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晋如的诚实令人感动
(2021-01-01 17:01:22)徐晋如的诚实令人感动
当代诗词名家徐晋如当年上大学时李敖式长袍加身的狂士作派,谈论古典诗词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的引经据典,足以使一切欲在此领域招摇惑世而又不乏自知之明如吾辈者“望峰息心”。但像一切真正的学者一样,他又是诚实的,诚实得有可能予人以口实。有例为证。
众所周知,徐晋如是一位铁杆平水韵派,他曾与另一人联名致信中华诗词学会,抗议推行新韵,其铁由此可见。他应约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怎样学写古诗词》系列的《诗料》一文(2018年11月 1 日)讲了一个掌故,引述如下:
科举时代,这三十个韵部里面的字,都要熟记,如果科举时写的试帖诗落了韵,就会一票否决。清代的高心夔,咸丰己未科会试中式,复试因试帖诗出韵,遂列四等,罚停殿试一科。次年为庚申恩科殿试,试帖诗又出韵,又列四等,只能外放做一个知县。他两次出韵,皆在上平声的十三元韵中。这是因为十三元韵里的字可分两组,一组是现实语音中接近上平声十四寒韵的“言园源喧原轩翻繁元垣猿烦暄冤……”等字,要是和十四寒韵中的“寒看安难欢残宽端官阑盘冠干丹餐兰竿栏鸾鞍酸团澜弹坛峦湍玕滩肝桓蟠丸……”等字押韵,就出韵了;另一组是现实语音中接近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的“门存昏村魂尊根孙痕恩温樽坤吞奔盆……”等字,如果你与真韵的“人春尘新身真神亲臣邻贫津频民巾辰轮宾滨珍陈秦鳞伦因仁辛沦晨……”等字押韵,或者和文韵的“云君闻文分群军纷勤曛勋氛裙焚纹醺欣……”等字押韵,那也是出韵没商量。名士王闿运曾赠诗高心夔讽刺他:“平生两四等,该死十三元。”乃是清代非常有名的掌故。
“平生两四等,该死十三元”恰好从反面说明平水韵在今天毫不足取。徐晋如在此系列文的开篇中说清诗“在整体成就上,形成了中国诗史上的青藏高原”,而这位在此“高原”上穷其所有精力苦苦钻研的进士尚不能尽其奥妙而有此误,且在关乎其视为命根的仕途前程的重大场合一误之不足而再误,何况今日的芸芸大众?须知这些从童蒙时就熟背《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练对对子的人尚有此误;则现在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是从高中分科时才倾向于语文训练,在大学中文系是从18岁时才开始专注于专业,而且讲诗词格律的古代汉语仅是多门功课中的一种,让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这种与现实语言完全脱节、几乎毫无实际意义的古韵,岂非浪费生命?这种严格得不近人情、近于变态的“‘回’字有四样写法”式的限韵,其本质和八股文并无两样,只会限制人的思想,只能是自由创造的敌人。
当今诗词界也有“用平水韵者水平高,用新韵者水平低”之说,于是平水韵成了水平韵了。他们忘了汉语是表意文字,读音与意义并无一成不变的必然联系。有人知道《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的“马”古音读“母”,固然不假,而且确实可以和下句“援玉桴今击鸣鼓”押上韵。但这是用今音读能押上韵,然则你知道古音“鼓”是否和今音一样?如果把全诗讲得支离破碎,死气沉沉,那么孤零零的这个“母”和全诗的意义究竟有“马”关系?绕进这条死胡同,上古、中古的诗就没法读了,光那古音就把你绕晕得找不着北。李敖曾讽刺章太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证出“服”在古代读“逼”,但却说不出这个“逼”古代究竟怎样读,怎样发音。“马”读“母”者,皆此类也。
现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已经颁布推行《中华通韵》,从而使新韵具有法定意义,争论这些似乎已无意义。但徐晋如作为力主平水韵的坚定人士,能举证与其主张相反的实例,他的诚实不欺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