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atricks day 與客家移民精神的聯想
(2010-10-22 13:50: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張典婉論點 |
St.Patricks
day
每年三月十七日,在紐約第五大道上,是一年一度的St.Patricks day,,也是愛爾蘭裔遊行的盛大節日,如果常看美國電影的觀眾,不難發現許多電影裡都將這天街頭的盛大,當作是電影情節的場景,綠衣;綠人;化妝盛宴,與邊走邊吹的風笛隊,花車女郎、、、也代表著美國移民的精神與象徵。
多年前一部電影紐約黑幫,就描述了愛爾蘭裔移民在紐約的新移民區中,如何與義大利裔、華裔及各族群,在紐約爭地盤爭生存的精彩故事,開始是電影情節鋪陳,與美式電影的原素無疑血腥、美女、頭暴力、爭地盤,爭生命領土;你死我活,倒讓想起客家移民在台灣與泉、漳械鬥,一路從平原到山林的移民故事來。
記得當年看了電影;才知道愛爾蘭裔與其他族裔在紐約爭地盤,一樣是拿起刀槍血肉相見,早年客家移民與來自福建的漳州、泉州移民一樣,是為了爭良田、奪耕地,一路殺出血路。
目前許多客家村落的地
但是同樣具二三百年移民史的台灣,在歷經幾次不同政權控制,語言政策的錯誤,卻落的是客語嚴重流失,客家認同的淡薄,儘管這些年有義民節;客家文化節等、、、嘉年華會的活動,勉強成為各執政當局的化妝舞會,但是脫節過久的族群失策;及政治領導文化的落差,己讓客家族群認同淡泊,母語政策失誤,一元化價值觀的錯愕,讓客家族群得背負數十年的文化異同,卻也挽不回早年客家精神與客家傳統價值的再現,即使每年熱烈的義民活動,客家文化活動、山歌比賽,也只是淪為老人聚會,或客家社團的聯誼而己了,更悲慘地是每到選舉時被政客操弄的族群罷了。
相對於活潑的St.Patricks day,似乎也己超越愛爾蘭移民的活動而成為美國移民精神的另類象徵了,盛裝前來的參與者,似乎也成為各族裔記念移民精神的延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