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园’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2013-09-17 18:16:02)
分类: 导师日志(版主:阮美好)

“‘三园’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东城区花园小学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镇(街)汇报材料

阮美好

学校的特色发展是学校高层次办学的集中体现。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学校必须向更高层次努力,提高自己的办学品位,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立足学校所处的环境、发展的历史、办学的方式,挖掘教育优势资源,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十八年来,我校一直以“‘三园’文化”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成效。

一、“三园”文化的阐释

1.“‘三园’文化”的缘起

我校创建于19958月,办学伊始,学校就明确提出“三园”文化办学目标:“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所管理整体优化,设备完善,师资素质优,校园美、校风好、教学质量高,具有学园、乐园、花园特色的现代化学校。

2“‘三园’文化”的内涵

“三园”指学园、乐园、花园。

“学园”:体现出学校的自身特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求真)

“乐园”:体现出学校的育人特点——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求善)

“花园”:体现出学校的环境特点——在优美的环境中熏陶感染。(求美)

3.“‘三园’文化”形成办学思想体系

“‘三园’文化”基于“育人为本,质量第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全面推荐素质教育。培养人格健全,体质强健,多识多能的一代新人”的办学思想。

“‘三园’文化”确立“科研兴校,特色办校” 的办学宗旨。

“‘三园’文化”树立“打好基础,求实创新,发展个性”育人目标,打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源,师生共展才华的办学模式。

“‘三园’文化”形成“多元激励,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校训:志存高远,务实求进      校风:爱国爱校,开拓创新

学风:自立自学,勤学苦练      教风:踏实高效,团结进取

二、“三园”文化全方位引领学校的特色发展

“‘三园’文化”让我校具有深厚的办学内涵,丰厚师生的精神家园,增强师生的凝聚力,成为引领我校特色发展的文化内核,成为师生发展进步的精神源动力。

(一)学园,营起起以“求真”为核心的学习文化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花园小学师生一直秉承这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真知,在知识的海洋里探寻知识与真理,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和教研氛围。

1.教师——做真诚的学习引领者

教师,乃学校的立教之本。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校发展的推动者、学校文化的体现者,理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成为真诚的学习引领者。学习贯穿于教师的每个工作环节,目前,我校已逐步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有特色”研究型教师队伍,教师逐渐从“经验型”中走出来,向“科研型”“学者型”迈进,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智力保证。

师德修养为首。加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业意识的培育,通过自觉学习和规范教育行为,使认真执教成为风气。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成为受学生拥戴,受家长尊重,受社会欢迎的当代教师。教师们庄严宣誓:“爱学校、爱学生、爱岗位。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

团队建设为核。我校实施“领放合分”的团队建设策略,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鼓励教学活动多样化,倡导百家争鸣,不拘一格;注重提炼教研团队的科研新成果,形成学科教研组特色;鼓励教师彰显教学个性,在教研团队的统领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并能在课中充分体现。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读书沙龙等形式,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校本教研为径。实施专题式行动研究的研教模式,推动“三课”(探索课、引领课和示范课),从自主探索、团队引领和名优教师示范等三个层次有条不紊地开展研教活动,并以“三制”(教师磨课制、课堂教学会诊制、教学反思制)贯穿于“三课”始终,确保“三课”效果的达成。学校搭建各种研教平台,以落实校本教研科研为主线,使我校教师自觉修炼自己的思想修养、优化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从而达到提高教科研的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2.学生——做真诚的学习成长者

生态德育。生态德育的基本理念是“互惠共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追求“优雅自然,宁静致远”的思想素质境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自然观和生存发展观,学会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我校以“渗透感染,环境熏陶,协调发展”为德育工作策略,通过整体构建生态德育文化网络,以环境对个体道德素质的影响为逻辑基点,按照系统网络的观点,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资源,通过学校德育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和信息传递,推动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动态良性发展,实施“一个目标”(大家共同实现尽早把学生思想行为纳入文明社区、社会法制的轨道上来)、“两方承诺”(学校、家长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上各自明确责任,双方相互承诺)、“三方联席”(学校、关工委、家长委员会三方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情况,制定措施,采取策略,促使学生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勤学奉献”为主题的基本道德品质。

养成教育。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我校立足本社区极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以“专题式”体验教育为突破口,以“爱国”为核心、“守法”为重点、“诚信”为关键、“知礼”为基础,以“自律成长我能行”为主线,以评选“文明班”为平台,创造性地引领学生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卫生保健教育、学务整理教育、学习习惯教育、诚信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等等,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和红领巾广播站,做到周周有教育主题,月月有宣传主题,此外,利用假期实施“160”工程,开展以学校为主导、社区居委会为联络枢纽、家庭为练场的系列德育践行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逐渐完善自我,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个性特长。我校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搭建平台。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在参与书法、美术、课本剧、合唱、民乐、舞蹈、射击、动漫等课程中发展兴趣特长;在每天十分钟集中练字、每周一歌、每日经典诵读、每学期一个读书节等活动中整体提升文化素养。

(二)乐园,构建起以“求善”为核心的交往文化

我们作“人性向善”的科学教育假设,倡导“快乐源于愉悦相处”的快乐理念,积极营造“长迁于善”的教育氛围,构建起以“求善”为核心的交往文化,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一是学会跟大自然交往,发现大自然的生命美,呵护大自然。二是学会跟同学交往,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懂得尊重和关心同学。三是学会跟自己交往,树立“镜子”意识,从周边的人和事中认识和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我们通过班级团队建设和主题教育活动,积极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让孩子“长迁于善”。学生在“我爱我校园——共建理想校园”活动,学会呵护校园一草一木;在“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中学会跟名家名作交往;在“每周一歌”活动中,受到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歌词的熏陶感染,塑造其个人与集体完善的道德品行和人格修养,逐步形成“健康、文明、乐观、进取”的风气。并通过展示栏的“精彩人生我来演”、红领巾广播站的“让生命飞扬”、文学社“花蕾绽放”、荣誉台的“我为学校添光彩”、种植园“我让生命长青”、运动场上“顽强拼搏”……校园的每个地方、每次活动,都成为学生鲜活生命价值展现的舞台,成为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快乐天地。

我校创新教研机制,以团队建设为核心,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强化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

合作交往的组织——“学研共同体”。以学校科组为高层研究集体,以现有的级部为基层研究集体,以完成共同的研究任务为载体,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层次分明地发挥学校名优教师和级部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交流和分享各种教学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达到促进研究集体成员全面成长的目的。

合作交往的方式——“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以专题课例研究为核心内容,以学习反思为基础,为教师搭建一个“教研训三位一体”的交流平台,具体措施是开展任务驱动下的“磨课”,即专题课例研究,分级分层分专题研讨。层层优化课例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教学研究的过程,又是一个师资培训的过程。“教研训一体化”的“磨课研训”机制,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和针对性等特点,集个人创造与集体智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习型组织“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优势,使校本教研过程具体化、清晰化,取得了“磨一课,成熟一种课型;磨一人,成就一群教师”的喜人效果,促进了教师的学习反思,带动教师“读书沙龙”与“网络论坛”活动,避免了教研经验的狭窄化与低水平徘徊,使教师获得鲜明的专业引领和无穷前进动力。

合作交往的成果——集体与个体捆绑式评价。优秀的教师个体必须基于优秀的整体,由集体初评推荐产生;先进集体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和教学教研成果;综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行为、策略与反思调整客观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同时,教研组对教师个体实施相对性评价考核,把个体与集体的相对平均值作横向性评价,以衡量其优秀程度;让个体与自身作纵向性自评,以衡量自己的进步程度。多元的评价机制,推进了备课组之间的良性竞争,形成浓厚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健康的人格和专业精神。

(三)花园,构筑起以“求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我校历来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追求文化氛围的营造和身心健康环境的建设,注重“三化”(绿化、净化、美化)建设,让校园成为学生生活的花园、求知的乐园;成为教师工作的热土、生活的绿洲。校园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园分为绿化观赏区、教学静态区、体育运动、文化熏陶、科学教育、生活休闲等六个区。学校虽处于城市繁华的黄金地带,却能闹中取静,绿意浓浓,鸟语花香,水清鱼跃,文雅别致,是一所极具岭南特色的园林式学校。以校风、教风、学风、修身、立志等内容布置校园,营造孕育心,灵催人上进的人文环境。名人画像、名言格言、名家书画、艺术长廊等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标语“爱生敬业 求实创新 尊师爱校 团结进取”、巨幅彩色瓷画《旭日东升》和 “三个‘面向’”,激励着师生拼搏奋进。分门别类的文化宣传栏和文化长廊、生机勃勃的“小雏鹰”广播站,在此基础上,今年还重新设计了各文化长廊,创建了“花园集雅”大型美术展厅,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我们倡导“三美”修身:心灵美、仪态美、言行美,为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营造了良好氛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