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造了中国馆“清明上河图”?
(2010-08-20 11:02:41)
标签:
奥运中国馆《清明上河图》卢正刚北京杂谈 |
来源:商会网www.netcoc.com
卢正刚,1970年生于北京,1993年毕业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任建筑师,1995年创办水晶石,将数字影像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2008年水晶石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完成了长达60分钟贯穿始终10余次的数字影像,水晶石也借奥运契机发展成为员工2500多人,在全球拥有十几家分公司的亚洲规模最大的数字视觉展示企业。
主持人:欢迎您,很多人去看中国馆出来都会说,这个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创意最早是怎么由来的?
卢正刚:两年前,中国馆的主题招投标,国内国外有很多团队都来参与,那我们也来参与。当初参与投标十几个团队,其实有将近一半都提出了《清明上河图》的概念。但是呢,各自提法都站在各自的这个角度去诠释和理解的,还有根据它自己的长处,比方说有人提出是用根雕来做一个巨大的《清明上河图》,我们当时就是想用数字影像技术把这个《清明上河图》诠释得更好《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就是一个古代的一个城市的切片嘛,在那个瞬间最繁华的一个都城的景象,就是说如何把数字化的识别技术,跟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
主持人:有专业的人告诉我制作说这个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很困难的,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
卢正刚:这是一种挑战,来自于文化和科技两块,由十二个这种高清投影仪,再加上投地面的二十六个这种投影仪它的无缝拼接,然后你还得负责它的整个运转,因为我们是连内容带策划带硬件我们所有都管的,它的安全性,它的这种技术上的可实现性,这是技术挑战,文化挑战在于你去演绎一个名作,你演绎呢如果没演绎好呢,大家觉得你没创意,如果你演绎过头了呢,这叫戏说,你如果戏说多了呢?这属于叫糟蹋国宝了。活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之一,它以宋代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为创作依据,用十二台电影级的投影仪创作出一幅高6.5米长128米的动态画卷,是原图尺寸的近三十倍,整个活动画面以四分钟为一个周期,展现宋代城市的昼夜风景,其中白天出现人物691名,夜晚出现人物377名,每个人物的每个动作都进行分类编号,再排布到整个街区内,制定好他们的运动轨迹。
主持人:2008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你们做的,当时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契机才会拿到这个奥运的项目的呢?
卢正刚:我觉得我们是属于运气很好的一帮年轻人, 2006年,水晶石被正式指定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图象设计服务供应商,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首次将数字图象设计服务纳入到奥组委的合作企业之中,人们预计,水晶石将为奥运会提供奥运宣传片、场馆概念图等服务。但是,当时谁也没有预料到,在张艺谋构思的开幕式上,数字影像技术将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从前期的十几个最后筛选到最后只有这么三、四个了。因为要求太高,很多公司到一半都撤退了。首先是不可思议的时间,然后是不可思议的规模。我们在之前已经做过很多东西了,包括我们做过数字化的故宫,做过北京整个全城的中轴线,我们复原过从元大都明清北京全部的历史资料,包括申奥的所有东西我们都有,包括体育的资料我们都有,所以你要把这么加起来,最后的招投标的结果是排名第一。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影像制作耗时11个月,超过200人参与制作。2008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9年的参与与筹备,水晶石自身的规模增长了十倍,员工也由最初的四十几个增长到1000多位,与奥组委29个部门中的27个进行了合作,参与项目不少于150个。8月8日晚上8点,水晶石登上奥运会的舞台,正式接受来自世界目光的检验。
主持人:整个的一个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看似这么复杂的一个环节,特别是这个卷轴,您那个时候技术上的挑战大吗?
卢正刚:我们的技术挑战是在如何把它做出来,然后做出来之后还不要放错,文件的版本号不能错,因为过来可能有一百多个版本了,如果你在最后一天搞错了就不行了。所以,当时我们特别紧张,就是到八月八号那天,我觉得地球停转了。然后还有这个很大挑战是保密,因为最后的点火仪式是我们来做影像的,那么你要是公司这么多人万一说漏一个,你这个罪过就大了,你就属于泄露国家机密了,为了保密,就是我们有一个做点火仪式图像那个人,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所有人都撤出,就让他一个人做完最后那个,这样最保险,如果丢了泄密就是他干的,所以,那个人就过了一个月非常孤苦伶仃的生活,他一个人要处理所有的影像,有苦都不能说,出去大家都问他干嘛?他不能说,他老婆问他干嘛?他也不能说。真正现场播放的压力恐怕就更多集中在硬件供应商上了,它那个屏幕要被很多演员踩,会不会被踩坏,会不会黑。
主持人:我相信您现在出去跟人家说你做的这一行跟人家说这个卷轴,跟人家说《清明上河图》大家都知道了,但是,这种技术真的能被广泛应用吗?
卢正刚:在国外,这种数字影像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了,比如说电影娱乐业、医疗器械行业、汽车制造业等等。在中国,我们已经把这种技术推广到建筑行业,现在很多楼房在造好之前,人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数字影像技术提前看到真实的未来;我们现在正努力将这种技术带给更多的中国企业,事实上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已经在尝试将数字影像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营销宣传的各个阶段,比如说很多汽车品牌在宣传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用技术,他可以把很多汽车复杂的发动机原理生动的呈现给普通客户;很多医疗器械公司用这技术把复杂的医疗设备或者精细的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生动的呈现给医务人员,这些技术的应用都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其他精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