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41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小见

(2013-10-30 21:04:43)
标签:

教育

今年,学校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动,把之前的“五步三查”模式改成了“6411”教学模式。通过学习与实践,我对此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

    6411”教学模式,就是“六步骤”、“四检查”、“一为本”、“一中心”。

“六步骤”即课堂的六个基本步骤。

首先是“导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导学在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擅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一些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及心理的导入方式,既能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主题及学习目标,也能有兴趣认真听下去,甚至积极参与。

第二“自学”,即独学。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自学任务,并能在课堂上通过背诵记忆单词短语等方式,对浅层知识进行消化、卸载。

第三“互学”。这一阶段极其重要。首先可以对子之间进行对学,例如互批学案,互相讨论学案上不同的答案,找出正确答案,或是互相听写等。接着是小组内群学,即以对为单位,在组长的组织下,说出自己的发现及收获,并与其他组内的对子进行讨论,对话。其中组长起着“矛盾制造者”的作用,让组内成员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求同存异,然后将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寻求其他组或老师的帮助。

第四“展示”环节。各组板书出本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在展示过程中,展示的人需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而听展的人则应作为“倾听者”,安静地用耳朵听,认真地用脑思考,适时提出质疑。展示的人也应对听展人的质疑作出回应。而且教师作为展示环节的“第三者”,则应该在展示人和听展人中点拨提示,制造“问题辩论”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在辩论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甚至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第五“拓展”。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所有知识点串起来,成为一条“线”,也可以根据内容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类似的内容上,让学生在拓展中不单单是学习本科目的知识点,而是掌握活用知识的技能。

第六“检测”。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学生整节课上课效果与质量的考查。因此,检测题的设计十分重要。需要囊括本节课的知识点,又不至于难度太低或太高而无法检测课堂效果。

    “四检查”即四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自学成果。主要是学生自主当堂背诵记忆本课单词或短语句子,教师则在课堂巡察,检查学生自学成果。

     二查互学成果。主要是在学生合作学习(即对学、群学)中,教师巡察,了解学生是否在此过程中对互学任务进行讨论学习。

三查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主要体现在展示过程及检测过程。教师对这两个过程,应该注意学生的学情状态,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查学生拓展成果。主要是教师进行拓展后对学生的一个检测。可以从中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拓展知识。

“一为本”即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制作学案、题案的过程以及备课及教授过程。

“一中心”即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中心。我们的高效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置的,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指导作用,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展示里面。

     在英语教学中,我对“6411”教学模式的操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打磨,我与学生对这一模式会更得心应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