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为永生做准备——读《大教学论》

(2011-01-09 22:09:11)
标签:

夸美纽斯

捷克

教育

大教学论

特殊教育专业

分类: 教育论文

教育为永生做准备

——读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育学部  特殊教育专业  杨立鹏  200911013906

 

一、书籍简介

《大教学论》捷克的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著,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月出版,20102月重印。中图分类号:G42

二、作者简介

夸美纽斯: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三、全书概要

《大教学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1632年写成,旨在阐明“把一切艺术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作者用引证自然的方式总结了教学法方面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他自己的经验)。

全书共33章,1-5章阐述人生观,服务于“永生”与“今生”的教育目的及使儿童获得知识、具备德行、虔信上帝的教育任务。6-9章强调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普及教育思想。10-12章说明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3-14章提出要以“适应自然”为主导原则建立新学校。15-19章阐述教学原理,提出教与学的延长生命、确切性、便宜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20-25章将教与学的一般原则运用于各科教学,分别阐述科学、艺术、语文、道德、宗教等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26章论述学校纪律。27-32章根据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提出划分儿童的学龄阶段以及建立全国统一学校制度的主张。33章阐述实现上述教育理想应具备的条件。

四、主要教育思想

(一)普及教育的思想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人发展的可能性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得以实现。只有通过恰当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人都要受教育的必要,教育是生到这个世上的一切人所应该分享的。他认为,普及教育是必须的,并且主张男女平等,尤其是在受教育权上的平等。他认为“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因为他们既然是人,他们就不应该成为不理性的兽类,不应该变成死板的木头。” “一切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也就是说女性一样可以得到教育,女性完全不能追求知识也是没有任何充分理由的。她们也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成的,在上帝的仁慈与未来的世界里面,她们也是有份的。”[1]他认为旧社会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为此他力图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让所有的年轻人,不论男女,不论贫富都能接受教育,并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都有一个国语学校,每个城市都有个高等学校,每个王国或者每省都应该有个大学[2]

并且认为人的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教育是为永生做准备的。夸美纽斯认为永生的预备要有三个阶段:知道自己(并知万物),管束自己,使自己皈依上帝。总结一下就是知识、德行、虔信,[3]并认为这三个元素就是涌出一切最完美的快乐之流的三个泉源。

夸美纽斯还认为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所以他说,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4]所以说普及教育是有必要的,教育是永生的预备。

夸美纽斯在倡导普及教育的同时还提出了班级授课制度。如果说普及教育一种理想的话,那么班级授课制就让这样一种理想变成了现实。他认为旧教育十分松散且带有极大地随意性和无序性,其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一种保守的、有限的个别教学。因此,应当改革这种旧教育的落后形式。即使父母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还是应该让他们接受共同的教育,因为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教育,他们会把彼此当作榜样,其教育效果远比单独授课更好,教师看到跟前的学生越多,他对于工作的兴趣便越大。[5]他以自然界的规律来类比,说到“凡是想要大量生产的东西便要在一个地方产生出来”。所以他认为青年也最好还是一同在大的班级里受到教导,因为把一个学生作为另一个学生榜样与刺激是可以产生更好的结果与更多的快乐的。

还有他为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从他们身上流过,认为每逢这个源泉开放的时候,他们就应当把他们的是注意当做一个水槽一样,放在它的下面,一点不要让流出的东西漏掉了。[6]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始终。夸美纽斯认为的自然是指人的原始状况,教育就是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年龄和天性。他在书中用五章的内容论述了四级教育制度。他认为学习应该从婴儿期开始,一直到成年,这段时期课分为四个阶段,即婴儿期(0-6岁)、儿童期(6-12岁)、少年期(12-18岁)和青年期(18-24)。[7]相对应的学校是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和大学。他还认为,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教育,而每一个阶段的教育作用和要求都是不同的;教育过程应该遵循自然地领导,要去观察自然地次第,使教学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在书中,夸美纽斯对人的不同性格展开了论述,并指出不同性格的人要给予不同的引导。

夸美纽斯以大自然的食物为隐喻,分十三章论述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他认为教学总的原则应是自然的原则,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与学的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原则与迅速性原则。

他指出这些原则可以节省叫与学的时间和精力。《大教学论》从学科教学法和教学组织管理两个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并对科学教学法,艺术教学法,语文教学法,道德教育的方法等分别给予了阐述。他认为,旧教育的教师教不好学生的主要原因便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指出正确的教学应该把容易、彻底和迅速结合在一起的教学。

(三)幼儿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特别强调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用大自然的隐喻说到“树木刚一生成便长出如后成为主干的嫩枝,在这最初的学校里面,我们也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多具备的全部知识的种子播种到他的身上”。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本性都较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他指出“在人身上,惟一能够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在一个人身上,头一次的印是粘附得非常坚实的,只有奇迹才能消灭它们。所以最谨慎的办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假如,人从小没有养成人生清洁的习惯,那是最危险不过的。”[8]

同时,他还指出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他认为自然要遵循适当的时机,幼儿教育也是如此。“植物在很小的时候,园丁不能知道哪些应当锄去,哪些应当留下,他只能等待它们长大些再说。”孩子在六岁的时候就决定他们的职业,或决定他们宜于做学问或手工,就太早了[9]。因为这个年龄,幼儿的心灵和倾向都没有充分发展。“自然并不跃进,他只一步一步地前进。[10]”因此,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不能不顾幼儿的成熟度,而把成人认为重要的东西灌输给他们。教育必须学会等待,等到适当的时机才能教给幼儿适当的知识。

五、对于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原则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夸美纽斯系统地论述了教学的原则,在这里我具体的谈一下夸美纽斯关于教学原则的论述。

夸美纽斯认为,周全的教育必须对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他指责当时学校教导青年的方法非常残酷,使学校变成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儿童才智的屠宰场;教学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而且极不彻底,不仅教员感到烦忧,学生也觉得厌恶。夸美纽斯认为,应当追随自然规律,把教学提高到科学水平,他根据自然“秩序”,对新学校的教学提出五条原则,即延长生命的原则;精简科目,使知识能够更快地获得的原则;抓住机会,使知识准可以获得的原则;开发心智,使知识容易获得的原则;把判断力弄敏锐,使知识能够彻底地获得的原则。夸美纽斯对这些原则进行了详尽地论述,虽内容过于庞杂、烦琐,但确有大量的真知灼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规律。他的教学原则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个:

1.直观性原则

   夸美纽斯依据“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11],反对当时学校引经据典,咬文嚼字,单纯的文字教学,要求采用直观方法。他认为:“事物是本体,文字只是衣着而已;事物是核,文字是壳、是皮”[12]。因此,教学应从观察事物开始,“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当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当放到听官面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13]”。夸美纽斯认定这是教学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是一切教学的基础。

夸美纽斯之所以特别重视直观性原则,除了认为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外,还因为直观所提供的知识更具有真实性与准确性,更容易记忆,更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而不是盲目依赖于权威。

直观教学应从观察实际事物开始,在不能进行直接观察时,则利用图片或模型。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则应多采用参观、实验。他还指出,教室应布满图画,教科书要配有生动的插图。此外,他论述了直观教学的具体规则,如距离要合理,观察的顺序应是先整体后细节,等等。

关于直观教学,古人早有提及,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人文主义教育家尤为重视,但是都没有对其进行具体阐释。夸美纽斯的重大功绩在于他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感觉论的理论基础,并详细阐述了它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这不仅对当时的死记硬背、文字说教的经院主义教育来说,有着巨大的革新意义,而且对教学理论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当然,由于夸美纽斯世界观中宗教思想的影响及其认识论的局限,他的直观性原则也存在着缺陷。第一,他过分夸大了直观的意义,因而对文字教学的作用估计不足;第二,他还承认“神启”的作用,把上帝的启示视为人类悟性“最光亮的明灯”,这显然是不对的。

2.自觉性和主动性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求知的欲望是人的天然倾向,是人的自然本性。因此,在传授知识之前,父母、教师、学校和国家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学习。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揄扬学问与具有学问的人们,或是许给他们美丽的书本和衣服”[14],鼓励他们去用功;教师可用温和的、循循善诱的语言,仁慈的感情去吸引学生,用时时表扬用功的学生的方法,去激发他们向往学习;学校则应当用光亮清洁的课室,饰以伟人照片、历史图表以及图画的墙壁,可供游戏和散步的空地,赏心悦目的花园等快意、幽美的环境,去激励孩子们爱好知识的心思。

夸美纽斯认为,教给学生能够理解的知识,并向学生说明学习这些知识的益处,是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学习的基础。他说:“所教科目的本身如果合于学生的年龄,解释得清清楚楚,它们对于青年人是有吸引力的;假如解释是出于幽默的,至少是比较不甚严肃的语调,那更尤其是如此”[15]

3.循序渐进和系统性原则

夸美纽斯以“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地前进”[16]为依据,要求教学工作要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教材的难易要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分量要适当。他认为:“无论什么事情,除非不仅是青年人的年岁与心理的力量所许可,而且真是他们所要求的,便都不可教给他们”[17]。循序渐进是与系统性紧密联系的。他认为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和阶段逐渐发展,给予学生系统知识。他要求“务使先学的能为后学的扫清道路”[18],要从易到难,由简及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4.巩固性原则

夸美纽斯指责当时学校没给学生以巩固的知识,使之获得“彻底的教育”。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校专教无意义的,不重要的功课;二是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犹如继续不断地向筛子上泼水,最后仍然是一无所得。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夸美纽斯强调,首先,应教给学生真正有用的科目,有价值的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真正打好基础。他说:“自然把根柢打得很深。”依据这个原则,“一切先学的功课都应该成为一切后学的功课的基础,这种基础是绝对必需彻底地打定的。因为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19]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记忆在巩固知识中的作用。他借用昆体良的话说:“知识的获得凭靠记忆。假如我们忘记了所听所谈的,教导便没有用处”[20]。他认为,记忆靠练习,因而自幼就应练习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应有适当的反复与练习,不断巩固知识。

总的来说,夸美纽斯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细地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为改革教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建立了功绩。夸美纽斯的教学原则实际上是前人特别是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及他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有不少合理的因素,因而为后人所接受,并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成为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

六、评价

《大教学论》是一部教育哲学著作,其中贯穿了深刻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大教学论》的问世,使教育学从以往的哲学、社会学的论述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夸美纽斯在书中有力抨击了封建社会教育的种种弊端,并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开创了民主主义教育的先锋。虽然他的教育思想中有宗教色彩的成分,但其教育思想的贡献是卓著的,同样他的思想还有其他的一些局限,比如说他认为地位较低的人要受教育,他们才能聪明地、谨慎地服从他们的长上,不是出于强迫,像驴子的服从一般,而要出于自愿,出于爱好秩序之心[21]。他的普及教育的思想力图突破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对学校的控制,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和当时劳动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教育民主化。其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贯穿全书,是他多年的经验总结,该思想使人们开始从现实的世界中,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去寻求教育工作的客观依据。而其终身教育的思想也对我们后来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可以说,他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

 

 

七、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2010.2重印).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8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4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11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

[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5

[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5

[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3

[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9-31

[9]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13

[1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5

[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89

[1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8

[1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3

[15][]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3

[16][]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8

[17][]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0

[18][]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7

[19][]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3

[20][]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0

[2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