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客家阿哥阿妹在那裡

(2010-10-22 13:39: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張典婉論點
2008-04-05 12:47 迴響:13點閱:19295

 

客家阿哥、阿妹在那裡?

 

 

                                 

長久以來客家活動,幾乎都是長者的場域,年輕人都在那裡?

近些年客家活動也逐步邁向多元活潑,也常看得見活動的分眾經營,但是在眾多身影中,不禁令人懷疑年青人都到那裡去了?

後生客家阿哥與阿妹都在那些角落呢?城鄉距離拉近,生活型態越趨都會化,言語流失的斷層,加上客家自主精神流逝,讓年輕人在語言與自省中,更次拉開與客家認同,語言的疏離,這樣的困境,也經常出現在客家表演活動,電視台,廣播節目,劇場演員、、、等須要大量口語傳播的工作場域,都面臨找不到優秀的工者而發愁,過去語言政策空洞與表面形式,並未讓客家語言處境更佳,而是顯示出漠大的落差。

 

如客家電視開播後,須要大量客語演員及表演人才、幕後工作者,但是節目製作團隊的薄弱、小眾,演員人才奇缺,造成節目生澀,十月份在國家劇院演出客家歌舞劇「福春嫁女 」即在二千萬的大成本製作中,呈現出演員不足的困境,歌劇演員在台灣並非主流,會客語更是難上加難,也難怪在演出時,要角表演的口條多半生硬,減弱了劇碼的張力,但是也讓人不忍苛責太多,只怨嘆客家新血的迷散。

難客家運動之後大學社團曾有一度興起客家社團,培養了一些客家青年在社群網路中,有交通空間,也曾經一度帶動了客家青年的認同風潮,加上十年前客家創作歌手興起,讓台灣的客家青年有了一片陽光,其中最成功的是美濃愛鄉協進會就為美濃子弟兵留下最美的記憶,號召了不少「留美」青年 ,即是留在美濃的青年。  

可是除了美濃幾乎就看不見年青人留在故鄉的成果,中年士紳的文史工作室也多是慘澹經營,長期靠政府補助的惡習,並未改善客家青年投入客語環境,學校公家機關、民間企業,成為他們維生的堡壘,以自由工作為重的表演工作加上客語環境的受限,也更難吸引住客家青年的投入,即使要演一齣客家青春偶像劇似 乎都是難事,也難怪在活動中,還多是長青組觀察與演員居多了。 

同時發表於台灣立報 客說客話專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