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学琴的五点经验

(2011-04-28 09:40:09)
标签:

钢琴

幼儿

育儿

    前几天,“嘟儿弹钢琴”这篇博文被育儿博客管理员米粒儿看好,将它推荐到育儿博客,换了个名字叫“女儿学琴这一年”。在感谢米粒儿的同时,心下又十分不安,“嘟儿弹钢琴”不过是顺手弄到博客上,为嘟儿留个纪念,实在起不到供各位妈妈借鉴的作用。既然得到米粒儿妈妈大力推荐,在此认真地总结下嘟儿学琴过程中的经验,供各位妈妈们参考。

http://s7/middle/66dea1b6h7698217aee66&690

    经验一:学琴年龄不要太早,也不要过晚。嘟儿学琴是去年(2010年)春节之后正式开始,年龄是5周岁三个月,当时刚好是幼儿园大班,大班已经开始教她们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这个年龄已经基本能够坐得住,老师授课的时候,也基本能够听得懂。个人认为是学琴的最好年龄。在琴行里我看到过一些三岁左右的宝宝练琴,大人孩子都很遭罪;而学琴再晚了也不好,因为再有天资的孩子,学钢琴至少也需要5年左右。小学阶段课程比较容易,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培养个人的业余爱好。如果坚持下来,一般而言考8级是没有什么问题,努努力就可以进十级。而进入了初中之后,随着课程压力的增加,就不会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培养业余爱好了。

    经验二:不要过早给孩子购置钢琴。嘟儿学琴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的练琴方式。嘟儿最初学琴三个月之后,老师也极力劝导我们买琴。当时我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坚持在幼儿园放学之后,带孩子到琴行练琴。孩子初学钢琴,其实无论乐理还是弹奏技巧,都是极其枯燥。如果孩子在家里练琴,这种枯燥的感觉会越发地变本加厉。在琴行练习的好处就是,大家都在练琴,有氛围,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投入进去;另一个好处是家长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琴行的任何一个老师,省掉了陪练。琴行的老师对这种认真学琴的孩子,一般也会格外照顾。嘟儿练琴,练好了老师会奖励她小粘贴,最开始嘟儿为了得到漂亮的小粘贴,练琴格外卖力。琴行的老师也会在她的指导老师面前夸她,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

    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进琴行,还要结合自身条件。嘟儿琴行距离幼儿园仅一路之遥,非常方便,大人孩子都不累。给嘟儿买琴是一个多月前得事了,因为她已经学琴一年,再不买琴影响进度。

    经验三: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形象地解读音乐。我曾经无数次听琴童家长和好友讲过学琴多么枯燥,其中一个家长说,小汤开始的时候,一个“1”翻来覆去地弹。嘟儿学琴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也极大地发挥了自身对音乐的感悟。比如说“1”,小汤的“1”曲,一支叫《爷爷的大钟》,一支叫“什么鞋匠”。我对嘟儿说过去有一种大钟,每到整点,便会“铛铛铛铛”地报时,大家就会知道几点了!你也给我报个时呗!嘟儿就开心地“铛铛铛铛”起来!其实任何一支曲子,都有可爱的地方,家长引导孩子是享受音乐,而不是为了练琴而练琴,就会事半功倍很多。今年初,嘟儿学《大河栽秧》,就是“月亮出来亮汪汪”那首歌,我们就她弹我唱,嘟儿觉得特开心,特有成就感。直到现在她对钢琴也从不厌倦。

    经验四:一定要要求孩子边弹边唱。孩子学钢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对情商和智商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因为弹钢琴过程中,用上了双手、双眼、双脚、大脑、身心。如果再加上“口”,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孩子从学钢琴开始,开始接触五线谱,接触各种乐理知识,所以唱出来有利于她们消化乐理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乐感。嘟儿有时候嘴懒,我就偷偷告诉老师,上课的时候对她提出要求。嘟儿果然照做,坚持一段时间就形成了习惯。

    经验五:要学会做一个讲效率会安排的好妈妈。这一点不仅是学钢琴,也适用于其他的业余爱好。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长,从城东头到城西头,带着孩子拜师学艺,这一天下来,家长和孩子都累得什么似的,你说效果能好嘛!一定不会坚持长久。其实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做一个科学筹划,筹划好了,大家都轻松。比如嘟儿无论钢琴、舞蹈,还是围棋,都在她学校20分钟步行之内。上班之余到她学校,就给她接了送了,我也权当出去透透风,休息休息;学舞蹈是在周三下午,上课之前我们经常会带她到人民广场放风筝、喂鸽子,她和小同学玩的不亦乐乎,下午的课上的也很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希望这篇小文能够对广大学艺孩童的妈妈能够有所帮助,学琴是个童子功,莫要错过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时间。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