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66debe00t88e162f02d8d&690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酒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犀角杯曾在历史上风光无限。如今,这种历朝历代为帝王将相所喜爱的酒具虽已失去其实用价值,但其收藏价值却在日益高涨。http://s12/middle/66debe00t88e1630eaedb&690
妙用犀角制酒杯
在《笑傲江湖》第十四章《论杯》中,祖千秋说:“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不我欺。”虽然金庸并不怎么会喝酒,但其所描写的酒具之道并不是空穴来风。古人因白酒性燥热,犀角性寒、凉,对人有凉血、解毒、镇惊、滋补作用,所以人们就用犀角制成器皿饮白酒,以祛病延年。这也成为如今市面上出现的犀角制品多为酒杯的主要原因。http://s15/middle/66debe00t88e16379630e&690
存世犀角雕不足5000件
犀角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牙角料之一。人们常说的“竹木牙角”四大雕器中的“角”,主要是指犀角。据出土考证,自商朝起,犀角就被人们所利用。有人会问,犀牛产自非洲,为什么早在商周时期会出现在相隔万里的中国?其实当时的中国不但有犀牛,而且数量不少。但在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长年战乱,犀牛皮因其质地坚硬,穿戴起来轻便灵活,使得犀牛皮被大量制作成铠甲,而犀角又是一味珍贵中药,所以人们开始将犀角制成各种器皿酒具,在饮酒或喝水的同时,就能起到保健的作用。犀牛的种种妙用使其遭遇到空前疯狂的捕杀,至秦汉时期犀牛已成稀兽,而唐代之后犀牛更是仅存于华南小部分区域,到了宋朝人们除了看重犀角的药用价值之外,更将其由实用品转为工艺品,文人雅士开始在犀角酒杯、盏、觚上雕刻,以显示文笔和画工,但受到材料稀缺的限制,当时的犀角雕也是非常稀少。到了明清两朝,海运进一步发展,使得非洲犀角大量进口到中国。一时间宫廷豪门、文人雅士竞相搜求来雕刻制作,将犀角雕刻艺术推向顶峰。但因犀角极易被腐蚀,所以流传下来的犀角杯极少,全国现存于世的犀角雕刻品不足5000件,而且基本都是明清两代的作品。明清时期的犀角雕刻大致可分为三个地区:一是北京犀雕,即清宫造办处犀雕,其特色是料佳工精,所作纹饰多为吉祥福寿题材和青铜纹饰,十分大气,具皇家的豪华气派。二是苏州犀雕,指的是苏州及周边地区。它受金陵竹雕、嘉定竹雕、吴门玉雕、木雕的影响很大,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以灵巧见长,所作题材多为竹林七贤、东坡游赤壁、张骞寻河源等。三是广州犀雕。自清康熙海禁开放,广州便成了重要的通商口岸。进口的犀角、象牙等原料和成品物件皆从广州进出,从而大大促进了广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http://s6/middle/66debe00t88e1632d38a5&690
犀角按其产地,大约可分亚洲犀和非洲犀两大类。亚洲犀中又分印度犀、爪哇犀(泰国、缅甸、越南、马来半岛一带)和苏门答腊犀(印度尼西亚)。亚洲犀的纤维粗,表皮和内肉的纤维如甘蔗的线条状纤维,角的基底和横切的断口也类似甘蔗的断口,有无数的粗点粒,称“鱼子纹”或“粟纹”。其角质较柔韧,棕褐色不透明,嗅之有浓烈的腥味。角的正前方有一凹槽,正后有一条凸筋,俗称“天沟地岗”。角的长度在一尺左右,而苏门答腊犀的角最小仅10多厘米。非洲犀角比较长大,并且有两个角,一前一后,前长后短,长角可达80至90厘米,它的质如水牛角,纤维比较细密,内肉呈半透明状,角没有亚洲犀角柔韧,而显脆硬,受气候和干湿度影响后会裂,药用价值亦低,据赵汝珍《古玩指南》载,仅为亚洲犀角的二十分之一。非洲犀角雕刻在我国为时较晚,大多出现在晚清时的广州地区,较之明清时的亚洲犀角雕刻相形见绌。
http://s13/middle/66debe00t88e16388a8ec&690犀角雕刻品之所以珍贵,是因为犀角本身就是一种名贵药材。犀角不像牛角等长在头顶,而是长在鼻子上,它是由角质层纤维化而成,具有凉血解毒的药用价值。
“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碗盛来琥伯光。”在唐代,饮酒就非常重视酒具,才子佳人用玉碗饮葡萄酒。因白酒性燥热,犀角性寒凉,盛放在犀角杯中的酒或水能吸取犀角本身的药性,所以人们就用犀角制成器皿饮白酒,据说可以祛病延年。
http://s7/middle/66debe00t88e163a746c6&690
犀角属于珍贵药材,自古以来,大都是番邦属国的进贡物品。从中药行情看,犀角价格每克约500元,这件作品重约120克左右,只算药价就值约6万元。而这毕竟是件清中期的作品,虽然雕工不及名家制作,但也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民俗作品。因其保存品相不是很好,所以结合现在艺术品收藏市场,估价约为6万至8万元。
http://s6/middle/66debe00t88e1641202b5&690
http://s8/middle/66debe00t88e1643fc517&690
http://s15/middle/66debe00t88e1645e5fde&690
http://s9/middle/66debe00t88e1646da428&690
收藏犀角雕刻品时,应留心其是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因为亚洲犀角的价值高于非洲犀角。亚洲犀角的底盘为马蹄形,非洲犀角为马鞍形。亚洲犀只有一只角,角亦短,长者约30厘米,小者仅10余厘米。非洲犀有两只角。前角长,后角短,长者可逾80厘米,小者也有30多厘米。犀角一般都有丝纹,纵向的若甘蔗,横向的如粟米,稍用毛皮磨擦后嗅之都有一股腥味。但亚洲犀角味浓纹粗,非洲犀角味淡纹细。而区分犀角雕的新与旧,主要看它们的造型、纹饰和包浆。尤其是包浆,这是时代留下的标记,是犀角表皮老化留下的自然痕迹。而新工做旧,因加工速成,光泽激烈生硬,一比便知。
http://s4/middle/66debe00t88e164d3f233&690
http://s13/middle/66debe00t88e16520398c&690
http://s10/middle/66debe00t88e1685c2d09&690
http://s9/middle/66debe00t88e1687aaba8&690
http://s16/middle/66debe00t88e16889f24f&690
http://s7/middle/66debe00t88e168e58026&690
http://s11/middle/66debe00t88e16b863e8a&690
W020100910280431684306.jpg
清康熙犀角雕英雄杯
W020100910280431771758.jpg
W020100910280431866301.jpg
近几年的拍卖会中,犀角雕现身的次数多了起来。一场拍卖中,或几件,或几十件,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今年春季,香港佳士得举行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2)”犀角雕专场拍卖中,30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有两件犀角雕的成交价都达到3986万港元,刷新了犀角拍卖的最高纪录。北京古天一“心有灵犀”犀角专场拍卖中,推出的15件犀角雕艺术品成交率同样也达到了100%。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犀角雕的价格翻倍增长,但是上升空间依然很大。
“种子选手”连破纪录
犀角雕场场百分百成交
在近几年的国内拍卖市场中,总有一些亮点耀人眼目。中国工艺品之中的犀角雕无疑是破纪录的“种子选手”。春拍中,北京保利推出的30余件犀角雕悉数成交,成交价过百万的拍品过半,其中“清康熙犀角雕英雄杯”以716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十余件明清犀角雕作品也是全部成交,多件拍品成交价过百万。北京永乐精选的4件犀角雕无一流拍。而国内率先推出犀角雕专场的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也有不俗表现,在其举行的“心有灵犀”犀角专场拍卖中,推出的15件犀角雕艺术品成交率达100%,成交总额为6266.4万元,创下了内地犀角雕专场拍卖规模最大、成交率最高、成交总额最高的纪录。
北京永乐瓷器杂项部经理戴岱把国内犀角雕的火热现状归因于今年佳士得春拍犀角雕专场的高价位、百分百成交。今年的5月底,香港佳士得春拍举行“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2)”犀角雕专场拍卖,30件拍品全部成交,一举创下2.4亿港元的成交佳绩,其中有两件拍品达到3986万港元,刷新了犀角雕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样是香港佳士得,两年前的成绩也已不容小觑,其推出的著名犀角雕藏家霍满棠的珍藏,作为全球首场的“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1)”拍卖专场,一共31件拍品,成交17件,总成交额达到4266万元。
实际上,2005年的拍场上,犀角雕已风头大起。在当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代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140.56万元成交,创下当年中国文玩杂项的最高价,这无疑也影响了国内拍市。2007年的春拍,北京翰海、北京匡时等多家拍卖公司推出的犀角拍品,成交率平均在70%。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早期犀角折枝花卉纹杯,还拍出了392万元的价格。
业内人士称,犀角雕近几年的涨幅很大,几十万元的犀角雕已然是过去,过百万的价格成为常态。但是相比于玉器这几年的疯涨,犀角雕涨得合情合理,是规律性上涨,步子很稳。 药用价值为其添色
亚洲犀角成为拍场重点
犀角雕刻古已有之,但是到明代中期,才成为一种艺术。明朝犀角的雕刻工艺逐步进入了繁荣时期,清代中期则达到历史的鼎盛。从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简而繁,经历了由质朴到奢华的演变。清代后期,国力衰微,进口的犀角料减少,且多作为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走向衰落。在众多犀角雕刻品中,犀角杯过半数,这都源于皇家对其药用价值的偏好。《本草经集注》对犀角的功能主治定义为“解莨菪毒”,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的疗效。所以犀角雕刻成品多为杯子,以此饮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于酒中的药性,可谓至珍之酒器。
时间推向现代,仍有很多助长犀角升值的因素,第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养护协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犀牛和大象均在保护范围内,利用犀牛角完成角雕艺术成为历史;第二,非洲犀角充斥市场抬高了亚洲犀角的价值。犀角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分,非洲犀角制品到清代中叶乾隆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缘由是亚洲犀角绝迹后,人们用非洲犀角取而代之。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而且亚洲犀牛角的药用价值是非洲犀牛角的20倍;第三,国人对于亚洲犀角存在着特殊的情愫。它存在于中国,灭绝于上个世纪,使得人们潜意识里对它十分重视。
犀角精品存世量少
藏品升值空间巨大
香港佳士得曾两次推出“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专场,作为松竹堂主人的霍满棠先生对于存世的亚洲犀角有过研究: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博物馆具有一定规模的犀角雕收藏。爱尔兰国立博物馆藏有100多件犀角雕;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有60多件;芝加哥艺术研究院和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也有一定的数量;北京故宫博物院应该有120件左右;上海博物馆有几十件;南京博物馆有4件;沈阳博物馆有2件,其他大部分内地的博物馆都没有;台北“故宫”只有4件雕刻完好的犀角,此外还有一部分藏于英国的各大博物馆……他给出的结论是,存世犀角雕不足4000件,精工巧绝者少之又少,且绝大部分庋藏于全球各知名博物馆和著名收藏家手里。
“犀角雕的价值还有上升空间。现在拍场上的犀角雕还不是最好的,自然也不是最贵的。海外收藏家手里还藏有一些上乘的犀角雕,只不过还不想拿来拍卖。等到犀角雕的市场再稳定一些,说不定这些藏品会出现。”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国际主管仇国仕表示。
小百科
犀牛很久以前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5个个体的犀牛遗骨。文献记载中同样也有关于犀牛的记录。我国在史前时代曾有大量犀类动物生存,包括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周边曾生存的巨犀种群。据甲骨卜辞记载,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代,犀牛即是殷人田猎的对象。战国时期,在华北也有犀牛的存在,比如错金银青铜犀尊就是以犀牛为主题。而南方的楚国,更是以犀牛数量众多著称,更有资料表明当时楚国的军队都使用犀牛皮作为铠甲。唐代至明代,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时有进贡犀角记载。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的变迁,中国的犀牛逐渐减少。根据资料记载,中国最后一头犀牛,被猎杀于1922年,是一头中国小独角犀(爪哇犀)。
区分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方法:
■亚洲犀角的底盘为马蹄形,非洲犀角为马鞍形。
■亚洲犀只有一只角,角短。长者约30厘米,短者仅10余厘米;非洲犀有两只角,前角长,后角短。长者可逾80厘米,短者也有30多厘米。
■亚洲犀角味浓纹粗,非洲犀角味淡纹细。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10-08/19/12462160_21n.jpg
犀角和角雕
犀角作为珍稀之物很早就出现在古籍记载中,《汉书》中载“尉佗献文帝犀角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也有“木文犀角,象齿一笥”的记录,此后历代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犀角的文字描述。
但是目前的考古发掘中却没有犀角器物出土,现存最早的犀角器物是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犀角杯和带板。而现存的犀角雕刻器物多为明末和清代的,明早期的角雕非常稀少。到了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了全世界涉及面最大的生物养护协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犀牛和大象均在保护范围内,利用犀牛角完成角雕艺术成为真正的历史。
犀角本身是一种有机物,常常受气候、虫蛀的影响,自然状态下几百年就会损耗掉。同时犀角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在很多紧急的情况下,角雕器皿也被选中入药。根据史料,北宋天圣七年,南京一带发生瘟疫,宋仁宗从国库捐出两颗犀角给百姓入药。因这些原因使得原本数量稀少的犀角雕更加珍贵。
分类和鉴赏
现在犀角按地域的不同被分为亚洲犀和非洲犀,但是过去因为有限的交通条件,所有的角雕都是用亚洲犀来完成的。因为亚洲犀牛在近几十年中迅速减少,现在有很多用非洲犀材质的角雕仿造老的角雕。新旧之间,除了雕工有新老之差,材质上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有很大的不同。非洲犀一般有前后两只角,一般而言原角比亚洲犀更大,但从角质上讲亚洲犀纤维更粗也柔韧,药用价值比非洲犀更大,也易于雕刻和保存。
犀角的雕刻是将整个犀角去皮,再按照原来的形态,将整个犀角横切,掏空内部,利用自然弯势雕刻而成,因此目前所见的犀角雕多就势做成杯、槎的形状,或者小件。同时如果犀牛打斗时伤到角,新生组织会覆盖到受伤的地方,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切割和雕刻到这一地方才能发现,所以犀角雕多有凹凸、歪曲和不合比例的地方。因此一件大型、比例匀称再加上雕工精美的犀角雕十分难得。
犀角的表皮和肉有着类似甘蔗一样的纤维,角的基底或横切断口也类似甘蔗的断口,分布一些粗的点,俗称“鱼籽纹”。颜色分明,整体通花为其中的上品。现在很多用非洲犀染色作假,以仿制老角雕。
收藏和分布
历史遗存的犀角雕数量是有限的,因为犀角取材艰难而雕刻时材料本身也会有巨大的消耗,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存世的犀角雕不超过4000件。在这有限的存世中,大部分的犀角散落到海外知名博物馆和大收藏家手中,中国这个犀角雕的原创地反而存世量非常少。
在中国内地,上海博物馆收藏犀角雕有40多件,故宫原来有40多件,后来香港的一位藏家捐出了自己的收藏,使得故宫有120多件角雕,成为内地收藏角雕最多的博物馆。国内私下流通的角雕大多是欧美回流的,而且在拍卖中往往反复出现,实际的数量并不大。
市场和拍卖
国内的犀角市场是近十年随着古玩市场的兴旺而逐渐热闹起来的,受台湾的影响比较大,犀角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主要集中在近一两年时间。著名的犀角雕藏家霍满堂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曾推出过“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1)”的首场犀角拍卖专场。一共31件拍品,成交17件,总成交额达到4266万元人民币。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是明末“犀角镂雕一把莲水注”,以735万元成交,另一件清乾隆“犀角雕饕餮纹螭龙大杯”以634万元成交,明万历“犀角雕五子登科布袋佛”以513.3万元成交。
事隔两年,今年的5月底香港佳士得春拍再次举行“松竹堂珍藏——重要犀角雕刻(2)”犀角雕专场拍卖。30件拍品全部成交,一举创下2.4亿港币的成交佳绩,其中有两件角雕拍品都达到3986万港元,刷新了犀角拍卖的最高纪录。
两件拥有最高纪录的犀角拍品,一件是明末“犀角雕兰亭序杯”,宽16.6公分,由一株巨型的印度犀角雕琢而成,呈金蜜色,敞口、敛腹、平底,外雕兰亭雅集的故事,曲水流觞、茂林修竹、文人唱和其间。此件犀角杯器形硕大、颜色上佳、雕工细致、刀法旷达,是非常难得的犀角杯精品,估价180万到220万港元,最终3986万港元成交。
另一件以3986万港元成交的犀角雕是清康熙“角雕莱菔尊”,高13.5公分,底有“康熙御制”楷书款,撇口、长颈、丰肩、敛腹,颈下有三道凸起的弦纹,通体光素。此件角雕由整株印度犀角雕刻而成,和康熙时期御用豇豆红莱菔尊如出一辙,造型典雅、掏堂规整,十分费料,据专业人士推测应是康熙皇帝御用的盛水器。此件角雕莱菔尊,不仅工艺精美,出自康熙一朝的清廷文玩,更重要的是制作规矩耗料耗工,如此不计血本的角雕精品世间罕有。
除此之外整场拍卖中还有两件犀角杯精品以2000多万港元成交,其他的拍品成交价格多在百万以上。仅有3件拍品在60万到90万港元之间成交,但是这三件拍品或是小杯或是发簪,拍到这样的价格已经十分高了。相比较2008年的首场犀角专场拍卖不难看出犀角雕价格在短短两年内的巨大攀升,相似品质的犀角杯在两年间价格增长了七八倍。
佳士得的角雕专场拍出好成绩之后,北京的很多拍卖公司迅速推出各自角雕拍品,嘉德四季的犀角拍卖就有不俗的成绩,更有几家拍卖公司陆续推出犀角专场,并以此作为拍卖中的重点。就在刚结束不久的北京古天一“心有灵犀”犀角专场拍卖中,推出的15件犀角雕艺术品成交率达到100%,继香港佳士得后在犀角拍卖领域又创造了一个“白手套”专场,又一次将犀角艺术品的拍卖推向高潮。据悉,这15件犀角成交总额达到6266.4万元人民币,创下了内地犀角雕专场拍卖规模最大、成交率最高、成交总额最高的纪录。其中,估价为250万-300万元的明代犀角雕“一堂富贵”杯在委托和现场买家的轮番竞价后,最终以896万元的成交价摘得全场桂冠。这件犀角杯采用最为优秀的苏门答腊犀角制作而成,如此硕大的苏门答腊犀角体积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并且呈现出非常迷人的金琥珀色,质地细腻而富有质感,这样高贵的品质无疑受到了藏家们的青睐,而最终896万元的成交价也说明了市场对这件作品给予的肯定。另一件同样由苏门答腊犀角雕成的明代荷花杯也得到了市场的青睐,这件犀角杯以其独特灵巧的造型获得了很多藏家的芳心,再加上它完美无瑕的品质和品相,最终被一位电话委托买家以616万元的成交价收入囊中。
不仅如此,15件犀角拍品中有5件最终成交价超过最高估价3倍以上。当拍卖师报出犀角专场第一件拍品明代犀角雕荔枝杯80万元起拍价时,场内便出现了此起彼伏的竞投号牌,最终在380万元时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425.6万元,超过最高估价4倍以上。此次拍卖中,有三件名家款犀角雕作品在拍前就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它们的最终表现也非常抢眼。明末清初“尤侃”款犀角雕螭龙仿古杯最终成交价为504万元,清初“六吉”款犀角雕秋园杯最终677.6万元的成交价超出最高估价3倍以上,另一件清初“冶亭”款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更是以784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出,同样超过最高估价3倍以上。
今年春拍,犀角雕艺术品很明显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各大拍卖公司纷纷在不同专场中推出数量不等的犀角雕艺术品,很多拍品最终成交价都超过了预估价。犀角以其极为稀少的存世量和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质获得了广大藏家的认可,它的市场价值在2010年春拍中得到了质的飞跃,这是让市场感到欣喜的。
然而目前仍然有大量非洲犀角或水牛角充斥市场,以次充好,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大陆以投资为目的的买家,面对市场也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
今年的艺术品拍卖中,古画拍卖屡报天价,大有超越西方油画大师顶级作品拍卖价格的趋势。犀角雕作为珍稀古玩,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俱佳,价格被抬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犀角雕数量本就有限,相信只要是选材讲究、雕工精良的角雕精品在拍卖一定会大受欢迎。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9/19/12584818_11n.jpg
9月18日,在南非赫卢赫卢韦的一个国家公园,一头白犀牛等待被拍卖。由于世界各地商家高价收购珍贵药材犀牛角,导致南非犀牛偷猎活动十分猖獗。南非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野生犀牛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白犀牛19409头。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9/19/12584818_2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9/19/12584818_31n.jpg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0-09/19/12584818_41n.jpg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