慧眼
闭塞诸恶道
为众开法藏
如佛无碍智
常作天人师
说法师子吼
圆满昔所愿
斯愿若克果
虚空诸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