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相和》第一轮同课异构教学实录

(2011-05-22 10:48:45)
标签:

实践研修

分类: 课题课例研究(版主:邹冰凌)

《将相和》第一轮同课异构教学实录

时间:2011-3-18

地点: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参与构课:陈利玉、周春宝、廖军

实录:李敏君

第一节执教:陈利玉

 

师: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将相和》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的经过。将相之间本来是和的,是谁挑起了事端,他怎么说的?

生:用波浪线画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我们一起读。(出示课件)

生:齐读。

师:你发现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

生:自以为是的将军?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说自己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师:可是他的确是一位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将军呀!

生:嫉妒心强的将军。蔺相如立了大功,本来应该封为大官,他却说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升官。

师:你认为他哪句话说错了?

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这句话对吗?

生:不对。

师: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你听出了廉将军的不服气?

生:能耐,反而,爬到(分别回答)

师:为什么?

生:因为蔺相如为赵国立了大功,用“爬到”不应该,他是靠自己本事升官的。

师:谁来读读,把廉颇的不服气读出来。

生:个别读。

师:多不服气的廉将军!

生:读。

师:好一个居功自傲的将军!同学们,昨天我们读了课文,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升官吗?他真的没什么能耐吗?(板书:一张嘴?能耐)

出示课件:

(1)蔺相如就靠他的一张嘴说了哪些话?请用“——”划出。

(2)用“△”标出这句话中表现蔺相如高明之处的词语。

(3)反复读读,在这句话旁边,写上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生:自读课文,自学。

师:巡视点拨。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差不多了,请小组长带领你的小组,议一议,发表你的看法吧。

生:分组交流。

师:我们先来看《完璧归赵》,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这张嘴,说了哪些话呢?

生: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你在这儿看出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生:当别人害怕秦王不敢前往的时候,他却愿意带和氏璧前往。

师: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他带着怎样的决心?我们先一起读读。

生:读

师:不容易呀?他带着怎样的决心?

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师:还有吗?

生:“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师:蔺相如这样做,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生:将计就计,以牙还牙

师:看到这样的情况,他就改变策略,这叫做——

生:随机应变

师:还有别的话吗

生:读句子。我知道蔺相如知道秦王没诚意,他只能这样做了

师:在他决定这样做之前,他说了哪些话呢

生: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他用这样的方法威逼秦王。

师:蔺相如说这番话时是——

生:理直气壮。

师:他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生:因为和氏璧在他手上。

师:只是这个理由吗?

生:因为秦王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并不是想割让十五座城。

师:你很会读书。因为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心思,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读句子。

师:一位怎样的蔺相如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呢?

生:勇敢。

师:从哪个字眼看出他的勇敢?

生:从“撞”看出。

师:板书:撞。他的勇敢还不失智慧,所以老师给他加上机智。

板书:机智勇敢。

同学们,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句子。

师:如今面对秦王,他面无惧色。蔺相如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句子,读得不好。

师:同学们,你们都是蔺相如,你们的理直气壮在哪里呢?

生:读句子,好多了。

师:如此理直气壮!到了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该交出和氏璧了吧。(出示:)请你们轻轻地读,想一想,蔺相如到底想些什么呢?

生:轻读。

师:(出示图)现在我们穿越时空,说说当时秦王和蔺相如是怎样对话的

生:学生对话。

师:相如,你为什么敢这样做?

生:谈看法。

师:秦王,这个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生:哼,我让他回去,免得被人取笑。以后我找机会报仇。

师:正因为蔺相如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他大大方方地说

生: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绝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师:秦国是强国,面对强国,蔺相如毫无惧色。那渑池之会呢?相如怎么做呢?怎么想呢?

生:谈自己想法。

师:(出示课件: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他凭什么说出这样的话?

生:凭着秦王先侮辱赵王。

生:因为廉颇在边界做好了准备,而且相如离秦王只有五步远。

师:就看到这个拼,你看到怎样的相如?

生:勇敢的相如。

师:他是如此的无畏。(板书:不畏强暴。)如果你是赵王,面对这样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才,要不要给他升官?为什么?

生:因为他为了赵国,不畏强暴,要跟秦王拼了。

师:牺牲自己,保卫赵国。

生:因为他保住了赵国的尊严。

师:了不起

生:因为他是忠臣,保卫赵国

师:是呀,大家都这样想。可是廉颇是这样想的吗?

生:不是

师:怎么想的

生:读:“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听到这一番话,相如是怎样说的呢

生: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师:我们来看看这一番话。我把他变一变,他说了四句话,句句有理,跟你的同桌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生:说

师:这节课还有谁没有表现自己的?

生:我觉得: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这句话有理。

师:为什么

生:说理由

师:他联想到渑池之会中,廉颇在边界派兵,相如才敢和秦王拼。所以,相如是用“避”。你觉得相如为什么要避

生:因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

师:对,正是因为他有爱国之心,他是顾全大局呀(板书)同学们,我们把这番话传给廉将军吧。

生:读

师:蔺相如立功升官,究竟靠的是什么

生:靠的是智慧;靠的是爱国之心

师:把板书的问号改为叹号。

出示:廉颇猛然醒悟到蔺相如那张嘴果然           ,他终于明白           

生:说

师:所以就有了这一幕:

生: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师:他们的爱国情怀,造就了一段爱国的美文。同学们,课后我们可以一起去读《史记》。同学们,名著该怎么读呢?出示:

一寻找故事矛盾冲突点,二细品人物描写的语言。

师:布置作业:

1、写一写:结合课文内容,写写自己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演一演:自由组成伙伴组,表演课本剧。

 

 

 

将相和

                               第二节执教:周春宝

                                 2011-3-18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而且弄清了这篇课文有三个小故事。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还记得三个故事的题目吗?拿出记录本,把三个题目端端正正地写上去。

生:写。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写。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三个故事名称。

师:还记得我们单元导读的要求吗?

生:理解主要内容。

师:板书。

生:感受人物形象。

师:板书。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基础上,我们这节课进行——

生:感受人物形象。

师:我们怎样感受这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呢?这篇课文有什么人物呢?

生:说。

师: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

生:廉颇  蔺相如

师:课文通过什么来刻画人物形象呢?

生: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师:(板书:言行)打开书,看看看课文通过哪些语言,哪些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描写“将”的可用横线,描写“相”的可用波浪线。你也可以在旁边写一些你的看法。

生:自读课文,画词画句。

师:巡视指导。这样画的句子比较多,你可以画几个你印象最深的句或词。

师:我们来分享交流。谁来?

生: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师:对他的看法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蔺相如体会到秦王的心理,他很机智。

师:请你出来写“机智”一词。你会用蓝色还是红色的粉笔来写?

生:蓝色。

师:为什么?

生:因为红色表示将军在战场上流血。

师:红色还表示他的性格暴躁,蓝色就比较温柔。

生:用蓝色粉笔写“机智”。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如果有这句话浓缩成一个字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生:撞。

师:你从中看出蔺相如什么特点?

生:机智。

师:脑袋和和氏璧一起撞到柱子上,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

生:勇敢。

师:除了这句,还有吗?

生: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我体会到他的勇敢。

师:请你把这句话中的一个字,写到黑板上。

生:写“拼”

师:这句话中没有提示语,刚才蔺相如是“理直气壮”地说,你会加个什么词?

生:勇敢。

师:还有吗?

生:气愤。

师:你加进这个词语,读一读。

生:蔺相如气愤地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师:这一拼,拼来了什么?

生:秦王为赵王击缶。

师:最终拼来的是——

生:赵国的荣誉。

师:掌声送给他。还有能体现蔺相如的品质的词句吗?

生:读书寻找。

师:蔺相如立了大功,却引来了廉颇的嫉妒,于是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你找到蔺相如的什么语言?

生:读。

师:板书:避。你们看,前两个动作是勇往直前,后一个动作却是“避”。这是为什么

生:这表现了爱国之心。

师:这就是(板书)以国为重。我们来看看,廉颇的语言是怎样的?

生:读: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廉颇的心情怎样?

生:愤怒。

师:请你加个提示语,再读。

生:读。

师:你觉得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生:斤斤计较。从“下不了台”看出。

师:还有呢?

生:直率。

师:还有?

生:厉害。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看出。

师:廉颇只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吗?

生:不是。读: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师:你从这句话中找几个词,来体会廉颇的品质。

生:虽然他是个斤斤计较的人,但他为了国家的利益,知错就改。

师:虽然他们的性格不同,语言不同,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

生:他们都是以国为重的人。

师:具体说说。

生:因为……

师:引读: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

生: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师: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

生: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师:我所以避着廉将军,

生: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师:当廉颇听了这番话后,他怎么做的?

生:读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师:这负荆请罪,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我们书上有一幅静止的画面,我们想象一下,他们是怎么说的?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生:写

师:谁来说说?

生:说,师指导。

师:蔺相如会打廉颇吗?

生:不会。

师:他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他的宽宏大量,为的是

生:国家。

师:难怪课文最后说

生:读最后一段

师:正因为他们的和,才会有后来一段很长时间的强大,还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完美结局。这段文字,来自

生:《史记》

师:鲁迅先生这样评价

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希望大家多读《史记》。

 

 

 

将相和

                                第三节执教:廖军

                                 2011-3-18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

生:学生回答。

师:正因为有完璧归赵,才会发生渑池之会,正因为有前面两个小故事,才会发生《负荆请罪》。请大家自己读第一个故事,你就觉得“糟了糟了,起冲突了”。

生:读。

师:第几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

师:自己再读读第八自然段,哪里冲突得最厉害?

生(读)

师:现在自己读《渑池之会》,找找哪里冲突得最厉害?

生(读)

师:不要拖腔。

生:读

师:这就是你们了不起的地方,一点就通。这两次的冲突,两次蔺相如与秦王的交锋,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交流。

师:巡视指导。

师:组长,谁来说?

生:我自己说。

师:好。

生(读)

师:第一次玩命。

生(读)

师:第二次玩命。

生:两次都是理直气壮不怕秦王。

师:还有谁说?

生:两次都拒绝秦王,秦王两次都拒绝蔺相如。

师:拒绝什么?

生(答)

师:为了写好蔺相如这个人,司马迁在这两个地方,描写方法是相同的。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生:语言描写。

师:你来读读。

生:读句子的蔺相如的语言。

师:还有什么描写?

生:神情描写。

师:说说。

生:第一次是理直气壮,第二次是生气极了。

师:还有什么?

生:动作描写。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在这紧急的时候,蔺相如却——

生:捧着璧,

师:往后——

生:退了几步,

师:靠着柱子——

生:站定。

师: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勇敢的人。

师:板书:勇。出示:理直气壮

生:读此词。

师:什么叫做理直气壮?

生:说

师:(问个别学生)相如,你不把璧给秦王,你不给,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他不给我十五座城池,我干嘛要把璧给他!

师:(问个别学生)相如,请你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

师:请这位相如坐下。

生:(问个别学生)因为秦王并没有交付十五座城给我。

师:请你理直气壮地说。

生:读

师:把掌声送给她。

师:对着全班学生:你们认为能把璧给秦王吗?

生:不能

师:那就大声地告诉秦王。

生:读

师:如果是廉将军,他会把璧给秦王吗?他会怎么说?

生:把城池给我。

师:如果是一位普通的大臣,他会怎么说?

生:把十五座城池给我吧!

师:对呀,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不能乱套。你看,相如是怎么说的?

生:读

师:你看,秦王在乎的是相如的脑袋,还是和氏璧?

生:璧

师:请你清清楚楚地告诉秦王。

生:读,注重读“璧”

师:相如在哪?我是秦王,看我会不会杀死你。

生:读

师:再激动也不要读错字,不然,秦王就要干掉你。听老师来读。

生:学老师读。

师:光有勇行吗?

生:不行。

师:这还可以看出他的什么?

生:智。

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的语言也有相似之处。你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们抓住哪一个字,就能把秦王吓住?

生:拼

师:相如,现在我是秦王,你来叫我。

生:请你为赵王击缶。

师:不击。

生:语气再激动点。

师:不击。

生:你现在离我……

师:你认为,相如拿什么跟秦王拼了。

生:说自己见解。

师:大家想想,秦王周围有没有卫士?

生:有。

师:既然这样,蔺相如能近得了秦王的身边吗?我们来看看司马迁是怎么写的。(出示: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在古代,在两国聚会时,被人的血溅了,是很不吉利的事。大家说,最理解秦王的心的是谁?

生:蔺相如。

师:我们来读相如的话。

生:激动地读。

师:对秦王,蔺相如是据理力争,毫不相让。但是对廉颇呢?请大家读第三个故事,找出态度的不同之处。

生:分组讨论。

师:谁说?

生:蔺相如见到秦王,是老鼠见老鼠;蔺相如见了廉颇,是老鼠见了猫。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蔺相如见了秦王,是以命相拼;蔺相如见了廉颇,却远远避开。

师:出示蔺相如见秦王的句子,请学生读。

生:读。

师:我们在看看蔺相如怎么对待廉颇。引读法

生:读

师:连他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

生:读相关句子。

师:有位评论家认为,蔺相如很窝囊,完全失去了士大夫的尊严,这是一种耻辱,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赶快和小组的人说一说。

生:讨论。

师:组长要让每个同学都发言。

生:继续讨论

师:谁来说

生:因为相如和廉颇相争,十有八九两败俱伤,赵国就会损失惨重。

生:一旦吵架吵得不可开交,秦国就会乘机而入。

师:后院起火。

生: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对,相如为了掌控大局。

师:应该是顾全大局。为了赵国,蔺相如心甘情愿受到侮辱。有一个人也受过胯下之辱,他就是韩信。大家说,蔺相如是为了什么受到侮辱?

生:为了赵国。

师:他们的最大的敌人是谁?

生:秦王。

师:是的,如果将相不和,最开心的是谁?

生:秦王。

师:秦王是怎么说的?

生:你们快打起来,我就可以乘机攻打赵国了。

师: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相如会做吗?

生:不会。

师:他这一避,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他们成为好朋友。

师:让出了和平。你们说,相如窝囊吗?

生:不窝囊。

师:这样的智和勇,是——

生:大智大勇。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生:有勇有谋。

生:顾全大局。

师:请你写下来。

生:到黑板前写。

师:写得很端正。廉颇老将军知道了相如的想法,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悔过,他见到相如会说些什么?注意,这是廉颇老将军,不要写成是相如说的话,他是个武将!

生:写话。

师:巡视,不时鼓励。

师:谁想说?想说就站起来。是位女的廉老将军。

生:原来你避开我是为了我们赵国,以后,我们一起来保卫赵国。

师:你了解相如的心。

生:蔺兄,请受我一拜。

师:这就是敢作敢为的廉颇老将军呀!

生:相如老兄呀,对不起呀!之前都是我错怪你,现在你能让我和你一起保卫赵国吗?

师:大大方方,敢作敢为!

生:对不起!我不应该记恨你,是我没有顾全大局。现在我来负荆请罪了,请你原谅我的错误。让我再做朋友,保卫赵国吧!

师:这正中相如的下怀呀!同学们,在那个英雄四处,刀光剑影的时代,英雄怎么只是相如一人呢?那许许多多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感受,去品味!(出示名著名称)让我们赶快启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