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以行政會議保密為由,拒絕交代否決香港電視牌照的原因,1990年代出任副文康廣播司、曾處理收費電視發牌政策的簡何巧雲(Rachel Cartland)認為,保密制應無礙政府向公眾交代不發牌的理據,尤其是現時政府提供的資料,令人感到行會的決定「奇怪」,引來猜測。至於政府稱避免發牌過多影響免費電視市場,她透露當年就衛星電視與收費電視發牌時,政府也考慮過亞視存亡問題,但認為市場競爭更有利市民,沒作出額外措施保障亞視,「我很驚訝今天亞視仍然能生存下來」。
簡何巧雲雖是英國人,卻是老香港,1972年牛津大學畢業後即獲聘來港任政務官,從此以香港為家,沒打算離開。她熟悉香港電視市場,1990年代初出任副文康廣播司,任內負責衛星電視和收費電視發牌政策。她於2006年退休,當時是社會福利署副署長,退休後成立智庫,研究社會保障政策,近年加入政府山關注組,要求保育政府總部西座,積極參與香港事務。
行會不提理由「令人奇怪」
她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可能行會有很好的理由決定不發牌(給香港電視),但我們無從知道,令人覺得奇怪。」對於政府以行會保密為由拒絕披露更多資料,她認為事件已不幸地引來很多揣測,政府有需要提供更多資料,讓人理解其決定背後的理據。
她說﹕「獲發牌的機構(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背後都是大財團(九倉和電盈),令人覺得政府政策是有利於大財團,反而搞創意的機構則不受政府重視。」她稱,過去30年未見香港的電視有大的創新發展,不復見當年香港電台推出《獅子山下》那樣的佳作。
當年重競爭未保護亞視
政府於1993年向有線發出收費電視牌照,簡何巧雲說,當時也有考慮對免費電視市場的影響,亦估計亞視會有財務困難,但是「我們相信自由競爭的重要,這樣對香港市民是最好,所以我們沒有額外措施去保護亞視」。她稱,香港最需要是有創意的電視台,以及有深度的時事分析節目。
指倘中央決定違一國兩制
對於有線的奇妙電視和電盈的香港電視娛樂未必大量投入製作劇集,她強調,劇集是電視台競爭力重要的一環,既是塑造香港身分,亦是推動整個創意工業。她認為,如果否決發牌是中央政府的決定,她會感到很震驚,因為這是違反《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原則。
周梁:無線劇本不夠班亞視非香港人台
【明報專訊】發牌風波反映不少港人不滿免費電視缺乏競爭,1960至80年代先後任職無線、佳視和亞視的周梁淑怡,直言近年已甚少看無劇集,因劇情十年如一日,亞視則令人覺得不是香港人的電視台,倒似是面向廣東省。她說,電視台一定要有自己的劇集和製作,如果只是靠四處買片,「那不是電視台,只是電視播放公司」。
無線電視於1967年創辦,周太是開荒牛,由製作助理開始愈做愈高級,1976年做到助理總經理,1978年過檔佳藝電視任總經理,1988年獲聘任亞視行政總裁,其後加入自由黨從政。周太憶述當年的無線走上成功之路﹕「當時澳洲來的總經理好叻,他講一個電視台要能夠獲得別人的心去支持你。無線除了是第一個免費電視台,也定位是香港的電視台」。
當年《歡樂今宵》與港人「有關係」
當年監製《歡樂今宵》,周太說要做很多地區活動與港人拉上關係,「例如當年最寒冷的一天,我們搞捐棉被運動,廣播道的棉被多到成個山那樣,香港人好團結和熱心。我們又搞了個外國人講廣東話比賽,好本土、好有趣」。
無線的首部家庭鬥爭長劇《狂潮》(1976年)和翌年的《家變》(1977年)大受歡迎,負責監製的周太解釋,這兩套劇所以令人懷念,是因為取材香港社會,反映現,「老實講,劇本不是那麼勁,但就與社會拉上關係,好似《家變》,正是在廉署很勁的時候,所以取材廉署運作」。還有香港小姐和亞洲小姐選美,周太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衣服,帶動整個創意設計工業和製衣業。
「亞姐竟不懂廣東話」
無線現時一台獨大,無人能挑戰,周太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其他電視台不是香港的電視台。她說﹕「為何亞視近年別人對它有意見和不接受?就是它沒辦法建立起與公眾的關係。你看亞姐,是亞視全年最大的節目,但有些佳麗竟然不懂廣東話。政府發牌給你是要面向香港,不是面向廣東省。」
她說,香港的電視台一定要有自己的劇集和製作,如果只是靠四處買片,「那不是電視台,只是電視播放公司」。她說﹕「一個香港台,如果在香港人眼中不是香港的台,一定會離棄你,你會失去競爭能力。」
「劇集似曾相識20年前做過?」
一台獨大,也許令無線不思進取,周太說已很久沒看無線的劇集,「因為我覺得劇本不夠班,我看見有些劇似曾相識,20年前咪做過?好似《親情》,講家庭倫理是很work的橋,但細節卻沒放在這個時代,真實感差好遠。為何別人去看韓劇、日劇?香港電視台應該要反省下」。
她還記得1970年無線送她到英國受訓時泰晤士電視的董事總經理說的一句話﹕「記住,什麼都是由劇本開始。」她說劇本是創意工業最核心的源頭,是無中生有那一下,只要內容好,即使拍的手法不夠好,也會受觀眾歡迎。
何謂保護市場?指政府「太家長」
正因為電視節目對香港創意工業的重要,周太尤其不滿今次拒發牌給香港電視的決定,「行會是否忽略了對電視工業人才的重要,人才是推動到成個行業」。她又質疑政府說發3個牌會影響現有市場,「政府說要保護市場,大佬,你怎保護個市場?政府思維太過家長,你應該要放畀人,可能別人可以做大個餅呢?」
明報記者周展鴻 蔡傳威
發牌「三揀二」周梁:點可能唔交代?
【明報專訊】近日香港的「電視風雲」比電視劇更峰迴路轉,周梁淑怡批政府處理失當,「兩個牌點好,三個牌點樣唔好,你要解(釋)嘛!」她支持香港電視的王維基,認為港人覺得王做對了事,不明白為何政府與民為敵,她預計今日有數以萬計人上街,「我不知有什麼政治考慮,但如果有,也是很沒有智慧的政治考慮」。
政府拒發免費電視牌予王維基,惹起反彈,縱橫視壇40年的周梁淑怡亦對政府的決定不滿。對於政府決定「三揀二」、只發兩個免費電視牌,曾是行會成員的周太說,「政府點可能話唔使交代?點可能話行會保密?根本是兩回事,你已作了決定嘛,你咪解囉!兩個牌點好、三個牌點樣唔好,你要解嘛。唔怪得咁多揣測,話政治考慮、敵我考慮,係你一反常態嘛」。
倘有政治因素「很沒智慧」
她表示不了解決定背後有沒有政治因素,「但如果有,也是很沒有智慧的政治考慮」,「點解王維基件事反響咁大,第一係香港人向來鋤強扶弱,第二係香港人覺得佢呢個人做野,可以益到觀眾」。對於有說是中央不放心王維基搞電視,擔心王難以駕馭,她笑言估計可能是有權勢的人覺得王維基是百厭星,「好似我(自由黨)田北俊」。不過,她不認同難駕馭之說:「王維基都唔係眼新聞,只係見市場有空間,做到生意。佢做娛樂,個係最大數,最可以搶市場嘛,做娛樂節目有咩問題?」
對電視前景感悲觀
周太對香港的電視發展前景悲觀,「政府唔止係對王維基無信心,其實都係對香港人無信心,唔係以客觀理據判斷一件事,咁係好可悲」。
王維基指政府當年「不止話邀請咁簡單」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昨透露,政府2009年12月主動致電邀他申請牌照時,強調「唔單止話邀請我咁簡單」,但沒透露對話細節。有指行會曾激烈辯論今次牌照審批,王維基估計政務官出身的成員,會按之前決定發3個牌,暗指非政務官出身的行會成員,「可能不太明白香港最重視制度、法治」,導致出現如今結果。
覆核要考慮社會利益
王維基接受港台節目《星期六主場》訪問時,被問政府當年有否保證會獲發牌,他說事件如進入司法程序,有關資料便會「攤晒出」。他指司法覆核或要等數年才有結果,惟「並非為啖氣,而係公義、對錯無時間性」。但他說,現仍在考慮的是提出司法覆核,或拖延2個獲免費電視牌的電視台提供服務進度,故最終會平衡公司及社會利益作決定。
仍信不涉政治考慮
王維基不滿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由無發牌上限改成如今3選2,「即考試本來講明取得60分合格可升大學,但考完就話最好成績兩個先可以升,公平嗎?」他覺得政府今次公布方式「很傻」,「明知個決定與民意有很大落差,就應該詳細交代香港電視申請失敗理由」。
他重申,至今仍認為政府審批牌照決定不涉政治考慮,而是商業因素,覺得政府可能考慮市場承受能力,不欲有電視台因而倒閉。
簡何巧雲雖是英國人,卻是老香港,1972年牛津大學畢業後即獲聘來港任政務官,從此以香港為家,沒打算離開。她熟悉香港電視市場,1990年代初出任副文康廣播司,任內負責衛星電視和收費電視發牌政策。她於2006年退休,當時是社會福利署副署長,退休後成立智庫,研究社會保障政策,近年加入政府山關注組,要求保育政府總部西座,積極參與香港事務。
行會不提理由
她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可能行會有很好的理由決定不發牌(給香港電視),但我們無從知道,令人覺得奇怪。」對於政府以行會保密為由拒絕披露更多資料,她認為事件已不幸地引來很多揣測,政府有需要提供更多資料,讓人理解其決定背後的理據。
她說﹕「獲發牌的機構(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背後都是大財團(九倉和電盈),令人覺得政府政策是有利於大財團,反而搞創意的機構則不受政府重視。」她稱,過去30年未見香港的電視有大的創新發展,不復見當年香港電台推出《獅子山下》那樣的佳作。
當年重競爭
政府於1993年向有線發出收費電視牌照,簡何巧雲說,當時也有考慮對免費電視市場的影響,亦估計亞視會有財務困難,但是「我們相信自由競爭的重要,這樣對香港市民是最好,所以我們沒有額外措施去保護亞視」。她稱,香港最需要是有創意的電視台,以及有深度的時事分析節目。
指倘中央決定
對於有線的奇妙電視和電盈的香港電視娛樂未必大量投入製作劇集,她強調,劇集是電視台競爭力重要的一環,既是塑造香港身分,亦是推動整個創意工業。她認為,如果否決發牌是中央政府的決定,她會感到很震驚,因為這是違反《基本法》一國兩制的原則。
周梁:無線劇本不夠班
【明報專訊】發牌風波反映不少港人不滿免費電視缺乏競爭,1960至80年代先後任職無線、佳視和亞視的周梁淑怡,直言近年已甚少看無劇集,因劇情十年如一日,亞視則令人覺得不是香港人的電視台,倒似是面向廣東省。她說,電視台一定要有自己的劇集和製作,如果只是靠四處買片,「那不是電視台,只是電視播放公司」。
無線電視於1967年創辦,周太是開荒牛,由製作助理開始愈做愈高級,1976年做到助理總經理,1978年過檔佳藝電視任總經理,1988年獲聘任亞視行政總裁,其後加入自由黨從政。周太憶述當年的無線走上成功之路﹕「當時澳洲來的總經理好叻,他講一個電視台要能夠獲得別人的心去支持你。無線除了是第一個免費電視台,也定位是香港的電視台」。
當年《歡樂今宵》
當年監製《歡樂今宵》,周太說要做很多地區活動與港人拉上關係,「例如當年最寒冷的一天,我們搞捐棉被運動,廣播道的棉被多到成個山那樣,香港人好團結和熱心。我們又搞了個外國人講廣東話比賽,好本土、好有趣」。
無線的首部家庭鬥爭長劇《狂潮》(1976年)和翌年的《家變》(1977年)大受歡迎,負責監製的周太解釋,這兩套劇所以令人懷念,是因為取材香港社會,反映現,「老實講,劇本不是那麼勁,但就與社會拉上關係,好似《家變》,正是在廉署很勁的時候,所以取材廉署運作」。還有香港小姐和亞洲小姐選美,周太找來香港設計師設計衣服,帶動整個創意設計工業和製衣業。
「亞姐竟不懂廣東話」
無線現時一台獨大,無人能挑戰,周太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其他電視台不是香港的電視台。她說﹕「為何亞視近年別人對它有意見和不接受?就是它沒辦法建立起與公眾的關係。你看亞姐,是亞視全年最大的節目,但有些佳麗竟然不懂廣東話。政府發牌給你是要面向香港,不是面向廣東省。」
她說,香港的電視台一定要有自己的劇集和製作,如果只是靠四處買片,「那不是電視台,只是電視播放公司」。她說﹕「一個香港台,如果在香港人眼中不是香港的台,一定會離棄你,你會失去競爭能力。」
「劇集似曾相識
一台獨大,也許令無線不思進取,周太說已很久沒看無線的劇集,「因為我覺得劇本不夠班,我看見有些劇似曾相識,20年前咪做過?好似《親情》,講家庭倫理是很work的橋,但細節卻沒放在這個時代,真實感差好遠。為何別人去看韓劇、日劇?香港電視台應該要反省下」
她還記得1970年無線送她到英國受訓時泰晤士電視的董事總經理說的一句話﹕「記住,什麼都是由劇本開始。」她說劇本是創意工業最核心的源頭,是無中生有那一下,只要內容好,即使拍的手法不夠好,也會受觀眾歡迎。
何謂保護市場?
正因為電視節目對香港創意工業的重要,周太尤其不滿今次拒發牌給香港電視的決定,「行會是否忽略了對電視工業人才的重要,人才是推動到成個行業」。她又質疑政府說發3個牌會影響現有市場,「政府說要保護市場,大佬,你怎保護個市場?政府思維太過家長,你應該要放畀人,可能別人可以做大個餅呢?」
明報記者
發牌「三揀二」
【明報專訊】近日香港的「電視風雲」比電視劇更峰迴路轉,周梁淑怡批政府處理失當,「兩個牌點好,三個牌點樣唔好,你要解(釋)嘛!」她支持香港電視的王維基,認為港人覺得王做對了事,不明白為何政府與民為敵,她預計今日有數以萬計人上街,「我不知有什麼政治考慮,但如果有,也是很沒有智慧的政治考慮」。
政府拒發免費電視牌予王維基,惹起反彈,縱橫視壇40年的周梁淑怡亦對政府的決定不滿。對於政府決定「三揀二」、只發兩個免費電視牌,曾是行會成員的周太說,「政府點可能話唔使交代?點可能話行會保密?根本是兩回事,你已作了決定嘛,你咪解囉!兩個牌點好、三個牌點樣唔好,你要解嘛。唔怪得咁多揣測,話政治考慮、敵我考慮,係你一反常態嘛」。
倘有政治因素
她表示不了解決定背後有沒有政治因素,「但如果有,也是很沒有智慧的政治考慮」,「點解王維基件事反響咁大,第一係香港人向來鋤強扶弱,第二係香港人覺得佢呢個人做野,可以益到觀眾」。對於有說是中央不放心王維基搞電視,擔心王難以駕馭,她笑言估計可能是有權勢的人覺得王維基是百厭星,「好似我(自由黨)田北俊」。不過,她不認同難駕馭之說:「王維基都唔係眼新聞,只係見市場有空間,做到生意。佢做娛樂,個係最大數,最可以搶市場嘛,做娛樂節目有咩問題?」
對電視前景感悲觀
周太對香港的電視發展前景悲觀,「政府唔止係對王維基無信心,其實都係對香港人無信心,唔係以客觀理據判斷一件事,咁係好可悲」。
王維基指政府當年「不止話邀請咁簡單」
【明報專訊】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昨透露,政府2009年12月主動致電邀他申請牌照時,強調「唔單止話邀請我咁簡單」,但沒透露對話細節。有指行會曾激烈辯論今次牌照審批,王維基估計政務官出身的成員,會按之前決定發3個牌,暗指非政務官出身的行會成員,「可能不太明白香港最重視制度、法治」,導致出現如今結果。
覆核要考慮社會利益
王維基接受港台節目《星期六主場》訪問時,被問政府當年有否保證會獲發牌,他說事件如進入司法程序,有關資料便會「攤晒出」。他指司法覆核或要等數年才有結果,惟「並非為啖氣,而係公義、對錯無時間性」。但他說,現仍在考慮的是提出司法覆核,或拖延2個獲免費電視牌的電視台提供服務進度,故最終會平衡公司及社會利益作決定。
仍信不涉政治考慮
王維基不滿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由無發牌上限改成如今3選2,「即考試本來講明取得60分合格可升大學,但考完就話最好成績兩個先可以升,公平嗎?」他覺得政府今次公布方式「很傻」,「明知個決定與民意有很大落差,就應該詳細交代香港電視申請失敗理由」。
他重申,至今仍認為政府審批牌照決定不涉政治考慮,而是商業因素,覺得政府可能考慮市場承受能力,不欲有電視台因而倒閉。
前一篇:FB 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