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化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2010-09-15 23:15:39)| 标签: 课程论文组织行为学强化类型管理应用杂谈 | 分类: 中农大远程教育课程论文 | 
摘要:强化理论在现代化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管理的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B.F.斯金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强化”(rein for cement)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因此,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本文就强化理论的具体内容,对强化的类型进行界定以及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如何在管理中合理的利用强化理论进行分析,以其对部门管理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强化理论 
 
引语
 
1 强化理论概述
 
2 强化的类型
2.1 按照强化物的性质来分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 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例如, 当饥饿的白鼠按动开关时给予食物,食物便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 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 是有机体力图避开的那种刺激。例如, 当处于电击状态下的白鼠按动开关时停止电击, 停止电击就是负强化。两者的区分不能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而应从该刺激物的出现是增强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还是降低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这一结果上去判断。如果该刺激物的出现增强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该刺激物撤消降低了行为(反应)发生的概率,则该刺激物为积极强化物,反之为消极强化物。
2.2根据行为和强化间间隔时间来分
 
3 强化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3.2.1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经历不同,需要就不同,强化方式也应不一样。如有的人更重视物质奖励,有的人更重视精神奖励,就应区分情况,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
3.2.2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对于人的激励,首先要设立一个明确的、鼓舞人心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时,才能进行衡量和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同时,还要将目标进行分解,分成许多小目标,完成每个小目标都及时给予强化,这样不仅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可以增强信心。如果目标一次定得太高,会使人感到不易达到或者说能够达到的希望很小,这就很难充分调动人们为达到目标而做出努力的积极性。
3.2.3及时反馈。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要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就应该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采取适当的强化方法。一个人在实施了某种行为以后,即使是领导者表示“已注意到这种行为”这样简单的反馈,也能起到正强化的作用。如果领导者对这种行为不予注意,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以至消失。
3.2.4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负强化及惩罚可以引起一定副作用。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观察得出了一条重要结论:惩罚就是企图呈现消极强化物或排除积极强化物去刺激某个反应,仅是一种治标的方法,它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都是不利的。他的实验证明,惩罚只能暂时降低反应率,而不能减少消退过程中反应的总次数。在他的实验中,当白鼠已牢固建立按杠杆得到食物的条件反射后,在它再按杠杆时给予电刺激,这时反应率会迅速下降。如果以后杠杆不带电了,按压率又会直线上升。所以,在强化手段的运用上,应以正强化为主;同时,必要时也要对坏的行为给以惩罚,做到奖惩结合。
强化理论有助于对人们行为的理解和引导。因为,一种行为必然会有后果,而这些后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将来是否重复发生。那么,与其对这种行为和后果的关系采取一种碰运气的态度,就不如加以分析和控制,使大家都知道应该有什么后果最好。这并不是对职工进行操纵,而是使职工有一个最好的机会在各种明确规定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因而,强化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激励和人的行为的改造上。在管理实践中,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并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应用强化理论来指导工作,对保障职能部门的工作可起到积极作用,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
3.3.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并对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3.3.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在管理中负强化应用得当会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与正强化结合应用一般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3.2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3.3.3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1]陈泽民.B•F•斯金纳描述行为主义及学习理论简介[J].心理探新,1980,(1):25-30
[2]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3]李汉松.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朱智贤,林崇德.儿童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