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点
(2011-06-06 22:16:38)
标签:
同课异构 |
分类: 课题课例研究(版主:邹冰凌) |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点
时间:3月24日上午
地点: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同课异构:阮美好、唐维伦、叶婉萍
实录:邹冰凌
第一节
执教:工作室主持人、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一、谈话引入, 读课题
二、检查新词读音,指导容易写错的生字的写法。(谐)
三、这一个个词语,就是一幅幅画面。谁通过什么词语看到了什么画面?
指名汇报
生A:月明人静
生B:鸡鸭在水里觅食(老师指出:水中觅食的话,鸡会淹死……众笑)
生汇报完,老师点拨:作者其实就是将他在乡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写下来,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四、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出示“我会读”(重点段落)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指导理解“攀”“爬”,相机指点:读句子时候,注意里面的关键词)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他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指导理解逗号,“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月明人静的夜里,她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指名读,师范读。
五、默读课文,看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样的景色。用一个词或字概括主要内容。写在书中段落的旁边。
谁来说一下,第一处景是什么?
学生:屋前一瓜架
第二处:门前开花雨后的笋
第三自然段:屋前屋后一群鸡
第四自然段:小河鸭子戏水中‘
第五自然段:夏日傍晚伴美景
第六自然段:夜晚纺织叫
师:老师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起来。你看行不?
板书:瓜藤满架
学生出谋划策,师选择性板书:门前开花
师激疑:我们再来看第七自然段。好像没写景呀。跟前面六个自然段什么关系?
生:总结前面六个自然段。
生读这一自然段。
老师:既然是总结,能不能扩展一下?乡下人家,处处是什么?把上面六个自然段放进来?
乡下人家,处处是(瓜藤满架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就好好地去看看这美景。
先来看看第一处美景。
指名读这一自然段。(出示幻灯)
师:这一处景,由哪些景物组成?瓜、藤、叶
播放图片,重点词语
半个月后,你会看到什么?三个月后,你会看到什么?
作者也看到了这美景,他由衷地发出感叹: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比较:左边比较可爱,右边比较威武
品味“别有风趣”:
生汇报:这词突出了独特,有趣。(师鼓励学生及时做笔记,成为自己的智慧)
让我们读出乡下人家的活力。拿起书,齐读。
我们继续往前走。(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幻灯出示相关段落)
师:读着读着,就有什么跳出来了?哪些词语跳出来扎你的眼睛?招惹你去注意它?
学生汇报笋,老师要求看“花”的部分
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很特别?学生:独特
老师:哪些词语能看出独特?生:朴素
师:再看看朴素
什么叫朴素?这些话里能找到答案吗?师:看来有点难,太抽象了。这些花有什么美丽的花盆吗?什么装饰吗?华丽呢?花很漂亮。出示花的图片。这就是华丽。花本身是漂亮的。她不需要装饰,这就是朴素
出示春笋图片和句子。当笋牙钻出地面的时候,过了几个月的时候,她就成了?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一起来读一下,把乡下人家的情留在我们的心中。
师:这乡下人家的风光,是那么迷人。
板书:迷人
第二节
执教:工作室成员、松山湖实验小学
课前热身活动
出示《书湖阴先生壁》
齐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一、听音乐,看画面。刚才,有哪些词语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
生:山清水秀
师:都四个字的。有没有两个字的?
雄伟(这个词,我们下课讨论)秀丽
(导入可否更简练一点?)
二、导入课题。竖空,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字词扎实)
读了多少遍?三遍。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指名逐一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余生帮正音。
师:这里有一个词语装饰,明白什么意思了吗?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打扮。装扮了什么?
师:瓜装饰了乡下人家,显得更漂亮了。
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提示掌声鼓励。
有一个时令,什么意思?季节
顺序开放。什么意思?这些花是怎么顺着时序开放的?芍药
生读三自然段
“按照”是什么意思?
生读第四自然段。
出示捣衣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捣衣一词。
生读第五自然段。
知道“天高地阔”的意思吗?天很高,地很阔。所以吃起来?很开心很舒畅。
生读第六自然段。
出示纺织娘的图片和叫声。帮助读好纺织娘相关句子。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乡下很宁静。注意读好这最后一个句子
老师:后面的词,不在课文中出现,能认得出吗?
指名开火车读。相机正音。如捣衣 捣第三声
指点“冠”的两种读音。
有没有特别容易写错的字?指导写好“率”师范写
还有吗?“瞧”。师范写。
还有吗?“觅”伸出手,示意爪子 。然后范写。
字词学完了。我们一起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生词。齐读。
这些都要求听写的。课后要记住。(到此为止,二十分钟了)
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画面?(齐读,影响了时间分配的合理性,之前已经是逐一读,检查过了。可以采取默读的方式,节省时间。适合向高年段教学的要求)
四、再读,梳理写作顺序。归纳大意。
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看到了吗?
生:我看到了乡下人家吃晚饭。‘、
我看到了乡下人家屋前种了很多瓜。
妇女边唱歌边捣衣
鸡鸭大摇大摆走来走去
很多花开放。
小溪里鸭子在欢叫。
我看到了雨后春笋。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归巢的鸟儿
她们汇成了田园风景画。
我看到了各种花的华丽。
一群母鸡带着小鸡在觅食。
看了这么多的画面。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一副画面。
我们就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
第一自然段、景色在哪里?屋前
师: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屋前瓜藤真可爱。
指导分析
用此方法概括以下几个自然段
指名学生上黑板板书概括结果。
同学们看黑板,你可以对比以下,觉得自己或别人哪些概括得比较好?
屋前开火笋出头
屋前屋后鸡觅食
小河鸭子在戏水
夏夜人们吃饭乐
秋夜纺织伴夜眠
所以,作者说: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第三节
执教:工作室成员、东莞师范附小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师:这一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乡下
诗中的人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热情好客。
有谁去过乡下?你在乡下看见什么?听到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哪些瓜藤攀上瓜架,爬上屋檐。
教学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些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结合老师的裙子,理解装饰。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到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教学生字: 率
教学写字:率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汇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指导联系 “楷”,记住“谐”
将生字送进文中。读准字音。看一看眼睛有没有跳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跟大家分享?
乡下人家所住的地方很美丽。
乡下人家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城市里没有这样的风景。
我感觉乡下人家很有福气。都会在房门前种几根瓜,让根巴在墙上。
默读整篇课文。看看,那一句子能变成一幅画,就画出来。
生读一自然段。问: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许多瓜攀上屋檐。师:能不能用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美?
你画到的是哪个画面的句子?请你读出来。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跟大旗杆,可爱多了。
这里的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句子
齐读 ,板书:屋前搭瓜架
学生上黑板板书概括的结果
鲜花轮绽
院落晚餐
这是陈醉云先生写的乡下人家。我们班的同学把它写成了一首诗。
齐读。入画 入画,那就是乡下人家。
出示师自己创作的诗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